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我的美好家园"微征集大赛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杭州 正文
人城共舞拥抱幸福生活 萧山27万农民的新型城市化之路
2015年07月19日 07:31:26 来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记者 邓国芳 区委报道组 吕耀明 汪一航

   浙江在线07月19日讯 (浙江日报记者 邓国芳 区委报道组 吕耀明 汪一航)人城分离,这是中国众多工业重镇的通病。厂房林立,浓烟四起,生态恶化;基础设施落后,公共服务缺乏,城市功能不全……它们无法承载百姓更多的期盼和梦想。

  位于钱塘江南岸的杭州萧山区,这个全国闻名的工业重区,正历经着一场前所未有的蝶变:以新型城市化战略为抓手,着力破解转型升级中的各种难题,努力实现从“工业重区”向“现代新城”转变。在适应和引领新常态中,勇立潮头的萧山人再度出发。

  数据显示,过去10年间,共有27万萧山农民变为市民,占该区城市居民总数的一半,城市化率高达71.9%,平均每年提高1.18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7.9个百分点。在城市化的巨浪中,27万进城农民如何与城市共舞?

  阳光绚烂的七月,记者走近这个群体,近距离感受萧山的新型城市化。

  破题一:

  人与城市,如何融合

  寻访对象:钱江世纪城,曾经的“沙地佬”邱柏金

  以工业化为驱动的粗放型城市化,虽让工业重镇有了城的模样,却无法拥有城的灵魂,更难以给城里的人带来幸福感。人,始终让位于经济发展,也无法与城融合。建设现代新城,首先就要破解“人的城市化”的难题。

  在萧山,古老的北海塘以北、钱塘江以南,生活着“天不亮就起床,伸手不见五指才收工”的“沙地佬”。这段只有70余年的乡土历史,浓缩了萧山人勇立潮头、勤奋艰苦、不屈不挠的创业史、奋斗史。

  然而,当我们来到这片充满传奇的乡土时,呈现于眼前的,是一个呼之欲出的现代化新城——钱江世纪城,杭州未来的新城市中心之一。核心区块内的奥体博览城,已初具雏形,与钱塘江对岸的钱江新城相望呼应,大气磅礴。

  “杭州的萧余一体化发展战略,改变了萧山沙地农民的命运。”钱江世纪城管委会主任施天贵说,新世纪以来,杭州实施沿江发展、跨江发展战略,离钱江新城最近的萧山宁围地区,应势承接一体化落地,变身为萧山主动融入大杭州、推进新型城市化的桥头堡。

  彼时,这片沐浴着江风、范围达42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生活着1.9万多户沙地农民。一幢幢竖着尖顶的小洋楼,一片片绿意盎然的良田菜地,是三代“沙地佬”血汗的结晶。“这个家园对我们沙地农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66岁的邱柏金说。

  正是出于这种人文关怀,钱江世纪城规划建设时,果断地把沙地农民的新家,安置在离家最近的地方,即新城的最核心区。施天贵说,萧山沙地农民吃苦耐劳一辈子,就是为了有幢舒适安居的房子、有个不会流失的家园,“新型城市化,就是做到以人为本,倾听百姓的心声,尊重百姓的意愿。”

  邱柏金的新家,即将交付使用的“利二花园”,距他心心念念的老屋原址和崛起中的奥体博览城,都不过三四百米。它占地130余亩,共有17栋高楼,高高耸立在钱塘江边,承载着沙地农民对家的热情与向往。其中,14栋高楼用来安置拆迁户,3栋高楼用于发展村集体经济。

  站在“利二花园”入口,往西是奥体博览中心主场馆,这里将成为市民体育健身和文化娱乐的主平台;往东步行5分钟,就可进入地铁2号线“盈丰站”,轻松穿越钱塘江两岸和萧山城区。老邱说,这在以前简直不敢想象。

  新型城市化,核心在于人的城市化。围绕农民市民化,宁围街道大力实施“万名农民进课堂”工程,创办社区学校、建立农民课堂,而文明礼仪、科学保健、环保科普、普法守德等课程,是“邱柏金们”最爱听的课目。

  谈到融合,就医、就学问题是老百姓最为关注的。“为了群众就近享有更好的医疗、教育资源,我们借助庆春路隧道和杭州地铁2号线东南段开通的优势,陆续引进省妇保、杭二中分校以及崇文小学等生活配套设施项目。”施天贵介绍说。

  可以预见,“沙地佬”即将在萧山乃至杭城最繁华、最现代、最时尚的城市新中心之一,开启全新的市民生活。

  破题二:

  人与家园,如何相守

  寻访对象:下孙文化村,曾经的“湘湖人”傅南屏

  “我们的城市,必须成为人类能够过上有尊严的、身体安康、安全、幸福和充满希望的美满生活的地方。”1996年,联合国人居组织发布的《伊斯坦布尔宣言》,如此诠释城市化的要义。对72岁的萧山人傅南屏而言,幸福,就是不被城市遗忘,与家园相依相守。

