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抽烟不打牌少喝酒,家住普陀平阳浦的80岁老人张永焕就喜欢做一件事——写字。
耗时8年,写秃400多支毛笔,以1平方厘米的小楷书法,将总计360万字的中国四大古典名著抄完。
走进他的书房兼卧室,只见床铺里铺满刚写好的作品,两个书橱里摆满了书籍;书桌上摆满文房四宝,书架上六个笔筒里插着上百支毛笔;最吸引眼球的便是书桌上整齐摆放着的用蓝色仿古封面装订起来的中国四大名著手抄本,按《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归类,四大摞共有48册,每摞垒有四五十厘米高。
翻开他的手抄本,每一册都用蝇头小楷抄写的繁体字,字字刚劲有力,这些小楷手抄本便是他用八年时间换来的心血结晶,令人叹为观止。
张永焕虽已古稀,但精神矍铄,耳聪目明,身手灵活。他6岁时被家人送进私塾起,一直用毛笔写字,解放后,虽然改用硬笔,在办公室里他仍用毛笔写信,退休后他又重拾毛笔。
2007年1月,张永焕萌生了用小楷抄写名著《红楼梦》的念头,“一则练习书法,修身养性;二则给儿子后辈留下一笔精神财富,让他们明白‘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的道理。”但老人的这一想法起先家人表示怀疑,女儿张女士说,“当时以为他一时兴起,坚持不了多久。”
而老张下定了决心,开始了自己的抄书之旅。
“不能让儿孙‘笑话’我”,他说,之所以选定《红楼梦》,是它的艺术成就比较高,且红楼梦里有许多诗词。
自此,不论严冬酷暑,每晚6时,泡上一杯浓浓的绿茶,张老伯便端坐在案台前,对照着《红楼梦》书稿,边阅读,边用工工整整的小楷在宣纸上一字一句地抄写,直到写得手腕酸了、脖子僵了,才上床睡觉。
老张每晚最少抄写两三个小时,有一次甚至一直抄到次日早晨6点半,抄了整整3000字。“抄书时,心情通达,感觉不到累。”老张对自己非常苛刻,错一字,便重抄。
写毛笔字需要心静。抄写《红楼梦》的3年多里,老张每年有一段时间闭门谢客,每年有三四个月躲到宁波一座寺庙里。“那座庙在高山上,手机没信号,谁也找不到我。”
待老张抄完大半本《红楼梦》时,一家老小确信其决心完成这项“工程”,都佩服得很。
怕爸爸太累,每年,儿子都要强行拉着他出门旅游一趟。那会儿,张永焕不得暂时放下毛笔,“一天不拿毛笔,心里就空荡荡的,一回家拿起毛笔写字,浑身有劲。”老张说。
“说到辛酸处,荒唐愈可悲。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这是古典名著《红楼梦》的结尾。
2010年3月6日,历时三年三个月,老张抄写完了这首诗后,长长舒了一口气,觉得通体舒畅。
张永焕在手抄本页面上写道,“留下此稿,不只是让后人尝读曹公妙文,更想告诉的是世无难事,有志竟成。想把这精神留给后人,就是我抄写《红楼梦》的因由。”
看着整整12册抄写装订完的《红楼梦》,张永焕却感觉还不尽兴,从2010年开始又将三大名著全部抄写了一遍。
“看一看自己的手抄本,品一品过去的岁月,酸中有甜,苦中有乐,倒也蛮有味道呢!”说到书法对养心的好处时,张永焕说自己抄书8年来,没进一次医院,也不参加单位体检,“因为知道自己没病。”
他说,写毛笔字不仅要用腕力、臂力、指力,而且还要运用腰力和腿力,对人体是一种良好的锻炼。
“我又买了一百支毛笔,接下来打算抄写一些富有文化内涵的文字资料,如诸葛亮的《出师表》、王勃的《滕王阁序》等,还有一些金刚经、地藏经等经文。”张永焕指了指书桌上摆放的新毛笔说,“这么多年下来,抄书已成了我生命的一部分,让我停下来,我会浑身不自在,继续抄下去算是一种精神寄托吧。”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