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7月23日讯 (钱江晚报记者 何贤君)金华酒,自唐宋以来一直声名在外。乃至在中国酒的历史中,也占有一席之地。
50多岁的何学军就是一个土生土长的金华酒商人。同时,他也是个文人。
年轻时,绘画、书法和摄影是他的人生三大乐趣。可他说自行入了酒行,这些兴趣貌似都荒废掉了。只有在为自己的酒设计标签的时候,他才发觉,以前的癖好没白学。
最近,他一直忧心忡忡,酒厂年年在亏本,他怕自己坚持不下去了。
不过,作为金华酒的传承人,与其说担心自己的酒厂,不如说他在担心整个行业。
今年6月末,金华酒行业协会迎来新一轮的换届,在会员大会上,来自各县市的酒企喊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重振金华酒。
对金华人来说,金华酒这个名号,既耳熟,却也陌生。
可对酒商何学军来说,也许就是一辈子的事业。
被写入历代名酒之中
古人惯用地名冠以酒名,延续到今天,在古代,金华地区婺江流域的东阳、义乌、兰溪等县所产的外销酒,都称金华酒,也称金华府酒,历代名酒有:寿生酒、错认水、瀔溪春、东阳酒、白字酒等。
根据史料记载,吴越王钱镠偏安江南,年年都向五代各王朝进贡,其中的绍兴酒和金华酒就是定制的贡酒。宋代金华酒业发达,北宋熙宁年间(1068-1077)金华的酒税收已高达“三十万贯以上”。
元代的金华是我国主要的产酒区之一。元人宋伯仁《酒小史》中列举了许多我国名酒,大致是春秋至元代的历代名酒,金华府金华酒排名第六,而书中却并未提及绍兴酒。
到了明代,提到过金华酒的书籍就更多了。
明代冯时化在《酒史》中说:“金华酒,金华府造,近时京师嘉尚语云:‘晋字金华酒,围棋左传文。’”金华酒竟占字、酒、棋、文四绝之一。甚至连大家耳熟能详的金瓶梅中,提到金华酒的场景也有数十处之多。
1915年,在为庆祝巴拿马运河开通而在美国举行的万国商品博览会上,金华酒、金华火腿同时获得金奖。
1963年,金华市酒厂生产的“松鹤牌”寿生酒被评为全国优质酒,1988年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上,“松鹤牌”寿生酒和金华寿生酒厂生产的“锣鼓洞牌”寿生酒也同时获得了金奖。
事实上,直到1989年,风光了千余年的金华酒以寿生酒为代表,还名声在外,能与绍兴酒一争高低。
被绍兴黄酒远远抛在身后
先来看一组数据:2014年,绍兴黄酒总产量为97.92万吨,总产值55.68亿元,销售收入52.77亿元,而金华黄酒2014年总产量却只有1.6万吨,总产值1.3亿元,销售收入仅为0.94亿元。1989年,金华全市有酒厂80多个,年产量在4万多吨,2014年减少到了21家。
在曾经的小弟绍兴黄酒面前,如今金华黄酒显得黯淡无光。
金华市委政研室经济处曾做过一个调查,金华酒的品牌形象一直在衰弱,导致金华黄酒主要以低端产品为主。
目前,金华仅义乌丹溪酒业主营中高端黄酒,拥有8项专利。2010年“义乌丹溪酒”被认定为“中华老字号”。而余下的大多数酒企主营袋装料酒,或生产代加工原酒为主,金华黄酒已沦为低端黄酒的代名词。
再以何学军的浙牌酒厂为例,自2002年建厂以来,酒厂每年亏损上百万。
“这么多年下来,我现在还欠着银行800多万元贷款,一年利息都要六七十万。”何学军开玩笑说,直到今天,他还等着金华酒帮他发家。
记者从金华各大超市中反馈过来的数据,也能窥见如今的惨状。
在福泰隆银泰城店,一排5层货柜上,古越龙山、会稽山、塔牌黄酒占据近4层,只有在最底层的角落里,才能零星的看见几瓶金华酒,而且主要是袋装酒。
福泰隆超市酒类批发经理周俊越告诉记者,按照往年的销量比例来看,绍兴酒占了销售总数的50%还要多,金华本地黄酒只占到30%。
超市店长叶丽娟也说,在品牌推广上,金华酒企明显有些落后。绍兴酒像古越龙山、塔牌等,都会有促销员常年驻守超市,做线下宣传,金华酒却极少。
其他如供销农超、有加利等超市的金华酒销售情况同样捉襟见肘,在沃尔玛超市,记者甚至没有发现金华酒的身影。
金华酒的统称被人注册了
提起金华酒的兴衰,作为金华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如今的浙牌酒厂董事长何学军总是一阵唏嘘。
用他自己的话说,他算是经历了金华酒由盛转衰的这个过程。
何学军出生于金华酒酿造世家,师从外公杨凤辉,从小受到金华酒酿造技艺的熏陶,更是得到外公手把手地教导。
而寿生酒商标的被注册,让当时作为金华寿生酒厂厂长的何学军看到了金华酒衰落的苗头。
1990年,以生产啤酒为主的市酒厂注册了寿生酒商标,而专门生产寿生酒的金华寿生酒厂则遭遇了尴尬。
“寿生酒好比绍兴的加饭酒,只是一个通用名称,他这么一注册,所有人都不能用寿生酒这个牌子了。”在何学军看来,金华酒要发展,肯定要有一个统称来带头,很明显,寿生酒就是最好的选择。
作为金华本地一家小型酒厂的负责人,郑先生同样持有这样的观点。
“寿生酒都不能用了,还拿什么和绍兴酒抗衡?”早年,他也想尝试借寿生酒的名号,自创品牌,把公司做大,后来也就不了了之了。
