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7月13日讯 (今日早报记者 张文华)前天台风,昨天出梅,今天入伏。气象工作者表示,老天爷的节奏不是一般快,有点跟不上啦。
其实,这种节奏是有点儿征兆的。台风远离后,蓝天白云马上回来,阳光就顺势崛起,一整周都没雨水什么事儿了,就干脆利索地出梅了。
一出梅,欠下的高温都回来了。今天一入伏,气温就飙到了35℃,往后啊,热的日子还长着呢——
今年的三伏天还是个加长版的,7月13日入伏,8月22日出伏,有40天。
台风过后,地质灾害发生概率仍较大
窗外阳光灿烂,很多人昨天起床后的第一反应是“台风就这么过去了?”
对,改写了浙江台风历史的“灿鸿”,昨天上午继续减弱为强热带风暴,并直奔朝鲜半岛而去。可浙江的这笔账,还没和它算呢:
来自省气象台的数据,从10日8时至12日8时,全省面雨量68毫米,最大市面雨量宁波187毫米、绍兴128毫米、舟山116毫米、台州106毫米,最大县面雨量余姚221毫米、象山212毫米、奉化202毫米、宁海200毫米。
全省共有329个乡镇雨量超过100毫米,99个乡镇超过200毫米,27个乡镇超过300毫米,8个乡镇超过400毫米,3个乡镇超过500毫米,分别为余姚大岚镇丁家畈531毫米、余姚四明山镇棠溪528毫米、宁海力洋镇茶山525毫米。
省气象台提醒,部分地区土壤含水量已经极度饱和,地质灾害的发生往往有一定的滞后性,近几天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概率仍很大。
跟“灿鸿”算笔账,全省直接损失近59亿
来自省防指的数据,舟山、宁波、绍兴、台州、湖州、温州、嘉兴、金华和丽水等地部分县(市、区)城乡内涝积水,局部山区发生小流域山洪与地质灾害,造成一些堤防、公路、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损毁,农作物、水产养殖受损。
据初步统计,截至昨天6时,全省9个市69个县(市、区)520个乡(镇、街道)191.6万人受灾,紧急转移106万人,因灾倒塌房屋931间。
舟山市、宁波市、象山、新昌等地城区部分受淹;农作物受灾面积174.8千公顷,成灾面积83.9千公顷,死亡大牲畜5130头,水产损失18.9千公顷9.0万吨;停产工矿企业21677家,公路中断837条次,供电中断1214条次,通讯中断148条次;损坏堤防777处85.9千米,堤防决口53处3.9千米,损坏护岸1214处,损坏水闸79座,损坏机电泵站85座、水文测站33个。
因洪涝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58.6亿元,其中农林牧渔业36.2亿元,工业交通运输业9.6亿元、水利设施4.5亿元。
台风一搅局,昨天利落地出梅了
32.3℃,这是昨天杭州的最高气温。昨天下午地表温度甚至超过了50℃,盛夏气息扑面而来。
阳光正好的时候,省气象台宣布,杭州昨天出梅。
其实,“出梅”还是托了台风的福。“灿鸿”一来,大气环流调整明显,梅雨形势就被打破了,副高逐渐加强西伸了。
既然未来3到4天以晴热为主,大部地区最高气温可达33℃到36℃,还能有梅雨什么事儿?干脆点,出梅吧。
杭州市气象台统计,杭州6月7日入梅,比常年略早(常年6月10日),7月12日出梅,比常年略晚(常年7月10日),梅雨期35天,比常年偏多5天,全市平均梅雨量508毫米,比常年偏多7成。
这么多的雨,不是白下的,杭州史上最凉爽的7月初,就是被一场场梅雨浇出来的。
加长版的三伏天来啦
所谓三伏,就是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统称,按照老祖宗定下的规矩,每年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入伏,立秋后的第二个庚日出伏。
可每年夏至和立秋后,第一个庚日出现的时间不同,三伏起止时间就不一定了,有30天的普通版,也有40天的加长版。
今年,就是个加长版的,7月13日“头伏”,7月23日“中伏”,8月12日“末伏”,8月22日“出伏”。
杭州今天的气温就非常配合,最高温直冲35℃,整一周的气温,都在30℃以上,16-17日全省阴有阵雨或雷雨天气,气温会下降一点点。
1999至2014年的数据显示,加长版的三伏天出现了17次,占近70%,普通版的只有8次,而且,未来五年也就是2015年至2020年的三伏,都是40天的加长版。
那么,加长版的三伏天,会更热吗?其实,决定三伏天热不热的,不是天数,是大气环流形势,如果冷空气和台风都不活跃,副热带高压越强,盘踞时间越长,天气也就越热。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