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专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十年特别策划——绿水青山富浙江
浙江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政经新闻 正文
诗画田野 幸福家园——浙江美丽乡村建设综述
2015年11月17日 10:20:28 来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浙江日报记者 杨军雄 通讯员 孔朝阳

   浙江在线11月17日讯 (浙江日报记者 杨军雄 通讯员 孔朝阳)“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陶渊明笔下美好的桃花源村,是千百年来人们追寻的梦想家园。如今,行走在浙江大地,人们发现“桃花源村”随处有,美丽乡村更胜之。

  在浙江发展的蓝图中,“三农”工作始终被放在一个特殊重要的位置。发端于农村的改革开放,带动了经济高速发展,富裕起来的浙江又将越来越多的资源反哺农村。10多年前启动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揭开了美丽乡村建设序幕。10多年来,我省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再到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农村面貌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

  目前,全省农村垃圾、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农民人均收入连续30年位居全国各省区第一;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全国最小;农村全面小康实现度位居全国各省区之首,传统村落开始向现代农村新社区大步跨越;一批全国一流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展现在人们面前。

  从脏乱差到整洁美,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30多年来,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让浙江这个曾经的资源小省成为经济大省。逐渐富裕起来的农村居民,对居住环境和农村生态尤为关注。

  人民群众最关心什么,就做什么。从2003年开始,我省启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把农民反映最强烈的环境脏乱差问题作为突破口。到2008年,我省又进一步将“千万工程”的“示范美”推广至全省乡村。

  完成示范引领目标之后,我省农村发展并没有停步。2010年,省委、省政府深化提升美丽乡村建设,作出了“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的决策,明确了美丽乡村的“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的建设要求,并计划到2015年建设成一批全国一流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

  紧接着,省委、省政府以“重整山河”的大手笔和壮士断腕的大决心,打响“五水共治”、“三改一拆”攻坚战。

  结束了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的窘境,农村面貌焕然一新。率先在全国实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建制村全覆盖的桐庐乡村,条条溪流清澈见底,让人们见到了童年时的村貌。曾经“房子住别墅,出门是猪圈”的嘉善县魏塘街道三里桥村经过治理养殖排放和拆除违建养殖棚后,几乎步步皆景、处处入画,房前绿树环绕,屋后碧水涟涟。

  到目前,我省美丽乡村建设经过点、线、面演变,全省2.7万个村完成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占全省村落总数94%左右;97%以上的村实现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60%左右的村庄实现生活污水有效治理;并成功培育美丽乡村创建先进县58个。洗尽铅华,农村再现优良环境和人居特色,还原出泉水叮咚、清水荡漾、稻花飘香、绿篱农舍等靓丽的乡村景观。

  公共服务延伸到农村,村民共享现代文明

  有车开不进村,有电视看不到好节目,有小病找不到医生……除了改善居住环境之外,在农村还一度因为道路、电力、自来水等公共基础设施不完善,教育、医疗、社保等社会化服务缺乏,留不住人。

  历史又一次赋予浙江率先探路的使命。作为市场经济先发地,我省一直站在城乡统筹发展各项改革的前沿,2004年便制定实施了全国第一个城乡一体化建设纲要,作为美丽乡村建设重要组成部分。2011年,浙江被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确定为唯一的农村改革试验联系点,率先探索缩小城乡差距、加速农村发展的一系列制度改革和创新。

  10多年来,我省美丽乡村建设加快公共资源要素向农村特别是中心镇村集聚;促进产业布局合理化、人口居住集中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目前,全省实现了等级公路、邮站、电话、宽带等“村村通”;广播电视“村村响”;农村用电“户户通、城乡同价”。中心村的链接点作用,正引导、辐射带动周边的行政村,打造融公交、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社保于一体的30分钟公共服务圈。

  10多年来,我省还着力构建城乡公共服务均等供给机制:推进城乡劳动就业体制改革,形成了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就业管理服务体系,工作不再成为居民户口的“特权”;率先在全国实现免费义务教育制度和初高中毕业生接受半年到一年的免费培训政策;在全国率先建立了覆盖城乡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率先建立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全省全部实行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率先实行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人员集中供养;形成县、乡(镇)、村三级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开展以公共财政为保障的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环境日益秀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加速完善,美丽乡村共建共享的成果正惠及全省百姓,让居住在农村的农民也能像市民一样享受现代文明生活。

  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繁荣

  美丽乡村建设不仅促进了村容整洁、乡风文明,还让统筹城乡、利民惠民的系列工程在农村加速开花结果,为全省各地乡村巧借山水、盘活资源、经营村庄开创了新机遇。如今农村的生态资源、乡村文化资源、农家生活资源逐渐转化为经济资源,成为农村产业新增长点,为农民增收开辟了新渠道。

  农村产业链从原来一产正加速和二、三产融合发展。果树变成果园,稻田变成景点,山林变成景区。不少地区不但激活了“花果经济”、“苗木经济”,更兴起了“美丽产业”和“美丽经济先行区”等超前理念。以休闲观光、采摘体验为主的旅游经济,以运动探险、拓展训练为主的运动经济,大大丰富了全省农村的产业业态。在绿浪翻滚、竹海深处的安吉县天荒坪镇大溪村,青砖绿瓦的古朴民宅掩映在群山之中。这个原本穷乡僻壤、人迹罕至的地方,如今游人络绎不绝前来领略美丽乡村的风采。

  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我省全面启动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工作。把“修复优雅传统建筑、弘扬悠久传统文化、打造优美人居环境、营造悠闲生活方式”作为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的建设方向,整体推进古建筑与村庄生态环境的综合保护、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掘传承、村落人居环境的科学整治和乡村休闲的有序发展。

  村庄整治、历史文化村落保护等美丽乡村建设成果催生了一批批农家乐。去年,我省农家乐直接营业收入175亿元。人们回归乡村,走进农家,品味乡愁;或寻根探史、写生创作;或入住民宿避暑、养老养心。有着700多年历史的永嘉县岩头镇苍坡村凭借古建筑优势,建设文化旅游展馆,大力宣传永嘉古村文化、耕读文化、民俗文化、宗祠文化、昆曲文化等传统文化,促进了当地旅游和文化深度融合。

  游走在浙江乡村之间,越来越多的人发现,这里的乡下环境不比城里差,农民有文化、有幸福感、有自豪感。“农村让城市更向往”渐渐成了现实。

标签: 美丽乡村 责任编辑: 周舸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