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专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十年特别策划——绿水青山富浙江
浙江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政经新闻 正文
浙江每百名老人中有7人失能——谁陪他们安度晚年
2015年10月21日 05:18:45 来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记者 金春华 江坪 通讯员 王鹏程

10月20日,义乌市怡乐新村的老人们,围着5个巨型重阳糕啧啧称奇。这是由义乌某国药馆专为他们定制的。吕斌摄

   浙江在线10月21日讯 (浙江日报记者 金春华 江坪 通讯员 王鹏程)重阳登高,本是一件快事。但如果你早上起来,发现穿衣、下床有困难,甚至在室内不能走动,是否觉得日子一片昏暗?而这,却是失能老人每天面对的生活。

  记者从省老龄办获悉,截至2014年末,我省有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口共65.39万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6.92%。其中,失能和半失能老年人口分别为21.31万人、44.08万人。

  也就是说,每100名老人中,有7名老人的生活需要他人照料,这成为家庭的困境。

  一户家庭的困境

  入秋以来,碰到晴天,家住杭州湖滨街道的吕奶奶,忙着把家里的被套洗洗晒晒。尤其是老伴张大爷一个月前因中风导致左半身偏瘫,吕奶奶洗得更勤了。

  张大爷九十高龄,自中风之后,记性差了很多。吕奶奶形影不离地照顾他,帮他起床、穿衣、吃饭。每天晚上,吕奶奶准时收看天气预报,如果天气好,会带着老伴外出解解闷。

  自从生病后,张大爷有时会没理由地发脾气。“老头子要强,偶尔狠掐左手胳膊,恨它不听话。”吕奶奶叹口气说,她不懂护理知识,只能尽力照顾老伴。

  两个老人育有3个子女,三代人挤在30多平方米的老房子里。两块帘布把房子隔成3个小间,孙子放假回家时,家里转个身都有点困难。

  吕奶奶说,为了支撑这个家,如今媳妇打两份零工,每天早出晚归。还在上大学的孙子很听话,课余常去打工赚钱,但家里仍过得紧巴巴的。“我觉得只要自己还能动,就不想去拖累小辈,他们生活也不容易。”对于养老,吕奶奶坚持“自己照顾自己”的想法。

  不过对于未来,吕奶奶非常担心:“我已经82岁了,有时候照顾老伴也力不从心。万一我出问题,家里真不知道怎么办。”

  一名护工的坚守

  晚上看天气预报,是湖滨敬老院护工陈护山每天的“必修课”。

  58岁的陈护山在湖滨敬老院已工作6年,每天早上5时许,陈护山就早早起来,为一天的工作做准备。

  湖滨敬老院目前有老人33名,其中三分之一是失能或半失能老人。陈护山负责照顾3名老人的起居饮食,24小时看护。

  陈护山练就了看老人神色就知道老人想做什么、想要什么的本领。“每个失能老人都应该单独照料,没有什么模式。”陈护山说,除了对老人身体健康的护理,还要注重对其精神状况的关注,“护理需要将心比心”。

  湖滨敬老院院长蒋雯告诉记者,该敬老院目前有6名护工,每个月大家会坐在一起交流、总结护理心得,每个季度还有民政部门组织的培训。对于老人的照料,敬老院根据老人需求分成了5级,每一级都列出了详细的规章制度。

  在湖滨敬老院工作期间,陈护山几乎没有回老家呆过1个月以上。他的妻子曹素霞和他一道在敬老院工作。曹素霞要照顾4名失能老人,年龄都在90岁以上。

  工作强度大、收入低,这是不少护工们目前面对的困境。陈护山夫妇看得很开:“这些老人,跟他们在一起久了,就跟自己的亲人一样。”

