解放初期的叶根土和高阿二一家人,三个孩子从左至右分别为叶桂凤(7岁)、叶兴友(1岁)和叶兴富(5岁)。摄于1950年
叶桂凤出嫁前半个月和弟弟叶兴富(左)、叶兴友(右)的合影。摄于1962年
55年后,姐弟三人再合影。中为叶桂凤(62岁),左为叶兴富(60岁),右为叶兴友(56岁)。摄于2005年
浙江在线06月30日讯 (钱江晚报记者陈翔图片由徐永辉提供) 从1950年解放之初到今天,这65年来,浙江日报高级记者徐永辉,把相机对准了一户户普通人家,记录下一个个历史的镜头。
黄岩农户叶根土一家,是徐永辉跟拍时间最长的一户人家。从20岁到85岁,他到叶根土家采访200多次,拍摄的照片不计其数。
65年来,逢年过节他总要拎着水果点心,到黄岩看望叶根土一家。叶家有什么喜事,他总是第一时间知道。他与叶家人早已如亲人一般。
65年间,他拍摄的关于叶家人的照片,深深震撼了读者。《一户人家十年间》、《陪嫁的“传家宝”》、《一曲难忘三十年》、《历史的一页》、《一户农家四十年》、《女主人》、《一户农家五十年》、《祖孙三代是党员》、《兴友走上小康路》、《幸福花儿朵朵开》、《四喜临门的叶根土一家》……至今,仍有不少读者对这些报道如数家珍,给徐永辉写信,和他聊这些报道的故事。
值中国共产党成立94年之际,徐永辉想把这组反映新中国风貌、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日子越过越好的普通农户的故事,展现给读者。
他们穿的衣服,是用破布旧絮拼合而成。可能是怕破布掉下来,他们还在腰间扎了一根绳子。
第一代结缘
1950年初春,20岁的徐永辉刚刚成为浙江日报记者,被派到嘉兴农村采访。在路过七星乡二村村口时,他听到了一阵歌声:“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
徐永辉循声望去,看到两个衣衫破烂的孩子,在晒场上蹦蹦跳跳地唱歌。他们穿的衣服,是用破布旧絮拼成。可能是怕破布掉下来,他们还在腰间扎了根绳子。
徐永辉很难过。他自己也是穷苦出身,新中国成立后进入报社工作,收入稳定,日子渐好。看到还在受苦的同胞,他想给这一家人拍张全家福,他想让孩子们长大后能看到自己童年生活和历史遗留下来的痕迹。
这就是叶根土和高阿二全家。夫妻俩和3个孩子,挤在不满10个平方米的灶披间里,只有半张桌子,一只铁锅。5个人就蜷缩在一张破棉絮铺的木板床上。
高阿二告诉徐永辉,她少年丧父,1942年18岁时,与在七星乡当帮工的流浪汉叶根土结成患难夫妻。叶根土大高阿二12岁,两口子一起当佃农,做帮工,随后生了女儿桂凤和儿子兴富、兴友。
农民生活不易,却乐观开朗,对新中国和共产党充满信心。徐永辉感慨万分:“我已经翻了身,你们很快也会好起来的。”
1954年秋天, 4年过去了,徐永辉想着叶根土一家可能已经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开始了新生活,于是专程赶到七星乡回访。可去了他才发现,叶家早已搬走。
徐永辉多方打听才知道,根土一家是逃荒到嘉兴的,解放后攒了点钱,带着全家回到原籍黄岩去了。徐永辉又辗转到黄岩寻找。
当时的交通和通讯条件远比不上现在,要找寻一家人,谈何容易?徐永辉到了当地后,一户户打听。好几次跑了空趟,但他不肯放弃,一有空就再跑去寻人。
这一找就是整整5年。1959年9月,在黄岩澄江的凉棚岭村,徐永辉终于找到了叶根土一家。
原来,解放后,连续4年农业大丰收,根土攒了点钱,带着全家回到原籍黄岩县凉棚岭村和老母亲团聚,从此在黄岩安家。
有了自留地,养了肉猪,一无所有的他们,生活渐渐有了起色,又添了个大胖小子,取名叫叶兴法。
徐永辉趁此机会,拍下了一张新全家福。
桂凤出嫁那天,根土把这组照片作为给女儿的最珍贵的陪嫁品,嘱咐她不要忘记过去,不要忘记党的恩情。
第二代延续
时光匆匆。一转眼,叶家大女儿叶桂凤长成了大姑娘。1962年,19岁的桂凤要出嫁了。
当年9月5日,徐永辉收到叶根土的信,邀请他参加桂凤的婚礼。看完信,徐永辉十分欣喜:“这不是一般的邀请,而是一个翻身农民要我这个记者去看看他们今天的新生活、新景象啊!”
