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我的美好家园"微征集大赛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政经新闻 正文
仙居两千机关干部下村来 强基惠民村村帮
2015年07月24日 06:50:19 来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周咏南 吕玥 张肖斌

   浙江在线07月24日讯 (浙江日报记者 周咏南 吕玥 张肖斌)从诸永高速神仙居出口下高速不到5分钟,一处小巧雅致的徽派风格村庄,从一片青山碧水间探出粉墙黛瓦、翘角飞檐,与恢宏壮美的神仙居景区遥相呼应,十分惹人注目。

  这里,便是仙居县白塔镇上横街村。两年前,它还是落后村庄,环境不美、村子不富,干事缺人少钱,为什么短时间内发生这般翻天覆地的变化?村党支部书记许子兵不无感慨地说:多亏县里来了帮扶团!

  把脚印留在基层,把口碑立在民心。仙居县针对一些村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组织实施“强基惠民村村帮”工程,按照“一村一团、一团三人、一帮三年”的模式,选派2000多名机关干部,向全县所有行政村派驻帮扶团,团长由科级干部担任,扎实帮扶强基础、促发展、惠民生,既引导机关干部在基层服务中践行“三严三实”,锤炼作风,又为广大山乡村民送去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重心下移:村班子强起来

  榜样是最好的说服,示范是最好的引领。农村党组织是做好农村工作和造福百姓的关键所在。仙居县委从实际出发,重心下移,努力把村班子建成农村发展的最大磁场。

  7月的上横街村,人心火热。修缮一新的村古祠堂前,一块黑底烫金的大幅匾额就要挂上门楣,这里即将成为村民开展文体交流活动的场所。10多米开外,占地2000平方米、总投资500万元的农家乐酒店,已经垒起了一人多高的砖墙。更远处,100多亩铁皮石斛种植基地枝繁叶茂,一条农业观光带展现在人们眼前……

  许子兵直言自己当初放弃云南的超市生意回村时,心里完全没底:和仙居绝大多数农村一样,上横街村经济发展落后,全村764人中约有一半外出务工,剩下的都是老人、孩子。

  一筹莫展之际,去年初,以县发改局副局长吴疆宏为团长的帮扶团的到来,让许子兵看到了希望。

  农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帮助建强村支部班子、提升村班子的致富维稳能力和创新思路是帮扶团的头等大事。这一年多来,吴疆宏没少走村访户,参加村两委的会议活动,在一次次促膝深谈中了解村情户况,帮助确立村里的党建工作目标和新农村建设规划。

  班子强不强,重点在班长。“帮扶团一趟趟来,设身处地为我们考虑谋划,让我们村干部办事更有信心了。”许子兵对记者说。环境整治是新上任的村班子做的第一件事。没钱没人怎么办?自己先上。许子兵领着村干部带头挖起臭水沟里的淤泥,村民们主动义务投劳投工,拾捡10多卡车石头,用作村内绿化地块砌边,在外经商的能人带头捐款,自筹资金10余万元……短短一年,村舍变美了、溪水更清了、乡情更浓了。

  这样的变化,仅仅是仙居乡村的一个缩影。两年前,仙居县撤并行政村305个,全县行政村数量从723个减少至418个,又逢新一届村级班子上任,大战乡下英村党支部书记赵和西一直记得,当时村两委干部对村里的发展形不成共识,正是县信访局局长陈美平带着帮扶团多次走访谈心,开展新老干部“同心议事”活动,帮助大家消除隔阂,共谋小村发展新图景。

  双庙乡括苍村村两委干部也没忘记,当初因为意见不统一,开展工作时有抵触情绪。帮扶团连续一个月上门谈心交心,组织村两委赴先进村考察环境整治和新农村建设,最终统一思想。经过一个月的整治,村庄重现路净水清、水穿村走的江南景象。

  攻坚克难:老大难解决了

  创业实,干事实,就要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问题。帮扶团把维护老百姓的根本利益作为主要职责,将解决老大难问题作为第一追求。一支支帮扶团以严的要求、实的作风,帮助农村干部群众啃下一块块硬骨头。

  都说农村人最讲实际。谈起帮扶团给村里带来的变化,大战乡石龙村村民委员会主任李建,领我们来到村里的危旧房改建现场。

  只见背靠绿水青山,一幢幢新楼如雨后的竹子节节拔高,周围簇拥的楼房黑瓦白墙,色彩明亮。一旁的村民冯相弟喜不自禁:“以前我们家一遇到台风和大雨就苦了,外面下大雨,屋内下小雨,泥墙上的泥块不断脱落下来,地上雨水流得脚都没处踩。现在好了,我们村里统一造新房子,还帮我们解决拖了许多年的喝水问题。”

  群众最需要什么,就帮助解决什么。仙居因村制宜、按需派团。了解村民们的强烈愿望后,与石龙村结亲联姻的县财政局帮扶团领办的头两件事,就是解决村里的饮水工程建设遗留问题和危旧房改造事宜。“事关700多位村民的饮水、22户农家的危房问题,不能不急。”帮扶团团长、县财政局副局长潘天虎说。