  一个探索的方向

  对失能老人照料,关键在于护理。据统计,目前全省获得相关护理资格证书的护工仅1万人左右,全省能够实施全护理功能的养老机构,只占全部养老机构的31%。

  在这种情况下,各地自发探索的服务方式特别值得关注。

  “多亏了康复师,在他们护理下,不到一个月,老头就能不用拐杖走动了。”宁波江北区中马街道的郁阿姨回忆说,2013年年底,老伴因一次脑溢血半身瘫痪,留下了后遗症,因家庭条件拮据无力进行康复训练,只能躺在家中。

  去年6月,郁阿姨拨打街道老人友好社区热线电话。根据她家的条件,相关费用由政府、公益组织资助,市里的一家养老助残服务中心派专业康复师,上门提供免费服务,量身制定康复计划。慢慢地,老人能动了,郁阿姨松了一口气。

  老人友好社区是社区养老的一种模式。通过拨打热线电话,老人能得到家政、医疗、维修等30余项上门服务。目前,中马街道辖区内5000多位老人的信息,都被录入一个智慧养老平台;老人拨打热线后,地图上便能定位老人的位置,显示出老人的资料信息,便于服务。

  在杭州,一种叫“喘息服务”的照料方式,也被从国外引进并推行。

  “家中有失能老人,照料者会在重压下产生身心疲惫、精神压抑等情况。”西湖区民政局养老服务指导中心主任张坚说,从2011年开始,西湖区每年拿出不少于200万元资金,经过评估后,对符合条件的失能老人家庭每年提供5天至28天的代理日常护理。此外,“喘息服务”还对失能老人及其家庭成员进行心理疏导、心理干预,以减轻失能老人家庭内部的照料负担。

  目前,西湖区已有近3000名失能老人每月享受由政府购买的专业化养老服务,“喘息服务”正是其中之一。

  向银发志愿者致敬

  重阳节前夕,宁波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发来一个信息:海曙区以“五老”(老干部、老战士、老模范、老教师、老专家)为主体,和社会上有志于关心下一代工作的老同志一起,成立了银发志愿者协会。

  这是一个可喜的信息。

  志愿者以利他、自愿、奉献为基本要求,受到大众称赞,而对于银发志愿者,更是令人肃然起敬。

  “以我们人生的余热,呵护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是银发志愿者的心愿。他们中的大多数是入党多年的老党员,没有忘记当初的承诺,坚守理想信念,并用一言一行灌溉理想信念之花,用一举一动践行理想信念之志。他们按照党的要求,继续当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火炬手,倾心关注下一代的成长,参与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向青少年讲历史讲传统,传思想传精神,帮助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颗扣子”,在培育下一代的工作中,感受快乐和幸福。

  注重实干,是银发志愿者的作风。他们根据城区青少年思想特点和成长规律,悉心了解青少年的需求,发挥各自的优势,建立了“银发系列工作室”,脚踏实地地为青少年办实事,目前已组成了8个工作室。以银发护航工作室为例,如今已有8个街道建立了分站,成员300多人,在“海之梦——青少年暑假社会活动”和“假日学校”中做了大量工作。他们开展的青少年暑假社会活动很有创意,组织小学六年级和初中二年级学生参与多种社会实践,让学生从中学到知识技能,体验生活,锻炼意志,树立自信,做到学生开心,家长满意,社会欢迎。

  勤于学习,是银发志愿者与时俱进的动力。要适应客观形势的变化,必须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只有不断充电——读书学习,优化知识结构,拓宽眼界和视野,避免陷入少知而迷的困境,才能做到与时代同步,与青少年同心。他们建立的银发育苗讲师工作室,专门为银发志愿者和青少年编写宣讲教材,做好培训工作。现已完成了《讲故事,明哲理》、《革命传统与革命精神》等18个系统课题,以菜单的方式发送给各街道、社区。

  银发志愿者的作为,反映了老有所为的阳光心态。这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健康理性的思维方式,无私奉献的道德情怀,释放的是一种正能量,呵护着下一代健康成长。

标签: 重阳节|失能老人|养老 责任编辑: 施菲菲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