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十年特别策划——绿水青山富浙江
浙江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遇到山体滑坡切忌惊慌失措 冷静撤离选择滑坡两侧外围避灾
2015年11月15日 20:26:54 来源: 浙江在线 顾永强

  山体滑坡是指山体斜坡上某一部分岩土在重力(包括岩土本身重力及地下水的动静压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结构面(带)产生剪切位移而整体地向斜坡下方移动的作用和现象。俗称“走山”、“垮山”、“地滑”、“土溜”等。是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

  英国杜伦大学2012年8月16日在《地质》杂志上发表的一篇研究报告称,2004年至2010年间,全球范围内有2322人死于2620起山体滑坡事故中。研究显示,最严重的山体滑坡一般出现在5至10月,最常见的诱发原因就是季风降雨。2014年5月2日阿富汗发生山体滑坡灾害,至少造成2100人死亡。

  发生时的应对措施

  当遇到滑坡正在发生时,首先应镇静,不可惊慌失措。为了自救或救助他人,应该做到如下几点:

  (1)冷静。当处在滑处体上时,首先应保持冷静,不能慌乱;慌乱不仅浪费时间,而且极可能做出错误的决定。避灾场地应选择在易滑坡两侧边界外围。遇到山体崩滑时要朝垂直于滚石前进的方向跑。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离原居住处越近越好,交通、水、电越方便越好。切忌不要在逃离时朝着滑坡方向跑。更不要不知所措,随滑坡滚动。

  (2)要迅速环顾四周,向较为安全的地段撤离。一般除高速滑坡外,只要行动迅速,都有可能逃离危险区段。跑离时,以向两侧跑为最佳方向。在向下滑动的山坡中,向上或向下跑均是很危险的。当遇到无法跑离的高速滑坡时,更不能慌乱,在一定条件下,如滑坡呈整体滑动时,原地不动,或抱住大树等物,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自救措施。千万不要将避灾场地选择在滑坡的上坡或下坡。也不要未经全面考察,从一个危险区跑到另一个危险区。同时要听从统一安排,不要自择路线。

  (3)对于尚未滑动的滑坡危险区,一旦发现可疑的滑坡活动时,应立即报告邻近的村、乡、县等有关政府或单位。并立即组织有关政府、单位、部队、专家及当地群众参加抢险救灾活动。跑不出去时应躲在坚实的障碍物下。或蹲在地坎、地沟里。

  (4)滑坡时,极易造成人员受伤,当受伤时应呼救“120”。“120”是全国统一的急救中心的电话号码。凡遇到重大灾害事件、意外伤害事故、严重创伤、急性中毒、突发急症时,在对伤员或病人实施必须的现场救护的同时,应立即派人呼救“120”,寻求急救中心的援助。

  山体滑坡处置对策

  (1)调集力量。根据现场情况调集照明、防化救援、抢险救援、后勤保障等消防车辆和大型运载车、吊车、铲车、挖掘车、破拆清障车等大型车辆装备,以及检测、防护、救生、起重、破拆、牵引、照明、通信等器材装备,并派出指挥员到现场统一组织指挥。如果现场情况严重,仅仅依靠消防力量无法完成时,应及时报请政府启动应急预案,调集公安、安监、卫生、地质、国土、交通、气象、建设、环保、供电、供水、通信等部门协同处置,必要时请求驻军和武警部队支援。

  (2)现场警戒。消防救援人员到场后,要及时与国土资源局的工程技术人员配合,根据滑坡体的土方量及危害程度,来确定现场警戒的范围。同时立即发布通告,对滑坡体上下一定范围路段实行交通管制,禁止人员、车辆进入警戒区域;通过电话、VHF、扩音器等多种形式通知滑坡体上下一定范围内的人员立即撤离;启动应急撤离方案,在当地政府领导下组织人员、财产撤离。

