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专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十年特别策划——绿水青山富浙江
浙江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峥嵘岁月竞风流
——浙江支前模范参加阅兵式心声
2015年09月04日 05:58:44 来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图为抗战支前模范乘车方队。新华社记者申宏摄

   浙江在线09月04日讯

  王云锁世代不能忘国耻

   记者 阮蓓茜 通讯员 李灵

  【模范档案】王云锁,1920年出生,永康颜宅王样村人,194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永康市人民医院工作到离休。

  【光荣时刻】雄壮的军乐中,一辆辆满载着抗战老兵、支前模范和英烈子女代表的车队驶过天安门。95岁的支前模范王云锁坐在车上,向人们挥手致意。

  看着天安门广场上的壮观场景,王老眼眶湿润了,他说:“想起中华民族曾经受过的苦难,再看看我们今天取得的成就,心里就非常激动,我们世世代代都不能忘记国耻!”

  一身黄色的盘扣布衫,让王老显得精神抖擞。如今,王老的耳朵已经不太听得清,说话也很吃力。曲折不均的皱纹留下了岁月的痕迹,也留下了炮火与硝烟带来的印记。1938年,年少的王云锁跟着他的大姐夫颜金元一起做地下工作。他们参加游击队,杀过汉奸,烧过日本人的炮台。

  一辆辆坦克威武雄壮,一枚枚导弹昂首挺立……阅兵式上,王云锁连连竖起拇指,想起当年的峥嵘岁月,他不禁感叹:“当年,我们多缴获一杆枪,都开心得不得了。”那时,王云锁接到一个艰巨任务,要烧掉日军的一个炮台,“那晚,我和战友身背大柴刀,摸上山去,一鼓作气烧掉了炮台,一下子缴获了步枪两支、手榴弹4个、子弹500发。”这个战果成了王云锁革命生涯的骄傲。

  王老说,党的光荣传统不能忘。平日里生活节俭的他,在别人有需要的时候出手大方,村里造桥造路,他第一个跑去捐钱;看到别人遇到困难,他就偷偷塞钱给人家。

  【参阅心声】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强大。年轻的时候抗日救国,今后我还要为祖国发展出一点力。

  叶三虎唯愿祖国更强大

   记者丁谨之通讯员温君凯

  【模范档案】叶三虎,90岁,武义县履坦镇中央王村人。1942年,被日军强制开采萤石矿,加入地下党领导的民兵组织,积极组织罢工运动,开展反饥饿、反压迫、反掠夺斗争。

  【光荣时刻】“爸爸好久没有说那么多话了!”参加阅兵式归来后,往日沉默寡言的叶三虎一直念叨着上午的所见所闻,这让儿子叶武有些诧异。他告诉记者,父亲内心的激动,从3日清晨就有点按捺不住了。

  清晨5时许,叶三虎就起床洗漱。收拾妥当后,他叫来儿子,一起对着镜子整理仪容,一遍遍轻柔地整理已经非常平整的衣物,然后小心翼翼地将抗战纪念章佩在胸口。

  90岁的叶三虎与来自全国各地的支前模范代表一起,乘坐在5号敞篷车上。雄伟的天安门、威武的仪仗队,还有许许多多自己闻所未闻的飞机、坦克、导弹,老人的手微微颤抖,激动的心情再难平复。

  他不会忘记,当年矿区中那暗无天日的生活,一道道铁丝网令他们失去自由,锋利的刺刀残忍扎入反抗者的胸膛。无休止的过度劳作中,疾病、伤痛、恐惧包围着劳工们,那是人间的地狱。

  “如果那时候有先进的武器,中国人就可以很快把日本鬼子赶走!”落后就要挨打,对这句话叶三虎感受尤为深刻。

  飞机轰鸣,巨大的声响间,老人抬头望天。“从来没见过这样大的场面,这是我这辈子最高兴的事!”

  【参阅心声】要牢记那些为和平付出鲜血的人,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生活,坚定信念跟党走。只有祖国越来越强大,人民的生活才会更加幸福美满。

  范仁秀纷飞战火难忘却

  记者沈吟

  【模范档案】范仁秀,87岁,龙泉市住龙镇建胜村村民,抗战支前模范。

  【光荣时刻】9月3日凌晨3时,北京。范仁秀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早早地起床,洗漱完毕,穿戴整齐。今天,她将作为抗战支前模范方队的一员,参加阅兵仪式。

  10时46分许,在雄壮的军乐声中,支前模范乘车方队缓缓驶来。范仁秀乘坐的12号车,缓缓驶过天安门城楼。范仁秀激动不已,和同车的11位老人一起挥手致意。那一刻,银发飘舞,老人饱经沧桑的脸上充满了幸福的喜悦。