  眼下,正值三伏天,空气中翻滚着热浪,可风景如画、充满野趣的湘湖畔,依然游人如织。沿着湘湖路向西来到闻堰镇,可见投资近140亿元的湘湖三期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如此,这块曾经只有工业、没有风景的土地,将拥有一个面积达35平方公里的城市“绿肺”,呵护着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200万常住居民。

  在湘湖畔遇见傅南屏时,他主动提议当“导游”,带我们去看看曾经的家园——湘湖村。我们疑惑地问:湘湖村不是早就整体拆迁,变身为湘湖景区了吗?他笑了笑说:“还有个微缩版的‘老家’在那里呢。”

  循着傅大伯手指的方向,我们来到“下孙文化村”。但见两排白墙黛瓦的老屋,依山而建,掩映于葱茏绿意中,显得古朴而宁静。沿街而行,步入老屋,我们即刻遇见了湘湖人的过往。湘湖文化展览馆,陈展着湘湖村的历史与湘湖的建设发展。

  孕育了8000年的跨湖桥文化,在湘湖人烧砖为生的进程中,演变成一个自然与人工相结合的湖泊。新中国成立后,这里涌现出多家国有砖瓦厂。近年,萧山面临着工业快速发展、环境日益恶化的窘境。为改变这种窘境,萧山决定把这个湖泊改造成湘湖景区,1300多户湘湖村民搬离故地。

  安置小区名为“湘湖家园”,占地334亩,由83幢6层高的小楼组成,距如今的湘湖公园大约0.8公里。“建设湘湖景区时,不仅建起下孙文化村,出资修缮宗祠,还保留了南山井。这是让我们最感动的。”傅南屏说。

  还让傅大伯感动的是,地铁湘湖站就设在“湘湖家园”小区的西门。坐上地铁去杭城的吴山脚下买只烤禽,或推着自行车去南山井取水泡茶,是他此刻很享受的一种生活方式。

  而对萧山这座城而言,保护和开发湘湖,收获的不仅是向好的生态,还有无中生有的旅游业,城市功能变得更加完善。

  破题三:

  人与产业,如何共舞

  寻访对象:杭州汇林科技创意园,曾经的“炒货老板”李九斤

  世界城市发展历程表明,当城市发展到一定程度,如果不及时转型升级,就会面临增长停滞魔咒和中等收入陷阱。过去十多年间,粗放型的城市化,使得萧山的生态环境、资源、能源等问题制约日益突出,遭遇“成长的烦恼”。

  烦恼的,还有城市背后的人。都说萧山人敢打敢拼,民营企业发达,但老的产业结构、老的经营思路、老的增长方式,已无法适应城市转型升级的新要求。“推进新型城市化,是萧山顺应城市发展规律、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统筹协调发展、突破增长停滞魔咒的积极探索。”萧山区城乡一体化建设办公室常务副主任俞国雄说。

  近年来,萧山先后对29个“城中村”进行改造,2.4万户农户、7.2万余村民,因此得以搬离城市洼地,迎来全新生活。“城中村”消失的同时,雷迪森财富中心、华润万象汇、绿城九龙仓、宝龙城市广场、加州阳光LSE城市生活广场、旺角城新天地、汇德隆银隆百货等高档商业地产业态,迅速入驻萧山主城区,大大提升城市的品位档次与发展潜力。

  寻访中,有个人的故事,深深触动了我们。李九斤,从“城中村”走出去的“汇林炒货”老板,如今已华丽变身为萧山首个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杭州汇林科技创意园的主人。年过半百的他,与青年创客的每次聚会,都在为这个城市酝酿着新的经济爆点。

  城的改变,最终是人的转变。“改革开放后,勇立潮头的萧山人,铸就过难忘的辉煌。但在新的历史时期,城市、产业和人都必须转型升级。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平台,可孵化更多高科技、创新型的企业,甚至带动萧山传统产业转型,进而为萧山新型城市化注入更多内生动力。”李九斤说。

  在他的牵线搭桥下,越来越多的萧山老板,把“迷茫的资本”转移到发展创意产业上来。几乎每周,李九斤都会张罗一场头脑风暴会,让萧山传统企业的老板,与杭州最具创意活力的青年创客对接。“城市改变人,人也会改变城市。”他说,就这几年,萧山已涌现出13家创意产业园。

  “新型城市化的成果,最终要以百姓的获得感来衡量。最大限度地让百姓分享城市化红利,借城市化激发人的创造性,推动城市转型升级,这是萧山的终极目标。”萧山区委书记俞东来说,对新型城市化之路的探寻,萧山还将继续。

标签: 新型城市化 责任编辑: 施菲菲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