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1月19日讯 专家经过近四年的野外考察和论证,关于安吉的谜题终于揭开神秘面纱:安吉县杭垓地层剖面是一部可供研究5亿年前海绵生物演化的“天书”。
浙江省地质调查院和中国科学院资源地层学与古地理学重点实验室的合作研究,发现了安吉县杭垓镇山岗上、缫舍村和竹坞口属奥陶统赫南特阶下扬子区标准剖面。 11月15日至17日,全国地层委员会又组织25名专家齐集安吉进行分析研究和野外现场考察。他们一致认为,安吉杭垓剖面揭示了4.44亿年前较深水相的底栖生物群落面貌,其中丰富的海绵生物群为研究海绵生物演化打开了一个重要窗口,也为该阶段该时期的冰期事件和生物大灭绝事件提供了高精度的时间标尺,是我国的立典参照剖面。专家们比喻说:这里是一部地层“天书”,各国科学家可在此尽情探寻奥秘。
地球已有49亿年历史,地质年代的全球地层年表,如同年、月、日一样,依次分为宙、代、系、统、阶5个不同层次。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根据地层自然形成的先后顺序,将地层分为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奥陶纪是古生代的第二纪,而赫南特阶是指奥陶纪末不到200万年的一段地层,记录了世界地质史上第二大规模的生物灭绝事件,这段地层时限很短却极具研究意义,分为上、中、下三个层级,安吉杭垓地区的地层剖面属上奥陶赫南特阶,这个亚阶的重要性在于它在地层序列上处于奥陶系的最顶部,记录了全球奥陶纪末期的生物集群。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陈旭院士认为,杭垓剖面共发现了6个连续的笔石带和三叶虫、几丁虫、海绵动物、腹足类、腕足类、头足类等门类化石,证明在4亿多年前,这里曾是一片海洋,而后一场突发地质事件逆转了这些海洋动物的命运,造成它们群体性灭亡。
“化石相当于历史书里的文字,详细记录了地史中发生的一切。 ”陈旭院士说,通过地质学家的研究,他们认为在奥陶纪时期,安吉属于浅海区,充足的阳光和丰富的营养,使得漂浮生活的笔石,固着海底或在海底爬行的三叶虫、壳相生物群等大量生物生存。
在奥陶纪末期,气温骤升骤降,这些海洋生物没能躲过这一劫。它们死后被沉淀的泥沙覆盖,渐渐石化。又过了亿万年,地球地质构造运动中,安吉地区被抬升为高山,这些含着化石的岩石露出地面,逐渐被人们发现。
全国地层委员会主任寿嘉华说:“作为全球标准层型剖面的湖北宜昌王家湾上奥陶统赫南特阶的沉积厚度只有70厘米,而安吉杭垓剖面赫南特阶沉积厚度为363米,沉积序列更加完整。不仅如此,安吉层型剖面地层中发现了发育丰富的海绵化石,且与笔石带相伴,这属于国内首次发现、国际上也非常罕见的现象,纠正了前人认为该类型生物在晚奥陶世赫南特阶早期灭绝事件就消亡的认知,表明其延入至赫南特阶末期,同时表明研究区当时处于一个非常特殊的古地理环境,对古生物学、生物古地理学和演化石古生物学研究有着标志性的意义。通俗地说,在安吉走一圈,基本上可以领略地球演变史的全过程。 ”
安吉杭垓剖面为全国地层学对比研究提供了极佳场地,也是安吉宝贵的自然科学遗产,安吉县正按照“积极保护、合理开发”的原则,把地质遗迹保护区建成集科学考察、科普教育基地以及旅游观光为一体的旅游景点,充分发挥其潜在的经济价值。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