  这是范仁秀第二次来到雄伟的天安门前。5年多前,她和家人一起曾来过天安门,但这一次,心情截然不同。几个月前,范仁秀收到参加阅兵仪式的邀请后,激动地说:“这是一件十分光荣的事,我一定要充分展示革命老区人民的风采。”而这一刻,范仁秀的心情更加激动。“除了激动还是激动,这么多新式的车,那么多大炮小炮,从来没见过的大场面。”她兴奋地说。

  战鹰翱翔,拉出一道道彩烟,在蓝天的映衬下,格外撼人心魄。如烟的往事,也浮上范仁秀的心头。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里,范仁秀总是竭尽所能,做军鞋、做军衣、为来往的战士们送水、送饭,照顾伤员,积极支援前线,甚至把这些事看得比自家的事还重要。

  回到酒店的范仁秀,回忆起阅兵式上的一幕幕,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她一个劲地向儿子叶金荣讲述着上午的所见所闻:“太开心,太感动,看到了这么多飞机,那么多新式的武器,祖国更强大了。”

  【参阅心声】跟以前相比,中国越来越强大,老百姓的日子也越过越好。

  高建平激情时刻忆战友

  记者黄宏通讯员张伟星王鹏程

  【模范档案】高建平,1921年出生于山东省泗水县,20岁出头就参加革命,担任村里的妇救会主任。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和丈夫随军南下,从此扎根临安。

  【光荣时刻】 “明天是不是9月3日?”最近这几天,高建平一直问儿子刘学云这个问题。今年已经94岁的她,生怕自己年纪大,容易忘记事,因此错过了阅兵式。直到9月2日,她才得到了肯定的答复。

  3日一大早,高建平起床后,认认真真地梳洗起来,穿上统一的服装,仔细佩上证件。虽然年纪大了,但高建平对阅兵仪式的流程已经相当了解。“天天看电视,全是和阅兵有关的信息,很多事情她都牢牢记住了。”刘学云说,这几天,母亲一点也不像是94岁的老人。

  上午8时50分,在工作人员和刘学云的搀扶下,高建平坐上了2号车。在车上,她一直在心里对自己说:“国家没忘了我们。”看到途中精神抖擞的参阅部队,她不禁又回想起了当年在沂蒙山区熟识的那些八路军战士,“一样都是小伙子,只是衣服和武器不一样。”

  11时多,参加完阅兵的高建平回到酒店,一下车就收到了工作人员献上的鲜花,激动得很长时间说不出话来。

  “回到房间,母亲和我说,当年很多老百姓冒着生命危险支援前线,有的不惜献出生命。”刘学云说,母亲连说了好多个当年牺牲者的名字。她说,自己是替他们来参加阅兵的。

  【参阅心声】如果回到过去,我还是会和当年一样,不怕危险,支持子弟兵,打击侵略者。

  张志新热血澎湃忆当年

  记者丁谨之

  通讯员朱映归刘思佳

  【模范档案】张志新,1927年出生于缙云县上东山村。1943年,在地下党员的影响和指导下,与同学组成“读书会”,成为秘密交通员。1948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光荣时刻】清晨4时的北京,天还没亮,但张志新再不能入眠。兴奋而紧张的他,反复擦拭着手中的抗日纪念章,一遍又一遍。出发前,他对着镜子照了又照。

  8时许,张志新与抗日老同志们上车等待。10时46分,他乘坐的第一方队第8号敞篷车经过天安门,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这是89岁的张志新第一次来到北京,第一次作为英雄代表在盛大的阅兵式中亮相。

  “能参加阅兵式,感谢党和政府,我做梦都想不到!”张志新激动地说。经过天安门的几分钟,他努力地挺直脊梁,一个劲地向主席台挥手。“幸福,真的太幸福了!”他笑容满面。

  喜悦带来幸福,也勾起张志新的心中往事。当邻车老兵们敬起庄重的军礼,当他们的白发被秋风微微吹动,他不由得热泪盈眶。那一瞬间,他仿佛看见了曾与他并肩作战的战友与伙伴,那些消逝在抗日战争中的鲜活面庞,那些至今回想仍令人热血澎湃的拳拳壮志。

  身后传来步兵方阵齐刷刷的脚步声,年轻的战士朝气蓬勃,如同当年的自己。“今天,我代战友来受阅,如果他们都还在就好了。”现场,最热烈的掌声给予这群老人,潮水般的掌声给他莫大的慰藉。为祖国抛头颅、洒热血的民族英雄,人民从不曾遗忘。

  【参阅心声】大家要珍惜现在的生活,牢记曾被奴役的国耻和先辈保卫祖国的艰难。希望我们的后辈努力工作,多为社会作贡献,一定要把当年顽强拼搏的精神传承下去。

  刘武斌无上荣光同分享

  记者黄宏

  通讯员王鹏程王昆鹏

  【模范档案】刘武斌,浙江青田人,1926年11月出生, 1941年7月入党,成为地下交通员。曾任青田县岭根乡徐坑村党支部书记,后在家务农。

  【光荣时刻】9月3日早上,刘武斌心情特别激动,5时多就起床了。

  “父亲平时对衣着不大关注,今天他特别认真!”刘武斌的儿子刘永明感叹说,起床之后,父亲穿上了统一发的服装,对着镜子左照右照,别上新发的纪念章后,又不断地调整,生怕别歪了一点点。

