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1月15日讯 (钱江晚报记者史春波) “发生这样的灾难性滑坡,很让人痛心。”昨天,省特级专家、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李长江接受钱江晚报记者专访时说。
从丽水这次灾害上,有什么建议和思考?防范地质灾害应该怎么做?李长江谈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前期降雨量大
容易发生山体滑坡
记者:滑坡发生的当天,当地的降雨量并不大,为什么会发生这么严重的灾害?产生滑坡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李长江:产生滑坡(也包括泥石流)的因素主要可分为两类:一是地质环境因素,主要有地层岩性、断裂构造、地形地貌等的改变,使斜坡易于发生运动或处于稳定状态边缘(亚稳定);二是触发因素,指能够使斜坡或沟谷从稳定状态边缘转变为不稳定的活动状态的因素,比如降雨。
前者是主要内在因素,后者通过它才能起作用。就我们浙江而言,滑坡、泥石流最主要的触发因素是降雨。滑坡、泥石流的发生既与当日强降雨,也与前期降雨,特别是前3日降雨有关。在许多情况下,即使当日降雨量不大,但加上前期降雨的作用,就可能发生山体滑坡或泥石流。
据了解,丽水雅溪镇一带在13日晚并没有太大降雨,但之前的降雨量大,截至13日上午8:00前的24小时平均降雨量为36毫米,有13个雨量站点超过50毫米。
面对突发地质灾害
应“防、避、治、规”减少人员伤亡
记者:面对突发地质灾害,我们应该怎样防范?
李长江:防范降雨引发的地质灾害,减少人员伤亡和减轻经济损失的关键是“防、避、治、规”四字:
一是防。由于潜在的不稳定或亚稳定地方很多,在空间上是变化的,要对所有地方都进行监测或者治理非常困难,实际上也难以实现。因此开展对降雨引发地质灾害的预报预警工作,就成为一个重要的防范措施。
二是避。主要是通过对地质、地貌等条件和以往滑坡、泥石流数据的分析,勾画出地质灾害易发区,编制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区划图,这是从源头防范地质灾害的一个关键性基础图件,它的用途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使政府部门在制定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时可以预先采取有针对性的减灾策略;二、为重要工程和村落民居建设选址提供依据,帮助建设规划者选择合适的场址。
三是治。主要是工程治理和搬迁。
四是规。就是要规范地质灾害预报系统的建设和预报工作程序,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明确各级相关人员的岗位职责。同时,将对地质灾害预报预警信息的发布、接收、应急指挥、动员撤离与救援,以及对国民的地质灾害防护教育、逃生训练等工作纳入法制程序也是地质灾害减灾工作中一项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