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专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十年特别策划——绿水青山富浙江
浙江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里有故事 > 衢州 正文
一条励志的鱼 唱着欢快的歌——记龙游龙和渔文化园创始人张双其
2015年11月24日 13:45:41 来源: 饶峰 龙商行

  之前去龙游城南十公里的龙和渔文化园有过二次,说实话,我当时并没有特别惊讶到。尽管这个以“鱼”为主题的乡村休闲旅游基地,面积比较大,垂钓也非常适合,长廊的吊花与水塘路堤边上的鲜花更换及时、变化繁多,饭庄的生意也不错,还有,来过的各级领导、名人不少。我心里暗自揣摩,我猜建设这里的主人应该有四五十多岁,挖塘养鱼,修建饭庄,一不留神赶上了现在乡村旅游热的好时光。

  真正促使我写下这个题目的,是第三次来这里,遇到这个渔文化园的创建者,坐下随意聊着之后的某个心动。

  当张双其走进龙和渔园的一座风情小屋坐在我面前时,我还是没能确认,这就是主人,我这篇文章要记叙的主人翁。因为出生在80年的张双其,聊天中时而的一笑,竟满是一个从内心涌出的纯朴甚至天真,而在讲述经商历程的时候,脸上又不时流露着一丝狡黠与坏笑。我喜欢记叙这样有意思的角色。

  如果你徜徉在初具规模的龙和渔业文化园,白天热闹的欢笑与夜晚漫妙的温情,就会感染和浸入心扉,正是如此的氛围,让它与别的休闲钓鱼所在有了本质的不同。从园区正门进入中心地带开始,长廊、鱼塘道路两旁各色鲜花,在徐风轻拂中向你点头致意,主人特地在长廊立柱上挂着有关鱼的知识、故事和鱼的价值介绍;这一个鱼塘边上的休息区,三三两两地散摆着几张茶几、躺椅,或躺或坐,在温暖的春天懒慵地眯起眼,注视微微波澜的池塘和那些不太叫得出名字的水草,不由地,你一定想探究里边的故事。

  爱就是用心去做

  张双其和他爱人的故事,让我想到一个人经营所有的极致用心。

  那年,张双其经营水产业务有了一定起色,从起步的杭州开始拓展到老家龙游,物色到一处养鱼基地(即现在的龙和渔业园),在办理相关手续的时候,遇到行政服务中心一位女生,昔日他的校友,从未有过对话交往的校花。帅气的青春激情与靓丽的风华洋溢相碰,让张双其暗下决心要追到这位女孩子。但自己忙于生意的奔波没法抽出太多的时间,如何是好呀?在约了女孩几次都没成功之后,双其请动了一位关键人物:花店老板娘,使出了独特的一招。

  张双其请老板娘每周给姑娘送花,每次就两三支,不能重样,并且要用一个小玻璃杯插好便于摆放,送到她的办公桌上,既小清新又不扎眼碍事,在鲜花快要凋谢及时更新,如果她拒收,那要想好应对词语,总之,必须送到并让她接受。花店老板娘首先被小伙子感动了,乐滋滋地照办着。这还不够,张双其又悄悄地隔三岔五抽空给女孩的同事们买些糖果零食“收买人心”,在外围营造好对自己有利的口碑氛围。

  那种幸福温馨细致,相信没有哪个女孩子能做到不为之动心,更何况还有同事、闺蜜们说着甜蜜的好话。鲜花作信使的四个星期之后,张双其成功约到了女孩子吃饭,然后,自然成了孩子她妈。

  我把这归结于善于经营,感情、家庭、事业,都离不开经营。张双其的机敏手法与瞄准目标不动摇的至诚之心,是他成功赢得爱情,也是赢得事业的一个法宝。

  学一门手艺,就少求一次人

  八十年代的龙游北乡依然不富裕,张双其家可能是其中算得上贫穷的那一部分。父母是自己名字都不会写的地道农民,母亲自己在7岁时就因摔伤落下腿部残疾,这使得张双其从8岁就得帮助干农活,母亲告诉他北乡一句话“不做没得吃”,我们是农民,要干活才有得吃。“双抢”季节,父母给他和姐姐及双胞胎弟弟的任务,是每天早上在田里拔十颗秧苗才好吃早饭。每到学校放暑假,同学们开心玩耍的时候,却是张双其与他姐弟们最无奈要参加“双抢”的时候,只有开学前的二天,父亲才会带他到县城的叔叔家,吃到城里好吃的东西。