可是该送什么贺礼呢?徐永辉灵机一动:难道还有比送全家福照片更有意义的吗?
徐永辉带着《一户人家十年间》照片来到叶根土家里。根土一见到这份特殊的礼物,连连赞叹:“这是我家的宝啊,用钞票也买不到!”
桂凤出嫁那天,根土把这组照片作为给女儿的最珍贵的陪嫁品,嘱咐她不要忘记过去,不要忘记党的恩情。
桂凤嫁到了黄岩区茅畲乡,陆续生下3个儿子。茅畲乡是一个革命老区,经济相对落后,但桂凤总是很乐观地教育孩子,好日子要靠自己出去闯。
叶家老二叶兴富1965年参军,在解放军炮兵部队里入了党,成为一名优秀战士。转业后,他回到了出生地嘉兴,在运河农场七分场担任领导。儿子叶胜忠是民丰造纸厂的优秀员工,因事迹突出,被批准入党。
老三叶兴友当了泥水工,娶了个贤惠媳妇叫高冬青。夫妻俩还种起了橘子。农闲时,兴友做点小工,媳妇还搞点家庭副业——养猪、绣花。结婚第二年,高冬青被村里妇女推荐为代表,出席县里的妇代会。
兴友家的收入一年比一年多。上世纪80年代,兴友盖起他的第一幢新房。
叶家老四叶兴法,虽然徐永辉拍第一张全家福时他还没出生,却最爱缠着“徐叔叔”问东问西。每次徐永辉到家里来,兴法都要请他讲讲家族历史:“我们家的事,问徐爷爷最清楚了。”
叶兴法夫妻俩除种田外还在锣鼓队干点副业,收入也不错。2008年,夫妻俩花了40万元,将原先的一间半两层老房推倒,建了两间三层高的新楼,并装修一新。
第三代传承
日子越过越好,叶家的第三代也个个争气。
杨辉军,叶桂凤的大儿子,是叶根土后代中走出浙江创业的第一人。
茅畲乡是西瓜专业种植乡,三分之二的青壮年劳动力外出种西瓜。杨辉军是新一代走出去的技能型农民。他不但掌握了种好西瓜的一技之长,还敏锐地捕捉市场信息,自己创业致富之余,还为外地农民传经送宝。
到安徽当泥水工,在温州当工人,闯上海种西瓜……杨辉军高中毕业后,四处闯荡。这几年,他和妻子走出黄岩,在上海近郊承包了10多亩土地种植大棚西瓜。
“追着太阳种西瓜。”这是黄岩瓜农的真实写照。一年10个月在外,即使是春节也不停歇,杨辉军仅在十月份农闲时候才能回家一趟。
虽然异地种瓜辛苦,但每到丰收的季节也有说不出的喜悦。除去各类成本、生活开销,杨辉军夫妻俩种植西瓜,一年能有几万元的积蓄,“收成好的时候,一年10多万也有的。”
前些年,包括杨辉军在内,叶桂凤的3个儿子都盖起了3层楼的新房子。孩子们过得有奔头,桂凤笑得合不拢嘴:“等孩子们到了我这年纪,还不知道生活能好成啥样呢!”
叶根土最小的孙子、叶兴法的儿子叶伟平,是叶家第一个拥有小轿车的人。
2012年,叶伟平和朋友合办了一家模具厂,自主创业。如今,模具厂慢慢进入正轨,客户遍布福建、天津、山东等地。今年上半年,这家厂子的营业额已达250万元。去年3月,叶伟平还买了一辆别克轿车,过上了有房有车的生活。
“还只是创业阶段,还要继续努力。”叶伟平非常谦虚。
2013年,叶伟平和妻子登记领证,2014年4月17日生下了儿子,10月1日办婚礼。兴法早早就给徐永辉打去电话,邀请他参加婚礼:“我姐姐结婚时您来了,给我们家送来了传家宝。我两个哥哥的儿子结婚您也都没落下。现在轮到我儿子结婚,您可一定要出席啊!”
