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杭州11月5日讯(浙江在线记者/吴振宇 编辑/马丽红)“尽管隔着一道海峡,但我们的文化相同,心意相通。”前不久,浙江一所高校的学生陈桐在日记里写下了这样的一段文字。刚刚结束了浙台大学生文化交流活动后,两岸小伙伴的心灵也似乎跨越海峡,走得更近了。
浙江与台湾一衣带水,新世纪以来,浙台的交流不断书写着海峡两岸的历史新章。回首这段岁月,或许这其中的故事留给我们的三句话,不难让人体味出浙台两地深深牵系的情缘。
海峡长虹 一条连接亲情的航线
“往来旅行方便多了”
2008年12月15日,海峡两岸首次实现“大三通”。当天上午9时50分,载有168名旅客的厦门航空公司“白鹭”号从杭州萧山机场飞往台湾。
半个多小时后,从宝岛飞来的台湾“中华航空”CI7989航班降落在这里。飞机降落时,萧山机场特地为远道而来的贵客喷射出一座弧形水柱拱形门。
“确实方便多了。”绍兴市台资企业协会会长张文潭对实现“大三通”后带来的便捷深有体会,过去从杭州途经香港飞往台湾需五六个小时,而现在直航只需短短的90分钟。他每年大概在浙台两地往返50到60次,直航后可以节省四分之三的时间。
“感觉刚上飞机,点心才吃完,餐盘还来不及收,飞机就已经落地了。”随CI7989航班来杭的台湾东森电视台记者王诗雅这样一番话,或许也在印证,浙江与台湾地域阻隔并不遥远。
据统计,大陆赴台游客从2008年的33万人次猛增至2014年的398万人次,与台湾隔海相望的浙江游客自然占据着其中不小的比重。
从石斑鱼到火龙果,来自台湾的新鲜水产和果蔬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浙江人食谱中。
来自杭州的支付宝甚至也进军台湾市场,推出了跨境O2O业务。预计在今年年底前,台湾地区将有超过3000家门店会上线支付宝扫码付。台湾与浙江,将演绎更加精彩的互动。
珍瑰合璧 一卷牵系两岸的墨宝
“家乡就在这幅画里”
元代大画家黄公望醉心山水,创作出中国绘画艺术史上的名作《富春山居图》,淡雅从容的笔墨,将一卷富春江畔的秋色描绘得淋漓尽致。
然而,这一画中珍瑰命运多舛,清顺治年间,收藏家吴洪裕临终前嘱咐将此画殉葬,虽然被人从火中抢出,却已烧成两段。后几经辗转,其中一部分“剩山图”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另一部分“无用师卷”则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2011年6月1日,一幅360多年前一分为二的艺术珍品,在分别收藏于海峡两岸超过半个世纪后,终于迎来了历史性的“合璧”。
“山水合璧——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特展”在向公众开放后,岛内各地赶来的民众在台北故宫博物院门前排起长龙,争睹被誉为“画中兰亭”的这一旷世之作。
以富阳旅台乡亲的身份见证这个时刻,时年85岁的沃坤荣满含深情地说了这样一句话:“我的家乡就在这幅画里。”
沃坤荣19岁就离开家乡富阳,并于1949年赴台,从此阔别桑梓。年轻时的他正是富春江上的一名船夫。这经历了天涯阻隔后的回首,往事与故人犹是画间风景。《富春山居图》的过往,何尝不恰似他未解的乡愁,一半在台湾,一半在浙江。
钩沉重访 一段烽火抗争的往事
“我来自台湾义勇队”
抗战烽火燃遍中华大地的岁月里,台湾人民也加入了全民族的浴血斗争中,并因此与浙江结下了一段不解之缘。
谋求台湾光复的义士李友邦将军返回大陆投身抗日斗争,于1939年在浙江金华的酒坊巷建立了大陆唯一由台湾同胞组成的抗日队伍——台湾义勇队。此后,义勇队逐渐发展成为台胞投身祖国抗日人数最多、影响最大的团体。
“欲救台湾,必先救祖国。”怀着这样一腔热血,李友邦率领的这支生力军积极开展医疗救护和对敌政治工作,为全民族抗战事业贡献力量。1942年浙赣战役开始后,义勇队也撤往福建继续开展斗争,直到抗战胜利,台湾最终回到祖国的怀抱。
在今年9月胜利日大阅兵前夕,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首都人民大会堂会见了来京参加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的连战等台湾各界代表人士,年近九旬的曾东升老人也在其中。
“我叫曾东升,来自台湾义勇队和少年团。”曾东升在与习近平握手时说。他将代表这支从浙江走出的台湾人民抗日力量,登上大阅兵的观礼台,见证这个荣光时刻。
在70多年过去后,曾东升等五位昔日的台湾义勇队与少年团老战士在今年的金秋十月重返婺城,他们将从金华出发,一路重走台湾义勇队抗战路,同行的还有一批原义勇队和少年团成员的儿孙。
钩沉重访,这些岁月老人只是希望,浙台人民这段共有的历史记忆不被遗忘。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