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8月27日讯 (浙江日报记者 阮蓓茜) 眼见开学日子临近,8月21日,在上海办企业的23名天台流动党员放下手头忙碌的生意,回老家赴一场特殊的“约会”——给23名结对的贫困大学生送去学费和开学礼物,而这样的聚会已经持续了4年。
在上海滩,活跃着这样一批来自天台的农村党员,他们身在异乡,却千方百计聚在一起,成立一个个流动的红色“堡垒”,在大城市里站住了脚,扎下了根。20年来,他们不仅为当地和家乡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还探索出“双重管理、双向服务”工作模式,有效解决了当下普遍存在的流动党员教育难、管理难的问题。
流动党员有了家
1987年,党员王才平离开天台白鹤镇山茅科村,只身来到上海,做起了筛网滤布生意。
从20世纪80年代起,大批天台农民外出经商务工。到2014年,天台外出人口达到22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37%;流动党员达2570人,占全县农村党员总数的16.4%。这批外出大军,很多人选择了上海。
“税费当地收,党费往回邮,组织生活年底凑,怀揣关系到处游”。这是当年身在上海而组织关系仍在家乡的天台流动党员的真实写照。在部队入党的王才平,从农村来到城市,思想观念跟不上,又找不到党组织归靠,一直有着“无家可归”的苦闷。
实际上,当时大部分农村党员离开家乡以后,就成了“断线的风筝”,有的党员两三年没参加党组织活动,有的多年没有交党费,有的只是在三年一次的村支委改选时才回一趟老家。
当时,有3万余名天台人在上海扎根,单在北京路做生意的就有4000多人。天台老乡在聊天叙旧时常谈到:“能不能申请成立一个临时党支部,让在上海的党员也能过正常的组织生活?”
1995年1月14日,在各方努力下,全国第一个跨省流动党组织应运而生——天台县在沪流动党支部在虹口区一个工厂的二楼会议室宣告成立。天台县委与上海虹口区委组织部门签署了《双重管理协议书》,明确双方职责,建立了“流出地与流入地共同管理,服务创业地与服务家乡”的工作机制。
成立党支部的消息见报后,天台籍流动党员奔走相告,一些党员拿着报纸,找到了党组织。王才平听到消息后,立刻揣着党员证前去报到。
如今,天台在沪流动党组织从最初的6名党员、1个临时党支部,已发展成为280多名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9个党支部,党员分布上海17个区县。
离土离乡不离党
每月15日,是上海流动党支部雷打不动的学习日。
这一天,在沪流动党委书记许瑞明不用打电话通知,党员们都自觉到会。20年来,缺席的人屈指可数。
这是在沪流动党员共同的默契,他们很重视每月固定的组织生活,统一佩戴党徽、认真签到、专人记录、积极发言,不管路有多远、生意多忙,都风雨无阻地参加学习,甚至有人出差在外坐飞机赶回上海过组织生活。
在许瑞明看来,他们组织的学习不仅是一个开阔视野的平台,还是一个让党员资源共享、共赢发展的舞台。
在上海闸北临汾路街道,街坊邻居都认识一位来自天台的牙医蒋定杰,他技术过硬,又热心公益,经常为孤老免费检查治疗牙齿,他的牙医诊所总是人满为患。
然而,几年前,蒋定杰的诊所却是另一番光景。2005年,蒋定杰跟妻子从天台到上海创业,由于人生地不熟,再加上经营理念的落后,诊所生意门可罗雀。
正当蒋定杰心灰意冷准备收拾包袱回老家时,在沪流动党委书记许瑞明和几名老乡党员光顾了他的诊所。“见你几次参加组织生活都闷闷不乐,想来看看你。”许瑞明了解情况后,就找了经商经验丰富的党员商量对策。
几天后,许瑞明再次找到蒋定杰,给他开出“药方”:要融入社区、服务社区,树起一块共产党员的服务品牌。随后,许瑞明通过支部与街道“两新”组织结对共建,帮助蒋定杰“名正言顺”地服务社区。
此后,不管是国际爱牙日、雷锋日还是社区的便民活动日,蒋定杰都积极设摊为居民提供咨询服务,免费发放牙线等,还与多名特困孤寡老人结对,送医送药。蒋定杰开始变得小有名气,诊所生意也打开了。这些年,他在上海安家、买房,还被评为街道先进志愿者,成为临汾社区非公小企业联合工会主席。
像蒋定杰这样被党组织关心、扶持走上成功之路的天台人,还有很多。实际上,流动党组织不单是在外党员的心灵归宿,更是用健全的制度、规范的管理,使党组织变成一个凝聚人心的磁场,成为在沪天台人创业发展的“联络站”、接轨上海的信息中心,为党员提供政策咨询、信息交流、法律援助、扶贫帮困等各项服务,既壮大了党员的企业,也拓展了党组织的影响力。
双向服务干劲足
“大上海、天台山,均为创业地;外出闯、回乡干,都是有为人——党在心中。”挂在上海北京路支部活动室的一副对联,诉说着这些流动党员的心声。
解决就业、赈灾扶贫、热心公益……从最初到都市淘金的乡下人,到如今成为上海各行各业的佼佼者,天台流动党员努力改变着世人对他们的形象。在嘉定创业的老党员王崇中自掏腰包,连续一个月免费请3000多名当地老人到自家饭店吃饭、看戏,受到了当地人的交口称赞。
在上海市黄浦区,该区工商分局原市场监督管理一所所长顾顺龙对天台人经商变化印象深刻。以前,在他管辖的北京路,最多时有4000多个天台经营户,起初,这条街充斥着假冒伪劣产品,打架闹事时有发生。流动支部成立后,通过设立党员示范岗、亮牌经营、联摊包片等措施,形成了一名党员带出一批文明经营者,以诚信经营重塑了天台人形象。顾顺龙说:“过去这里的天台人是‘砸牌子’的,现在是‘撑市面’的。”
亲不亲,故乡情。每一位在沪经商的党员都有自己的情怀和抱负,让家乡人民富起来,成了他们最大的心愿。这些年,流动党员纷纷以各种方式回报家乡。有的回乡创办企业,10多人先后在家乡投资了近1亿元,为天台创税2000多万元;有的担任村主要干部,带领村民一起建设美丽乡村,目前已有26名党员回乡担任村支书;更多的流动党员每年资助希望工程、修桥铺路、结对帮扶弱势群体等,资金总额超过200万元。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