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专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十年特别策划——绿水青山富浙江
浙江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政经新闻 正文
农业“两区”5年建设结硕果 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6441个
2015年10月21日 05:21:25 来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记者 翁杰 通讯员 厉宝仙 高晓晓

   浙江在线10月21日讯 (浙江日报记者 翁杰 通讯员 厉宝仙 高晓晓)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稻秆,金灿灿的田野连绵成片……金秋十月,绍兴种粮大户金银燕站在自己流转来的数千亩耕地前,望着丰收的稻田,满是自豪。短短几年间,他的种粮面积从原先的260亩发展到如今的3100多亩。“仅去年就生产粮食2700吨,盈利120万元。”金银燕说,他是借浙江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的东风获得的硕果。

  从杭嘉湖平原到西南山区,从金华盆地到浙东沿海,活跃着越来越多的“金银燕”,一个覆盖全省的农业“两区”总体框架已基本成形。自2010年省委、省政府启动农业“两区”建设以来,我省已累计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6441个、面积571万多亩,建成现代农业园区795个、面积440多万亩。省农业厅有关负责人表示,“两区”建设富有成效,保障了粮食安全、农业现代化发展、农民增收,接下来更要把已搭好的框架保护好、利用好,继续巩固、深化。

  在宁波鄞州区洞桥镇百梁桥村,村民许跃进种粮已经有些年头,最近几年他对种粮越来越有信心。从镇里启动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以来,他的田里变化可不小,不但有了硬化机耕路,连高标准的防洪排涝设施也一应俱全。如今,老许种的是新品种杂交水稻“甬优12”亩产最高达900多公斤。“产量上去了,利润自然就高了,每亩少说能多赚200块。”老许说。

  鼓了种粮农民的“钱袋子”,才能护好浙江的“米袋子”。省农业厅有关负责人表示,“两区”建设加快了良种、良技推广应用,提高了粮食产量,激发了农民种粮的热情。据统计,粮食生产功能区单产比周边粮田高出7%以上,在遭遇灾害时减灾稳产效果十分突出。

  农业“两区”也是创新农作制度、农民致富增收的“先行区”。在海盐县沈荡镇,商人出身的陈小东建起现代农业园,尝试稻鳅混养模式。他先从农户手中流转了300多亩稻田,出资改造后再租给农户种稻养鳅,并签下收购协议。陈小东说,按照这个模式生产的放心大米,市场价可达每公斤22元,泥鳅每公斤35元,合计每亩纯利润能达到2万元。

  其实,类似的农作创新在各地“两区”并不少见,近年来,我省推广应用“耳—稻轮作”、“稻瓜轮作”、“稻鱼共生”等粮经轮作模式50余种,实施面积在200万亩以上。

  农业“两区”还成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新平台,为乡村旅游插上翅膀。在安吉县溪龙现代农业综合区,当地人利用万亩白茶园发展乡村旅游,建立白茶生态博物馆、白茶街等,年接待游客5万人次,带动当地农民增收1500万元;在临海市涌泉柑橘示范区,“80后”冯倩倩等人发展观光采摘游;在衢江,一个占地近2.5万亩的莲花镇省级现代农业园,将农业发展和休闲旅游结合,打造旅游景区……依托“两区”,全省已建成休闲农业园区900多个,每年举办200多次农业节庆活动。2014年,全省休闲农业实现产值160亿元,带动农副产品销售50亿元以上。

标签: 粮食生产|农业 责任编辑: 施菲菲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