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专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十年特别策划——绿水青山富浙江
【专题】“我的美好家园”微征集大赛作品展示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杭州 正文
尴尬的路牌 何时能“对路”?
西湖大道是Xihu Ave还是West Lake Ave? 缺乏统一管理和设计,杭城频现“问题路名牌” 市政部门:将打造国际化城市标识系统,统一路名牌设计标准
2015年08月05日 05:40:22 来源: 浙江在线-今日早报 今日早报记者 霍翟羿 通讯员 李敏吉

   浙江在线08月05日讯 (今日早报记者 霍翟羿 通讯员 李敏吉)一个城市的标识系统,尤其是路名牌,往往关系着人们对于城市的第一印象——干净简约、易读易懂的路名牌,能为一个城市的“脸面”增光不少。如果路名牌的字体、格式和造型混乱不一,甚至出现低级的翻译错误,就会给城市减分了。

  记者昨天从杭州市城管委市政中心了解到,杭城将在路名牌上好好下一番功夫,前段时间开展了城市道路路名牌专项整治活动,今后还将出台《杭州城市标识系统国际化设计导引》,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不查不知道,问题路名牌多达368块

  去年,本报曾报道:在城南美政路的路名牌上,“美政路”被译成“The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Road”,直译为“美国政府路”,遭到网友调侃:“美政路你这样,奥巴马知道吗?”

  这样的尴尬路名牌,在杭城不止一块。

  前段时间,就有市民向城管委反映:西湖大道上的路名牌,有几块标注着“Xihu Ave”,另外几块却标注为“West Lake Ave”,不管哪种翻译是正确的,一条路总不能有两个英文名吧?

  其实,路名牌的英文名频频出现尴尬,是有“历史原因”的:2002年之前,杭州路名牌上标的都是拼音;2002年,杭州第六代路名牌更新换代,为了跟国际接轨,这一代路名牌学习了上海的路名牌设置经验,将拼音注音改成了英文名;但最近几年新建道路在申报命名时,申报表格里没有要求填英文。加上在定制路名牌时,一些厂家贪图方便使用翻译软件,把特殊的道路名字当普通中文去翻译,才会闹出这些笑话。这些被网友吐槽的“神翻译“路牌,很快就被撤换了。

  另一方面,今年6月,杭州市政中心还与各城区市政管理部门一起,联合开展了城市道路路名牌专项整治活动。

  这一查,查出了不少“问题路名牌”:共发现368个,其中缺少289块,破损34块、倾斜、松动31块,指向错误、路牌标识不正确14块。

  相关部门立即对101块倾斜、松动、油漆剥落、指向错误等轻微问题的路名牌进行了及时修复,对严重破损、缺失、设置不规范的路名牌立即联系生产厂家进行定制,待定后第一时间进行安装。

  各类城市标识,将有统一的设计标准

  为什么杭城会出现这么多“问题路名牌”呢?

  根据杭州市城管委分析,包括路名牌在内,目前杭州的各类城市标识主要存在几类问题:形式不断增加,文字符号信息格式不统一;设置密度不断增加,可有可无的标示牌不断产生,同种信息同种功能的标识牌重复重叠出现;部分道路存在有杆无牌或有牌无用的现象,真正做到共杆的标识标牌并不多。

  这些问题,主要是由于杭州的城市标识没有统一管理造成的。

  记者了解到,目前,杭城各类城市标识标牌都由不同的主管部门分头管理,标识系统怎么设置?设在哪里?什么形式?都由各主管部门自行决定。在标识牌的建设阶段,建委通过设计批复的手段,对标识系统形成了一定的横向协调机制。但建成运行阶段,就完全没有了横向协调机制,各类设施都是由各部门自己负责管理。

  这也导致了标识牌的技术标准不够明确,在具体的形式、格式、材质等方面,都没有明确规定,各部门自己设计出来的标志牌,在形式、格式、内容表达、材质等方面“五花八门”,缺乏系统性。

  杭州市城管委之前已经委托杭州城市发展研究院、浙江工业大学吴伟强教授着手城市标识系统研究工作,完成了《杭州城市标识系统国际化设计导引》,细化规定了标识系统的各类标准。

  另一方面,城管委建议,城市标识系统需要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尤其是健全标识系统管理的协调机制,建议明确由一个部门牵头,相关职能部门和专家参与,按照“城市治理”的管理模式,对标准修订、设置、施工、验收、运行等每个环节都进行协调管理;同时把各类设施纳入数字城管“城市部件”,加强对数量的监控和批后监管。

  杭城路名牌的“前世今生”

  第一代路名牌:水泥浇注,颜色为灰白色,路名字体用油漆描摹,一直沿用到上世纪60年代中期,路名牌外观显得笨重,经一段时间使用后,字迹模糊。

  第二代路名牌:铁质材料制成,白底黑字、标注拼音和用箭头指向,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登场。由于风吹雨打,极易斑驳锈蚀。

  第三代路名牌:采用不锈钢和玻璃材料,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点缀杭城,光洁美观。但是,由于玻璃易碎,受损严重。

  第四代路名牌:采用铝合金和有色金属制作,统一绿底白字,中英文同时标明,下端设置广告,于1997年在杭州市区主要道路和风景区道路上开始安装。

  第五代路名牌:为灯箱式路名牌,2001年于国庆前夕在密渡桥路与湖墅南路交叉口向市民展示,接着在延安路和湖滨路上全面亮相。

  第六代路名牌:材料采用不锈钢管和塑铝板制成,呈六边形,统一的绿底白字,中英文同时标明,字体为户外荧光即时贴制作。于2002年11月首先在西湖大道、南山路上使用,2004年在全市各条道路上普遍安装。

  第七代路名牌:材料采用铝塑板制成,呈长方形,统一的绿底白字,中英文同时标明,字体为方正大黑简体。从2004年开始逐步在市区各道路推广。

  目前,杭城的路名牌以第六代和第七代路名牌为主。

标签: 路牌|对路 责任编辑: 金林杰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