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1月14日讯 (浙江日报记者 郭兴华)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吹响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集结号。11月13日,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医药业界人士及专家学者400余人齐聚杭州,参加由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和省中医药学会联合主办的“之江中医药论坛·中医药创新发展高峰论坛”,回顾总结浙江中医药创新发展经验和成果,探讨新形势下加快中医药发展的路径。
“‘十三五’规划建议明确写入,坚持中西医并重,促进中医药、民族医药发展。”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徐伟伟认为,“加快发展中医药事业,就要从建设‘健康中国’的高度出发,不断提升中医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
据介绍,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我省在2012年提出健康浙江发展战略,在这个战略中,中医药被明确定位为我省医药卫生健康事业的重要支柱之一。几年来,我省不断深化中医药体制机制改革,制定实施一系列保护、扶持、促进中医药发展的举措,推动中医药事业传承与创新、发展。
截至目前,全省公立中医院达到94家,所有省、市级及6家县级中医院达到全国三甲水平,三级中医医院数量位居全国第一。民营中医医院发展到66家,涌现了方回春堂、万承志堂、胡庆余堂、桐君堂等一批品牌民营中医医疗机构。我省中医总诊疗人次位列全国第一,代表“国家级水平”的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数位居全国第三,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数量位居全国第七。
针对“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提出的中医药发展的主要目标,徐伟伟表示,“十三五”期间,作为中医药大省的浙江,要以我省刚刚下发的《加快推进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的意见》为蓝图,推动中医药健康服务业走在全国前列。“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发展中医医疗服务,发展中医药健康养老和康复服务,发展中医药文化和健康旅游产业,发展中药及中医医疗器械等产业,发展海外中医药服务,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信息产业。”到2020年,我省将基本建成覆盖全生命周期、内涵丰富、优势突出、与城乡居民需求相适应的中医药健康服务体系,培育创建一批以中医药为载体的特色小镇和特色街区,建设一批中医药健康服务示范基地,形成一批中医药健康服务产业集群,形成一批具有浙江特色的中医药健康知名品牌,形成完整的中医药产业链。
论坛探讨了中医药创新发展的政策体制创新、法制体系创新、标准化战略、产业化创新、中药剂型创新、“互联网+中药”等议题。在省中医药学会会长肖鲁伟看来,创新是十八届五中全会着力强调的“关键词”,浙江中医药所面临的政策投入不够、资金投入不足、国际竞争力不足、人才匮乏和流失等一系列“瓶颈”都需要靠创新来突破。“进入了经济新常态和‘互联网+’时代,突出创新发展,是浙江中医药事业贯彻全会精神、加快发展的必由之路。”
加快中医药的创新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共同参与。不久前,省中医院与21家医疗机构共同组建的医疗联合体正式成立。省中医院院长吕宾表示,医院将继续推进在分级诊疗领域的创新探索,让百姓在家门口方便看中医。
中医药的创新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浙江中医药大学校长方剑乔表示,高校要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大量培养稀缺的高层次中医药创新人才,为浙江中医药发展输送动力。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