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契兹(1915~2002)原名昌邦,武义人。原中国工笔画学会会长、北京工笔重彩画会会长,敦煌莫高窟艺术专家(敦煌学者)。
浙江在线10月28日讯 (钱江晚报记者 陈久忍)昨天,一代工笔画大师潘契兹,诞辰百年。纪念潘絜兹先生诞辰100周年暨全国中国画作品展,昨在武义会展中心举行,为期15天。
工笔画是中国画的一种,著名的《韩熙载夜宴图》便是这类画作。明清之后,工笔画便式微了。潘契兹毕生致力于复兴工笔重彩画,经过60余年的努力,终成大师。
100年前的10月27日,潘契兹出生于浙江省宣平县上坦村(今属武义县)。小时候,潘契兹经常跑去村里的寺庙玩,还会跑去临摹壁画。
小学毕业后,潘契兹随家人先后去了杭州、北平。“由于工笔画常唤起我童年的回忆”,1932年,他报考了京华美术学院,走上了工笔画之路。
1942年,“得知敦煌壁画的消息,心仪之。”但是,直到1945年春,他才得以成行,在国立敦煌研究所担任助理研究员。
在敦煌,条件十分艰苦。“当时整个研究所不足20人,经费也得不到保障,研究人员必须自己种菜,才能维持最起码的生存。”
但是,在敦煌,潘契兹非常开心,因为能见到那么多晋唐时代的作品,让他大开眼界。他也格外珍惜这段时光,临摹了大量作品。
在敦煌近1年的壁画临摹,对潘契兹来说是人生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经历。1953年,潘契兹创作的代表作《石窟艺术的创造者》,就是描绘古代艺术家创作敦煌壁画的场景的。
1976年,潘契兹重拾创作。当时,他已经61岁。为了实现复兴工笔重彩画的宏愿,他将画室取名为“春蚕”。他先后出版了《敦煌莫高窟艺术》、《工笔重彩人物画法》等约20种专著。
晚年,他多次回到武义,为家乡创作了多幅作品。2002年8月,病逝于北京。
潘契兹弟子、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曾旭辉从16岁就受潘老指点,还曾住在潘老家中跟他学过1个多月绘画。
他回忆说,当时潘老已经68岁,但一点也没有大画家的架子。
“在学画期间,因为我是南方人,吃不惯面食,潘老吩咐家人,每星期做几餐米饭给我吃。他告诫我:工笔画家要走寂寞之道,要耐得住寂寞。一幅作品画成时,给人的感受是一种艺术境界、一种美的享受。画出境外,归于无法,技法融入情境中。”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