  潘天虎与村干部一道,多次与县相关部门沟通,并发动石龙村在外的能人,共同参与遗留问题的解决。 (下转第二版)

  (紧接第一版)通过多方努力,目前饮水工程遗留的30多万元工程款项已顺利拨付,45间新房也在抓紧建设中。村民们高兴地说,多亏了县里来的帮扶团,让我们不用再看天过日子了。

  民生无小事。仙居县建立“大团联乡、小团联村、干部联户”机制,根据乡镇中心工作的需要,将各乡镇所有帮扶团组成一个帮扶大团。小团解决不了的问题让大团攻坚,多部门联动,4年多来集中解决突出难题近4000个。从一桩桩重要的民生事件入手,让村民们渐渐认识了帮扶团,也让帮扶团的党员干部们真正融入农村、走进群众。

  如何帮助一个个穷山沟改变现状?利用团队资源,为村里补点给点都是有限的,帮扶的真正目的是利用村里的资源优势,增强自我造血功能。而这,正是不少农村发展遇到的最大难题。

  坐落于田市镇南部的公盂村,三面环山,只有一条山路与外界相通。怎样才能让村民致富?帮扶团团长、仙居县国税局局长李刚想到了发展旅游经济。为打消村民的顾虑,他带领帮扶团排出串门宣讲和组织餐饮与食品安全知识培训的计划;说服村里以“回字形百年民居”为核心,在背靠山峁的斜坡上整出一垄垄S型的油菜地让村民认种。

  油菜花开的日子,李刚又上山了。这次他还带来了县摄影家协会的人,把公盂的美景拍摄下来、宣传出去。渐渐地,偏远的公盂开始在网上走红,被誉为华东的香格里拉,吸引全国各地的驴友慕名而来。3年不到,小村办起了17家农家乐,村民年收入至少增加10倍。

  心中有民:老百姓笑起来

  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就是老百姓。干部干得怎么样,分量有多重,不是靠自己说出来的,而是在老百姓心里称出来的。

  每年初,仙居县418个帮扶团都会在结对村公开承诺办的实事。同时,建立“每季例会、半年点评、年终考评”的工作机制,考核评价机制以群众评议为主,对帮扶团成员在帮扶期间的工作作风和帮扶实绩等进行一线跟踪评价,以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

  “我们将帮扶团工作处于实时化、立体化监督状态,把群众的满意度作为检验帮扶成效的唯一标准。”仙居县委组织部负责人介绍。

  这一标准,对石龙村帮扶团团长潘天虎来说,早已内化成具体帮扶过程中的行动指南。

  有时候下村办事,他最喜欢到夜幕下的村文化小广场看看。这个由帮扶团带着村干部与县有关部门沟通、争取资金建起来的场所,现在是村民们最喜欢的休闲活动中心。

  小广场的一侧,是新修缮的文化礼堂。79岁的孤寡老人卢金香平时就住在礼堂后面的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白天看看巨幅电视投影仪,和老姐妹们聊天,晚上就到小广场上看热闹。卢老太高兴地咧开缺了牙的嘴,对记者说:“村里现在建设得好,政府好,干部好。”

  灿烂的笑容,也挂在大战乡下英村的村民们脸上。这几天,下英村村两委办公楼的会议室里气氛热烈。村里委托浙江大学所做的全村发展规划刚刚出炉。村干部、帮扶团成员和村民代表围坐在一起讨论。每个人的脸上都写着希望、憧憬,村民们说,在帮扶团大力支持下,村干部劲往一处使,大家对将来都很有信心。

  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仙居县还把帮扶工作列入县对乡镇、部门党建考核和干部年度考核内容,考核评议结果作为干部评先评优和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县里两次开展“十佳”帮扶团队和“十佳”帮扶干部评选活动。目前,全县有7名优秀帮扶干部得到提拔使用或转任重要岗位,对群众不满意、成效不明显的5个帮扶团队进行了调整,对21名表现不佳的帮扶干部进行诫勉谈话。

  一项活动的成效决定其生命力。据统计,仙居“强基惠民村村帮”工程自2011年实施至今年6月底,各帮扶团进村两万多次,走访农户18.6万户,破解信访积案300多件,为村级解决村庄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公益事业发展等问题3700多件,落实各类建设资金6500多万元,转化后进村200多个。农民人均收入从2011年底的9376元增加到去年底的14398元。一个个数字的背后,凝聚着帮扶团和村干部的心血。

  帮扶没有结束语,只有进行时。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中,仙居县进一步深化提升“强基惠民村村帮”工程,开展干部联包、团队联帮、结对联建,治软强组织、治乱强管理、治弱强服务、治穷强经济等“三联四治”活动,推进“百村提升”工程,计划精心培育100个左右“双强”示范村、着力整顿转化100个左右相对落后农村基层党组织。一场更加有效的帮扶行动,正在秀美的浙东山水间深入开展……

标签: 机关干部|基层|民心 责任编辑: 石潇俊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