“我当记者拍的第一张照片就是你们家,六十多年来,你们家是我跟拍时间最长的一家。这种大喜事,我肯定要来的。”看着叶家人一代比一代好,徐永辉的心里也十分开心。
如今,叶伟平一家人住在300多平方米的新房里,舒适得很。
第二天一早,徐永辉坐高铁赶去上海采访拍摄,记录下了叶家第一个大学生毕业的场景。
叶兴友夫妻俩和儿子。他为人正直,被推选为生产队长。摄于1989年
时任中共嘉兴市委书记陈加元同志(左一)看望叶根土的大儿子叶兴富(右)和孙子叶胜忠(中),祝贺这祖孙三代都是党员。摄于1999年
叶桂凤的大孙女杨希晨大学毕业,考上华东理工大学研究生。摄于2013年
第四代希望
转眼间,当年照片上的小姑娘也当了奶奶,叶家迎来了第四代的第一个孩子——叶桂凤的大孙女、杨辉军的女儿杨希晨。
叶桂凤从小就特别喜欢杨希晨,这个大孙女不仅大方懂事,读书也十分勤奋。“晨晨读书可好了,2013年大学毕业,又考上了上海华东理工大学的研究生,学的是生物工程专业。”叶家出了一名研究生,叶桂凤满心欢喜。
“我们这一代人没读书的机会,靠卖体力吃饭。到我女儿这一代,必须要有文化。知识就是财富。”杨辉军感慨道。
2013年,杨希晨从华东理工大学毕业。戴着黑框眼镜、穿着学士服的杨希晨满面笑容地与导师握手——徐永辉将这一瞬间变成永恒的画面。
说起这张照片,也是来之不易。
杨希晨毕业前一个月,徐永辉与她取得联系。但希晨很低调,不愿见报,后来干脆将手机关机了。徐永辉和在上海南汇承包土地种西瓜的杨辉军联系,但杨辉军也说不出女儿毕业的具体日子。
后来,徐永辉想尽办法,终于在杨希晨写给他的信件里,找到了她的老师张道敬的电话。张老师电话中告诉他,第二天就是毕业典礼,8点整要拍毕业照。
第二天一早,徐永辉坐高铁赶去上海采访拍摄,记录下了叶家第一个大学生毕业的场景。
去年10月1日舅舅叶伟平结婚时,杨希晨从上海赶回来,一下车就奔过来问候徐永辉:“我知道我们家的大事,徐爷爷都不会错过的。”
杨希晨是第四代中的老大,叶伟平的儿子叶鸿翔是老幺。而且他还是唯一一个参加了父母婚礼的孩子。
婚礼为何要定在2014年10月1日这一天?叶兴法掰着指头说,2014年喜事多啊,“2月12日,是老母亲九十岁大寿;4月17日,孙子叶鸿翔出生;现在把儿子的婚礼和国庆这个大日子放在一起,这就是四喜临门嘛。”
“婚礼的日子选在国庆是有讲究的,我们家不能忘记新中国的恩情,没有新中国就没有我们的新生活啊!”叶兴法告诉徐永辉。
“我还想拍五代同堂”
今年5月,徐永辉再次前往黄岩拜访高阿二。他与这位大他6岁的老姐姐,相识至今已65年。这65年来,他去叶家采访200多次,通信100多次,积累了大量的资料,完成了对叶家四代人的报道。
老太太高阿二,如今看着满堂儿孙一个个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她的心里别提有多开心。
高阿二唯一遗憾的是,老伴叶根土去世太早,“根土走了41年了,过得好日子不多,真想让他也看看孩子们的好生活。”
除了儿孙们,高阿二最挂念的人就是徐永辉了。这么多年来,她早已把徐永辉当成了亲人。
叶家是徐永辉跟踪报道时间最长的一户人家。徐永辉也希望,与叶家的缘分一直延续下去。
“从最初的5口人,拍到如今的四世同堂,接下去,我还想拍五代同堂。”他说。
因为,“记者,就是要当历史变迁的记录者”。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