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南部缙云县有一个小村庄先后多次被中央电视台报道,它的身影频频出现在《中国年俗》、《记住乡愁》、《美丽中华行》等大型专题节目之中,甚至登上了央视羊年春晚的舞台。究竟是什么让它如此吸引央视的目光,让央视流连忘返,三番五次来寻找乡愁的味道?那么好,让我们一起走进河阳,寻找答案。
唐末僖宗年间(约公元九世纪七十年代),河南信阳人朱清源被吴越钱武肃王聘为掌书记。钱武肃王死后,朱清源携弟朱清渊游括苍之缙云,看到那里山水秀丽,就在山下择风水宝地而居。为使朱氏后裔不忘本,取河南信阳各一字而名“河阳”。
河阳村号称“烟灶八百、人口三千”,是个有着1100多年历史的古村庄,水系、道路基本保持着元代村庄设计特色,至今仍完整保存着1500余间明清古建筑、15座古祠堂、6座古庙宇、一座清代大桥,数量之多,规模之大,堪称“江南一绝”。
这里在宋元两代曾出过八位进士,形成了“义阳诗派”, “八士门”就是为此而建。门前这对无头的石狮子名叫“稀罕”。相传石狮乃朱元璋所赠送,取名“稀罕”意指河阳一村出了八位进士实属稀罕。
古民居外墙建筑最有特色的是答樵路,在这条路上有32个马头状的墙头,远远望去似像是一匹匹昂首的马头在仰头长啸,气势非凡。墙头因此也叫“马头墙”。马头墙的特点是“黑瓦白墙,飞檐翘角,依山傍水”。
河阳历史悠久,即使是一口不起眼的古井也都有它的故事。河阳在古代相当富足,“有女嫁河阳,胜过当娘娘”,出嫁的时候娘家把所有的日用品都陪嫁上。有夫家自嘲:“水总得喝我家的”,结果被女方家听说了,派人打了一口井,因此井成了陪嫁井。
圆洞门上独特的四个字是河阳的老祖宗自己创造的象形字,牛田为“耕”,心口合用为“读”,屋顶下有男人(人下一点为男人)为“家”,云动则为“风”——“耕读家风”四字,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何河阳人才辈出。
村里文翰公祠的正堂中,有三块匾额分别书写“亚中大夫”、“中书舍人”、“嘉议大夫”,这三人正是宋元八进士中的三位。现在,文翰公祠已成为全村朱姓大族春秋大祭的地方。祖辈荣光,激励着朱氏后人继承家风。
这里的剪纸也是独具一格,2007年被列入第二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特点是刻画人物往往只刻七分,不剪人物脸部的五官,脱形取神,衣褶以阴刻法处理,与背景的阳刻法恰成对比,衬托出人物剪影般动态。背景上有直纹线、曲纹线穿插交替,如水纹、盘长、祥云、串线、花瓣、藤蔓。
游览完河阳不难发现,正是因为河阳依靠其自身厚重的历史文化、保存完好的民风以及古建筑群才能够吸引越来越多外界的关注。如果你还(ˇ?ˇ)想~了解更多,不妨背起行囊,来亲自感受这乡愁的味道。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