  (3)侦察监测。山体滑坡事故发生后,往往还会发生二次或多次山体滑坡。消防救援人员到达事故现场时,首先要对山体滑坡的地质情况进行侦察,确定可能再次发生山体滑坡的区域,对其进行不间断监测,确保救援人员的生命安全。对山体滑坡监测方式有3种:1)宏观监测,在地方行政管理和专业部门技术指导下,利用肉眼的巡查和利用测量工具(如皮尺)测量地表裂缝变化。2)专业监测系统,专业监测系统是采用综合监测手段(全球卫星定位(GPS)监测、遥感(RS)监测、地表和深部位移监测等)对重大崩滑体、重要设施基地实施立体和应急监测的专业化监测与预警体系。3)宏观监测与专业监测结合并用。

  (4)开辟通道。交通部门迅速调集大型铲车、吊车、推土车等机械工程车辆,在现场快速开辟一块开阔场地和进出通道,确保现场拥有一个急救平台和一条供救援车辆进出的通道。

  (5)搜救被困人员。滑坡体趋于稳定后,启动搜救工作预案,消防部门主要利用生命探测仪、破拆器材、救援三脚架、起重气垫、防护救生器材、医疗急救箱等设备,深入山体滑坡事故现场搜寻救生。在塌方内部遇到有人员埋压,利用生命探测仪进行现场搜索,确定被埋压人员的数量及其具体位置,采取兵分多路,利用破拆、切割、起吊等装备进行施救。同时可用听、看、敲、喊等方法寻找被困人员。在利用破拆、切割、起吊等装备进行施救时,为防止造成二次伤害,可采用救援气垫、方木、角钢等支撑保护,必要时也可用手刨、翻、抬等方法施救。在施救过程中,必须安排国土资源部门技术人员对山体滑坡情况进行监测,如有再次发生滑坡险情,迅速通知现场救援人员撤离。

  山体滑坡发生后的科学自救方法

  (1)滑坡停止后,不应立刻回家检查情况。因为滑坡会连续发生,贸然回家,从而遭到第二次滑坡的侵害。只有当滑坡已经过去,并且自家的房屋远离滑坡区,确认完好安全后,方可进入。应注意保护好头部,可利用身边的衣物裹住头部。

  (2)及时清理疏浚,保持河道、沟渠通畅。做好滑坡地区的排水工作,可根据具体情况砍伐随时可能倾倒的危树和高大树木。

  (3)公路的陡坡应削坡,以防公路沿线崩塌滑坡。专家提示:如何救助被滑坡淹埋的人和物应掌握正确的救助方法,其要领是:将滑坡体后缘的水排开,从滑坡体的侧面开始挖掘,先救人,后救物。

  预防与躲避

  地质专家表示,首先要选择安全地带修建房屋,不要随意开挖坡脚,不随意在斜坡上堆弃土石,管理好引水和排水沟渠;其次是注意发现滑坡前兆,如山坡上出现裂缝、斜坡局部沉降、斜坡上建筑物变形、泉水井水异常变化、地下发出异常声响等,当发现房屋及场院突然开裂,或斜坡出现裂缝,应及时向当地政府报告异常情况,并及时撤离灾害危险区;三是及时躲避滑坡灾害。由于滑坡灾害绝大多数发生在雨季,夜晚发生滑坡较白天发生滑坡的损失更大。因此,雨季特别是雨季的夜晚最好不要在滑坡危险区逗留;坡面出现裂逢,坡脚隆起,泉水干枯或者突然变浑,动物惊恐等异常现象,是滑坡的前兆,人们应急时撤离。

  还要加强对灾害性天气的预警预报工作,开展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巡查工作。对陡坡下及沟道附近的居民点、工程施工区域等地质灾害多发易发区域,要事先确定安全的避灾场所、撤离路线和责任人员,提前进行演练,确保出现险情时能及时组织相关人员安全转移避让。

  预防对策

  (1)建立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工程。建立专业人员与群测群防相结合的监测队伍,对重要的地质灾害点建立专业队伍为主的监测网点,对其它地质灾害点建立群测群防为主、并与专业队伍指导和定期巡查相结合的监测网点,通过专业监测系统、群测群防监测系统、信息系统实现对山区地质灾害的适时监控,为政府和有关部门防治地质灾害,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防灾减灾的决策和实施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2)建立山区地质灾害专家分析制度。某个滑坡体发生险情后,由地方政府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指挥部召集地灾及相关专家召开会商会,分析监测预警系统所采集的信息,判断滑坡体所处状态及预警级别,估算涌浪影响范围,形成会商意见,供当地政府决策参考。

