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十年特别策划——绿水青山富浙江
浙江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抗战胜利70周年 > 最新消息 正文
抗战雄鹰出边疆 寻访滇西抗战雷允飞机制造厂遗址
2015年09月01日 06:19:05 来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浙江日报记者 肖艳艳 黄小星 周丰

  雷允飞机制造厂遗址纪念碑。本报记者李震宇摄

   浙江在线09月01日讯 (浙江日报记者 肖艳艳 黄小星 周丰)行走在滇西大地,每一处抗战遗址都有一段让人热血沸腾的爱国故事。

  在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瑞丽市弄岛镇,有一个名叫雷允的傣族小村寨,与缅甸隔河相望,鸡犬相闻。抗战中,中国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产量最多的飞机制造厂,就曾奇迹般地出现在这个鲜为人知的地方。

  战乱中颠簸

  雷允村,是个连手机导航都寻不到的村子。然而,这里并不难找,当地人或多或少都能讲讲那里的抗战故事,指路就更不成问题了。

  从瑞丽市区出发,30公里的路程我们就到了目的地。

  绕过低矮的民房,一丛竹林旁矗立着“滇西抗日战争雷允飞机制造厂遗址”纪念碑。飞机厂的遗址分布在雷允村委会和瑞丽农场雷允分场中。

  望着眼前这片灌木丛生、树林杂错的平地,蓝天白云之下,四周一派寂静、空旷的景象,任何人都难以将它与当年人声鼎沸、机声轰鸣的飞机制造厂联系起来。但是,拨开没膝的野草,形状各异的混凝土块使那段历史历历在目。距此不远的中缅界河南畹河水哗哗流淌,仿佛不知疲倦地向人们诉说着那段难忘的历史。

  雷允飞机制造厂,前身是1934年杭州笕桥建成的“中央飞机制造厂”。七七事变后,日本侵略者轰炸了笕桥,飞机厂辗转内迁,先落脚武汉后移至昆明。日军步步紧逼,而恢复中国空军的实力又迫在眉睫。最终,厂址选在了大后方雷允。

  由于边地人烟稀少,工程浩大,劳工远远不够。大批傣族妇女为了抗日救国,和男子一样顶烈日冒风雨、披星戴月地手挖肩挑、挥洒血汗修筑飞机厂。短短半年时间,一个颇具规模的飞机制造厂就奇迹般地出现在中缅边境线上。1939年7月1日,飞机厂正式投产。

  雷允,傣语即“山城”之意,相传两千多年前傣族古代著名国王“召武定”曾设都城于此。历史变迁,雷允逐渐式微。但是,自飞机制造厂修建在雷允之后,这里辉煌再现。

  战火纷飞、枪林弹雨的年代,飞机厂吸引了怀抱抗日热情的一大批中美高精尖技术专家。作为飞机厂的配套设施,国民政府在南畹河上修建了一座铁索大吊桥,使雷允的交通不再闭塞。高水平的职工医院,配有青霉素,当地少数民族居民也因此受益。同时,雷允还有了邮局和电报局。

  1941年,飞机厂的中国员工达到了2000多人,规模差不多是杭州时期的3倍。从1939年到1941年,该厂制造、组装、改造了大量飞机。生产效率之高出乎意料,试飞成功的飞机直接飞赴对日战场。

  雷允厂还对军用飞机进行检修。1942年初,陈纳德领导“飞虎队”曾以雷允为基地,抗击日军。雷允飞机厂为“飞虎队”战机进行了数十架次的检修。

  侨居美国的叶肇坦,原为雷允厂高级技术管理员。他曾在回忆录中说,全厂员工拧成一股绳,没日没夜地拼命工作,目的就是一个:抗日救国。

  悲壮的迁徙

  1942年,整个抗战局势骤然巨变,原来远离抗日战场的滇西大后方,一跃成为抗日前线。日军快速部队偷袭缅甸北方重镇腊戍得手,东距腊戍不到200公里的雷允完全暴露在日军的锋芒之下,情势万分危急。

  在仓促和混乱中,雷允飞机制造厂开始了最悲壮的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迁徙:向保山撤退。为了不使自己的心血被敌人利用,职工们把大部分机器设备沉入南畹河中,一些搬不动的大型机械,只好连同厂房一起炸毁。整个厂区爆炸声惊天动地、火光四起,顷刻间变成一片废墟。

  一个苦心经营数年,花费了巨大财力物力的飞机制造厂,就这样化为灰烬。

  怒江以西的滇缅公路上,难民、散兵、商人、华侨、各机关厂矿人员潮水般阻塞于道,雷允飞机制造厂的职工家属们也夹杂其间,呼儿唤女声和汽车马达的轰鸣声震撼山谷,数里之外可闻。一眼望不到尽头的人流,艰难而缓慢地经芒市、龙陵、惠通桥向保山东撤。

  6月,雷允飞机制造厂宣布解散。

  从那以后,一度热闹喧嚣的雷允重新归于宁静,曾经在这里工作过的中美员工就再也没有回来……

  上个世纪50年代,雷允开始建起了农场。农场职工彭亮就出生在这里。他说,小时候经常看到一些钢架样的东西。现在他的家里,就像个小博物馆,锈迹斑斑的刺刀、手夹、凿子,绝缘用的陶瓷碎片,还有些不知什么用途的铁片,都是他在农场种树时挖出来的。

  在纪念碑的旁边,还有一个直径近1米的大碾,泥沙质地中混合着鹅卵石。轻抚鹅卵石,那轰轰烈烈的建设场景似在手中颤抖。这是彭亮从2公里外的山沟里拉回来的,据说当时用来压实试飞跑道。

  几十年来,尽管偶尔有航空史学者探讨过雷允飞机制造厂的来龙去脉,也有一些零星的私人照片,但曾经辉煌的雷允飞机制造厂好像就这样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更像是一个谜、一场梦。

  不过,人们对那段历史的追忆并没有停止。不时有飞机厂职工和飞虎队员的后人来到这里探访。

  70多年前,飞机厂从杭州迁到雷允。今天,纪念碑的设计者钱景泰就是位杭州人。在瑞丽生活工作几十年,他从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研究雷允飞机制造厂的历史,他整理的照片使我们看到了早些年遗址的样子。采访中,我们还遇到了央视同行,他们要把雷允飞机制造厂的故事做成纪录片,更生动地讲述。

  现在,彭亮每天守在农场,默默做起了遗址的守护者,将老人们口中的故事讲给更多的寻访者听。

  历史未走远

  雷允飞机制造厂的兴衰,为这个偏僻的傣族小村寨增添了一段不平凡的经历。如今,德宏人一提起雷允,就有一种神秘感,有关飞机制造厂种种神奇的传闻,也成为当地人津津乐道的话题。

  看过了气势恢宏、馆藏丰富的各种纪念馆,雷允飞机制造厂的际遇多少令记者感到些许落寞。但彭亮告诉记者,雷允一点都不寂寞,来这里的寻访者并不少。也许,这就够了,让人们记住就是对历史最好的纪念。

  虽然中美专家的脸庞不再见,跑道上的阵阵轰鸣不再闻,但这已经成为滇西抗战当中省略不掉的章节。雷允飞机制造厂的故事不会湮灭于岁月和丛林之中。天空中翱翔的身影,将永远烙印在中国人民抗战史册上。

标签: 雷允飞机制造厂|抗日战争 责任编辑: 金斌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