无奈之下,何学军只好把酒厂原先生产的“锣鼓洞牌”寿生酒改名为“锣鼓洞牌”金华府酒。
接下来的时间,何学军又申请了“浙”商标,以寿生酒的工艺,生产了一种袋装黄酒,试图占领失去的市场,没想到销售情况出乎意料的好。
“每天1000多箱,一箱50包,供不应求,当时分公司都开到了上海、苏州和北京这些地方。”直到金华寿生酒厂改制,何学军脱离体制,开创了属于自己的酒厂,金华浙牌酒厂。
抄袭、模仿、内斗,金华酒业不断内耗
2002年,金华浙牌酒厂在金东区塘雅工业园成立。可酒厂的发展并没有何学军想的那么顺利,紧接而来的一些列抄袭、模仿和内斗让何学军应接不暇。
这还是要从“浙”这个商标说起。
从金华市寿生酒厂出来之后,出于朋友关系,何学军将“浙”的商标给了新任厂长使用。
然后,突然有一天,市场上出现了另外一种名字相仿的金华酒,与“浙”金华府酒分庭抗礼。
“颜色和外包装都一模一样,这可是明显的抄袭啊。”何学军很是气愤,“更过分的是,对方还声称‘浙’酒已经倒闭,‘它是‘浙’酒的姐妹产品。”
这之后,还出现了另外一个名字类似的金华酒企也加入抢食的行列。
为了维护自身利益,何学军将对方告上了法庭,诉讼纠纷,让他筋疲力尽。
然而,金华市酒行业协会的一位工作人员说,何学军的案例只是整个金华酒行业的一个缩影。
“浙牌、寿生酒、金华府酒,国企改制之后,使得很多牌子都相互模仿,压价,甚至同根相煎,结下夙愿,官司不断。”这位工作人员表示,正是有这样的原因,让金华酒企业间此消彼长,错失了产业发展的黄金十年,败给了绍兴。
另外,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也告诉记者,各个酒企坐在一起开会,你说我不好,我说你不好,氛围一直不是很融洽。
“聊不出什么发展大计,这也是我一直不想加入的原因。”他说,有人说金华火腿是外患,那金华酒就是内乱。
市场不认可,无人愿意投资
昨天下午,记者来到何学军的酒厂,大门外,一座复古牌坊很博人眼球。厂院内,青砖铺路,池塘绿树,古色古香。
酒厂内一间仓库内,存着三四千坛30多年陈酿的老黄酒。“这些可都是我的宝贝,它们是建厂的资本。”
当时建酒厂时,何学军面临的最大的难题就是资金,身边很多同行建议他,碰什么都不要碰酒了,有人说,“金华酒不会天亮了。”
“当时不管是官方还是民间的资本,酒行业的萧条已经让他们失去了信心。”金华本地商人李俊跃(化名)就觉得投资金华黄酒是门烂生意。
“没有具体的可实施的方案,政府就不会有好的政策,贷款也并非易事。再说了,明摆着是亏钱的买卖,我是老板,肯定不会这么傻?”
或许,李俊跃的观点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整个黄酒投资行业的风气。不过,何学军算是幸运的,有人看在那些老黄酒的份上,投来了橄榄枝。
接下来,除了维持酒厂原先的生产规模外,何学军准备在金华府酒工艺的基础上,开创一种高端营养型的新品黄酒。这种酒分男女,男酒叫金星酒,女酒叫婺女酒。
“药食同源,再加上30陈酿的基酒,再加上酿造技艺的创新。”何学军壮志酬筹。他坚信,凭借金华酒独特的酿造技艺和品质,未来一定会大有市场。
不要迷恋历史传承
找准定位才是王道
浙江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与传播学院丁海猛
单从市场营销方面来看,现在金华酒的发展好像走进了一个误区:背负了太重的历史包袱。
有历史的酒有很多,有非物质文化传承功能的酒也很多,但为什么偏偏是古越龙山,会稽山火了?
有时候不能太迷恋商品的传统文化本身,历史文化再好,没人买单也是空的。
其实不管是酒还是其他商品,最重要的是找准自己的定位,选择好自己将要面临的消费者群体。
比如说白酒江小白,它的目标用户是年轻群体,就会在整体品牌包装上提出青春概念。用定制化的标签彰显出白酒的时尚和青春气息。消费者甚至可以在外瓶子上个性化的定制自己的头像。
而就金华酒而言,好像有点自恋了。
我建议金华酒是不是可以从目标定位入手,分析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分化,如送朋友喝、聚会喝,当作特产送礼等。
另外,也可以尝试将金华酒和电子商务联系在一起,我发现目前网上基本上没有人在卖金华酒,不妨一试。
但同时,传统的工艺也不能丢,这是一个物品成为商品的前提和基础。
而金华酒协会已经开展申请注册“金华黄酒”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作为金华黄酒产业的集体商标,合力打响金华黄酒品牌。
此外,针对目前低小散的现状,协会将配合有关部门,加强行业规范整顿,统一制定金华黄酒地方标准,规范生产工艺、技术指标和产品标志等。只有符合标准的企业才能使用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以此推进黄酒产业转型升级。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