  这样的状况基本持续到初中毕业考上普高。母亲说,你想不想上学呢?张双其觉得反正不是自己想上的重点学校,读不读也无所谓。这样,母亲就安排他跟一个做木匠的叔叔学手艺。叔叔嫌双其人太瘦小,17岁还没长大哪里吃得了苦,在父母一再央求下,才带起了这个小侄儿,但同时有个条件,先做最基本的活儿上“刮刀”,也就是剥树皮,坚持得下来才收这个徒弟。这一天活干下来,张双其两只手掌就已全是血泡。母亲给他烧了热水擦洗,说学手艺都是这样的,熬过一个礼拜就好了,有手艺在农村就是“铁饭碗”,娶老婆都好娶一点,以后盖个房子木工活不用求人,学一门手艺就少求一次人啊。

  木匠是个吃百家饭的活儿,张双其的勤快、活细、嘴甜,牢记师傅说的“不在背后议论人”等等这些优点,很快让他成为很受欢迎的小木工,加上他本身对木工匠心雕琢之功也有兴趣,如果没有后来一位老乡把他引出农村走向城市,也许,北乡会多了一个手艺不错的木工。

  但是这个在杭州做装潢的小老乡带给他的信息,搅动了他本就活跃的内心。他跟张双其说,到杭州,做装潢,那才开眼界,才是把木工活提升一个档次。大都市,让张双其充满向往,至今他只到过四十里路之外龙游县城;做装潢,让张双其跃跃欲试,从小他就对木建筑中的“牛角”有浓厚的兴趣。

  他编着理由缠着师傅告假,随小老乡乘上长途客车,颠簸六个多小时去往省城。实在是没出过远门,不会坐车,一路吐得把胃都要翻出来,一下车,眼前的高楼与人流在眼前直晃,让他迈不开脚步。他下意识地摸了摸昨夜母亲缝在内裤里的口袋,里面装的一百块钱还在,这是母亲留给他的、不到万不得已不敢动用的“巨款”。

  “三岁看老”是说一个人的性格很难改变,其实没有人能看到自己的未来。张双其也是。但世界这么大,他想去看看。

  一样的外出打工不一样的还是身上那股劲儿

  小老乡其实在杭州跟着一个小包工头做着家装的零活儿,没一个月,活没了,竟俩人都没了去处,杭州,既给了张双其一个诱惑,又给了他一记闷棍。但他知道,不能就这样回去,还得告诉家人,自己在杭州干的好好的。

  幸好还是夏季,没有住处,俩人就跑到在建楼房的露台上睡觉,冷了,就钻到白天太阳照热的水塔下借着余温继续睡。俩人口袋里加起来的几块钱,要划算着用到未知的时光,所以每天只吃两餐:青菜煮豆腐。当肃杀的风凌冽地扑面而来冻得鼻青脸肿时,俩人已经零星地为几个小包工头打过工,断断续续地做了几个小活。

  不是风雨之后总能见彩虹,但是咬着嘴唇温柔又倔强勤奋,总能一步一步往前行进,这时候的目标就是一定要在城市生存下来。

  张双其发觉住所附近一个夜市摊貌似生意不错,他就给摊主一支接一支地发烟套近乎找生意窍门,然后也学着人家的样子进货,拿一床被单铺在地上摆起地摊。但很快发现自己进货不对路卖不动,纠结中又被同学碰到两次,觉得很失面子,不能干了。此后去过小木材厂,南下广东,但都没能找到路子。还是在杭州,凭着天生的活络和一米八的个子,终于在杭城较有规模的饭店找到了相对比较固定的工作。这一晃已是四年许,直到“非典”到来饭店关张。

  一直不甘赚这点工资的张双其,偶尔听人说吃水果能看“非典”,觉得这可能是自己创业的机会,几经周折,付了三千的店面转让费,靠姐姐帮助贷款一万多块钱在杭州城东开了家水果店。这条街有二十来家水果店,那些开店的大爷大妈没把小伙子放在眼里,说这小白脸没几天就得关门。这时候张双其木工手艺与装潢经历发挥作用了,墙面贴上玻璃镜,天花板上拉起塑料绿藤,水果品种分类、档次分类,比如西瓜,他把外观好看的放一堆,标价高上一倍。客人说,这西瓜怎么要这么贵。他回答,你看瓜不一样呀,便宜的那边也有。结果客人多挑贵的买走。那时候的小店没人讲究装饰,加上张双其手脚勤快、动脑子,很快成了这条街生意最好的水果店。有位在杭州做生意的东北人对张双其说,小伙子你知道我为什么一直在你这里买水果吗?是你一脸的微笑,真诚,让我再也不去不了别的店了。