  对父亲的这种心情,刘永明很是理解。这几天,刘武斌一直在嘀咕:“当年只为国家做了那么一点点事,国家一直没忘记我们。”

  上午8时50分,刘武斌登上车子,来到阅兵队伍的前面。看着身后一排排的坦克、导弹等武器,他心想:“国家真是强大了。当年要是有这么多好武器,日本鬼子早被打跑了。”

  经过天安门城楼前的那一刻,刘武斌心里感到无比的光荣。5年前,当时已经84岁的刘武斌在亲人的陪同下,第一次来到北京,参观了天安门城楼,这是他第二次来到天安门。“我是大山里的农民,只知道种地种菜,没想到快90岁了,还能有这样的殊荣。”

  刘武斌说,回去后,他要好好和儿孙、乡亲们讲讲自己这次经历,让大家一起分享这份光荣。

  【参阅心声】国家现在这么强盛,军队这么强大,我们的子孙后代都会幸福的,我这一生也无憾了。

  蓝发英和平之光照大地

  记者金春华

  【模范档案】蓝发英,女,1926年出生于浙江遂昌,抗战支前模范。

  【光荣时刻】早上6时不到,蓝发英就起床了,在儿媳邵章媛的帮助下穿上了统一的服装。老人把衣服穿上后,在镜子前仔细打量着。她说:“当年,我的公公婆婆、两个伯伯都是地下党员。我家是游击队的联络站。即使下大暴雨,游击队员也会准时来参加会议。他们的衣服都湿透了,我就用炒茶叶一样的办法,把他们的衣服都‘炒’干。”

  上午9时许,支前模范们坐上了阅兵车。蓝发英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坐在第6辆车上。车子经过装备方队时,老人看着等候检阅的各种武器,非常激动,心想:“这么多火箭、大炮、坦克、汽车,这是以前我们都没有的。当年我们在遂昌山里打游击的时候,都是很旧的枪。解放军官兵站得很整齐,很威武,这个跟以前的队伍一样,都很精神。现在国家强大了,如果公公婆婆和那些革命前辈都知道的话,会很高兴的。”

  当阅兵车队即将到达天安门,老兵们看到向他们挥手致敬的习总书记时,也纷纷向他挥手致意。“我第一次来北京,第一次看到天安门城楼,非常激动。”蓝发英激动地说,“天安门城楼两边的看台上,有很多人在向我们挥手。也有跟我们年纪一样大的战士,穿着军装,向我们敬礼。打仗真的很不容易,我们要珍惜和平,向前看。”

  【参阅心声】在党的领导下,国家变化真大,老百姓日子过得越来越好。有机会,我还想再来北京走走。

  鲍水娥烽火岁月记心间

  记者金春华

  【模范档案】鲍水娥,女,1929年出生于浙江庆元,抗战支前模范。

  【光荣时刻】“妈,阅兵式感觉怎么样?”“太高兴了!太激动了!”3日,参加完阅兵仪式的鲍水娥一走下车,就对前来迎接她的儿子卢子辉谈起了自己激动的心情。

  鲍水娥坐在支前模范方队中第12号车。“以前做梦都想来北京,却没想到会这样坐着车经过天安门,接受国家和人民的检阅。”老人兴奋地说。

  烽火岁月中,年仅15岁的鲍水娥就跟着姐姐鲍安娥一家投入到党的地下工作中。“那时候打仗很苦。游击队员被围困在山上,缺盐少粮。我们就想办法去送盐、送军粮。盐送不进去,就把它化在水里,用衣服泡一下,然后晾干穿在身上。等上山找到游击队,把衣服脱下来泡到水里,再把盐泡出来。粮食就用以前做黑米饭的办法,把米粉用树叶汁泡一下,看上去黑乎乎的,跟老百姓上山带的干粮一样,容易送进去。”鲍水娥说,有时候,送盐送粮的交通员不小心暴露了身份,被敌人关押、吊打,但同志们还是前仆后继、继续抗争。

  在阅兵仪式上,鲍水娥对白求恩医疗方队特别关注。她说:“以前打仗,游击队员如果受伤了,我们只能用床单什么的给他们包扎,缺少药品,我们就偷偷上山去采草药。现在我们有了这么先进的设备,我感到很光荣。”

  鲍水娥说:“共产党真了不起!我回去后要把这几天看到的都讲给阿姐听,讲给邻居们听!”

  【参阅心声】我们党和国家真的很伟大。希望孩子们好好读书,长大了为国家建设出力。

标签: 阅兵|支前模范 责任编辑: 金林杰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