  (3)确定预警信息的发布部门、规范预警信息的发布形式。《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可以预警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或者公共卫生事件即将发生或者发生的可能性增大时,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发布相应级别的警报,决定并宣布有关地区进入预警期,同时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必要时可以越级上报,并向当地驻军和可能受到危害的毗邻或者相关地区的人民政府通报。因而,预警信息应当由当地政府以正规形式明确发出,各部门根据当地政府发布的预警级别采取相应的措施。

  (4)建立联动机制。山体滑坡的防灾救灾工作,涉及监测、预警、处置、救灾等方方面面,需要各单位、各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只有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有关单位整体联动、主动作为、积极应对,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山体滑坡造成的损失。

  防范山体滑坡任重道远

  不少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发生,是因为事前难以判识出潜在灾点。若是未能判识潜在灾害,就很难采取监测、预警、预防、治理等减灾措施。对潜在灾害危险性的判识是减灾的关键环节,是目前这一学科的前沿科学问题。

  山体滑坡、泥石流灾害发生强烈的地区多是暴雨频发、降水丰沛的山区。因此,降水诱发型山体滑坡一直是滑坡防范的关注重点之一。中国气象局公共服务中心专业气象服务室副主任吴昊表示,精细化的降水预报是降水诱发型山体滑坡预报的前提和基础。根据地质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信息,可判断一个区域受降水影响发生滑坡等灾害的可能性大小。他坦言,山体滑坡预报依然是一个复杂的科学问题。从2003年起,国土资源部和中国气象局联合开展全国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并成功预报了多起地质灾害,减少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国土资源部副部长汪民说:“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四川绵竹清平镇群众因为及时的气象预报预警而成功避险。当时气象部门预报有大暴雨,大暴雨的级别已达到并远远超过了泥石流产生的条件,我们就毫不犹豫地组织转移。群众转移完之后半个小时,泥石流就发生了。如果稍微犹豫一点,或者气象预报不及时、不准确,就会造成一定的灾难。”

  2010年10月,国土资源部和中国气象局签署《关于深化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工作合作的框架协议》,并按照合作机制,双方联合成立了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建立双方定期互访和交流机制。

  中国气象局副局长矫梅燕表示:近年来,我国气象部门抓住项目建设机遇,使气象监测能力更加适应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需求,加强突发性灾害监测预警能力,推进地质灾害气象等级预报向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报的转变,推进气象服务的组织体系向基层延伸,地质灾害气象监测预报预警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根据《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十二五”规划》,在“十二五”时期,国土资源、气象、水利等多部门将建立联合监测预警信息共享平台和短时临近预警应急联动机制。到2020年,我国将全面建成地质灾害调查评价体系、监测预警体系、防治体系和应急体系,基本消除特大型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威胁。由此,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有望减少。

  当然,山体出现巨大裂缝,最终因暴雨导致山体滑坡,这属于天灾,人力是无法改变的。但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不会像地震那样发生得很突然,而是事先有征兆可寻。只要发现征兆后进行认真排查分析,加强巡查监测,在危险到来之前及时预警且采取防范措施,灾害是可防可控的。2014年 5月,四川泸州发生一起山体滑坡,但由于当地事先监测到位,预警及时,当地村民全部安全转移,无一人伤亡。

  其实,有的即使是天灾,也可以通过人为的努力,把灾难损失减少到最小。如强环境保护,防止水土流失,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人们抗灾意识,让人们了解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震等地质灾害知识,提升灾难防范及生存自救能力。

  作者:顾永强 来源:《环境研究与监测》发表时间:2014年12月20日(原文标题《山体滑坡的原因分析、预防与逃生自救》,转载时有部分删减。)

标签: 责任编辑: 冯一伦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