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火表演场景。吴警兵摄
浙江在线11月10日讯 (钱江晚报记者 杨振华) 火红的炭火堆上,表演者赤膊光脚,高呼狂舞;火花不断扬起,如绚烂的烟花,却比烟花多了些温度——这就是磐安大山里神秘的“炼火”技艺,号称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活化石”。
磐安县深泽乡是文化部命名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这里发掘出105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土生土长的陈有根,19岁参与炼火,是省级非遗“磐安炼火”的代表性传承人。已近古稀之年的他,如今依然红光满面、气壮声粗。作为深泽乡民俗文化的“带头大哥”,在当地文化站工作了一辈子的他,将传承发扬民俗文化艺术当成一种使命。
“浙就是我”——为民间文艺传承尽心尽力的陈有根。
揭秘“炼火”神技:
胆子要大心要细
手伸进滚烫的油锅之中捞取物件,令人咋舌。不过,大家都知道这是江湖戏法,内有乾坤奥秘。
那么炼火,光脚踩进火红的炭火中而不烫伤,是不是也有障眼法之类的技巧?
陈有根给出的答案是:没有。但是,炼火也有秘诀:脚皮厚,胆子大,心要细!
脚皮厚可以练,磐安地处山区,山里人家从前日子过得艰难,大多穿草鞋或者打赤脚,跋山涉水久了,磨出老茧厚脚皮不是问题。
胆子大,也要一步一步练。陈有根19岁开始跟着长辈学习炼火,第一次炼火,也是心里发毛,就怕脚烫伤。那时候年轻气盛,看大家都冲进火堆,不跟上没面子,一咬牙也冲了过去。一回生二回熟,渐渐就习惯了。
炼火者都是上山下地干活的“大老粗”,这个时候却必须心细,马虎大意就很可能受伤,陈有根自己就曾大意被灼伤过。炼火时,凭经验掌握恰当时机,提足一口气,迅捷踩过火场,出来才能保证毛发无伤。
炼火是一种古老的大型民俗活动,有一定的戒规、仪式、程序。陈有根介绍,磐安炼火以“五行”的理论为指导,有请神、降侗、打开水火门、蹈火、游艺、观众参与、送神等流程。
现在大家看到的炼火表演,一般由5个阶段构成,分别是择地定方位、烧火、试火、踩火和谢火。炼火表演是整场活动中最为惊心动魄的部分。
炼火勇士赤膊光脚,往往仅穿一条短裤,手执钢叉,在“降侗”的带领下,从“北门”赤脚踩入火坛,又急速从“南门”踩出。第二轮又改从“南门”进,“北门”出。
在穿过火堆时,勇士们还会表演“十字插花”、“双龙出水”等高难度动作,在火上做出腾达的舞姿,展现远古野性的美。
炼火进行到后来,旁边观看的村民经常也会跃跃欲试,一个接一个跳进火堆舞之蹈之。
炼火表演时,勇士们的入场仪式。葛跃进摄
致力传承民间文艺
他说“我有一种使命感”
自幼喜欢各类民间表演的陈有根,1980年参加文化工作,一直在深泽乡文化站工作到退休,依然热心致力于传承民间文艺。
就是在基层文化站的工作岗位上,陈有根注意到,深泽乡经久流传的炼火、先锋、四吹、乌龟端茶等传统民间文艺,已面临失传的危险。通过普查,深泽乡最后挖掘整理了105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身为文化站站长,陈有根有一种时不我待的传承使命感。他自己学习当地的民间艺术,同时通过组织民间娱乐活动、组建农民艺术队伍,拯救保护非遗文化。现在,深泽全乡已有10多支炼火队,成员包括老中青三代村民,能参与炼火节目表演的人员有一百多人。
“先锋”是深泽乡一种特有的演奏形式,表演时,数十支号角齐鸣,气势震天动地。原先这种表演只有十来人会,现在已经发展成为70多人参加。在中国七届艺术节的开幕晚会上,就是这群来自磐安乡间的农民,吹响了“风从东海来”的第一声号角,并荣获表演金奖。
由深泽古代婚庆习俗演化而来的民间舞蹈“四轿八车”,重新组织起表演队伍后,已在杭州、金华、东阳、永康、兰溪等许多地方巡演。陈有根说,还有不少新人邀请表演队参与迎亲,民间艺术慢慢融入生活。
“传承一项艺术,光靠几个人是不行的,需要大家一起努力。民间艺术是国家的珍宝,每个人都有义务把它传承下去。”陈有根说,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关注、传承民间传统文艺。
陈有根简介
陈有根,67岁,磐安县深泽乡文化站的老站长。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磐安炼火”代表性传承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先进个人”;2013年1月,获第二批“浙江省优秀民间文艺人才”称号。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