  有心人任何经历都是在积累,几年的酒店服务生经历,让用心做事的张双其不知不觉中得到回报。他把弟弟叫来帮忙,这对双胞胎兄弟开始享受每天忙碌出货、疲惫点钱的快乐时光。

  但没过太久,水果淡季来了。他注意到对面的菜场,就想如果我这里也卖菜场里面那些东西,菜场里面很脏,我的店在菜场口上,人家该会到我这里买。他把水果店分成两个区域,除了水果,卖起了鱼、油盐酱醋十七八样东西。有天,一个白领模样的青年对他说,说兄弟啊,你这样做生意恐怕不行,想把什么钱都赚了呀,做生意要做精才行。这句话点醒他,明白了自己每天累的要死却赚不到几个钱的原因,于是决定专做利润比较高的鱼生意。

  开始全力卖鱼,却遇到店对面一家鱼摊压价竞争,对方卖的比他进价还低。谈一谈吧。张双其请对方吃饭,说我们各自卖不同品种的鱼,这样就不冲突。对方说,一山难容二虎,这条街上只能一家,要么我的店转给你,要么你的转给我。对方开价八千转让费,张双其不知天高地厚就应了。不料对方又说,我知道你的情况,你没多少钱,你两兄弟也吃得起苦,会做事情,这样吧,你先给我五千,我老婆教你弟弟卖鱼,我教你怎样进货,你学会了,再把那三千块钱给我。对手瞬间成为友军,张双其有点发愣,而事实上,从此他兄弟俩真正学会做鱼生意,这一年赚到十多万这么一个天文数字。

  游刃有鱼(余)开启一场与事业的恋爱

  每个人都有他的路,每条路都是有道理的。人的不幸在于他们不想走自己那条路,总想走别人的路。张双其的“幸运”,就在于总能走上适合自己的路子。

  贩鱼,不但得懂鱼本身,还得懂行市,更要吃得起苦,因为鱼塘在乡下,市场交易在后半夜。张双其这个阶段是家庭“集团军”在杭州奋战鱼市,自己负责进鱼、发运,弟弟负责跑市场送货,父母姐姐在开出的两家店里负责中转、零售。按张双其部署,弟弟骑一辆二手摩托车每家大小酒店送货,慢慢积累客户,很快销量获得质的飞跃。

  采购量大了,张双其期望获得更大的差价就必须摆脱从杭州批发市场进货,要到养鱼产地去。龙游老家是他着手这一计划的第一站。

  直接与养鱼户接触了才知道,所有养鱼区当地都有几个控制着收购市场的商贩,自己去鱼塘收不到鱼,要打破这一“垄断”不是这么容易。张双其先选择与这样的大商贩合作,说好差价从他们手中拿货,为巩固这一“联盟”,减少收的“次鱼”和分摊运输环节中的部分损耗,张双其又设计出一个将双方“捆绑”在一起的销售模式,从供到销这个环节上双方共享市场利润。现在看起来小小的一步,却是当时他很快与其他经营户拉开差距的关键一步,运输车也从小“黑豹”发展到“江淮”小卡,从一辆加长“江淮”换成六辆15吨“解放”,从自己开车收鱼,到雇用驾驶员再到电话指挥,从杭州把龙游衢州地区需要的鲫鱼运过来,把这边的草鱼拉到杭州市场,双向采购、双向销售。到两年后的2007年,张双其手上有了现金二百万元。

  除去用于改善生活,还在龙游县城开了家酒店,这二百万就用得差不多了。钱,还真的不经用。张双其思忖起更大的事业空间。

  张双其经营水产的模式看似不复杂,但与养鱼基地的供应商因为建立相应的利益关联,摆脱别人那种单纯收货关系下,行情大幅波动以及货源吃紧、货源质量等问题,这样,他着力把供应基地扩张到了外省,江西、江苏、山东等等全国十二个省份都纳入在了他的版图之中;而另一头,双胞胎弟弟牢牢把控并不断拓展销路,市场基础非常扎实,递增效应十分明显,其中杭州十大么菜之首“西湖醋鱼”的供应市场完全被他们兄弟控制着。

  作为生鲜水产品,市场的波动、运输过程损耗等直接影响着整个收益,那么如果自己有养殖基地,既可保证调节供应,又可作为储运中转,更因直接的养殖能获取最大利润。这条完整的供销产业链里,养殖基地显得尤为重要,这时,二年前收购的二十亩鱼塘(龙和渔业园前身)开始发挥出独特功能。这些鱼塘既是供人们休闲垂钓,又是他养殖、转运的基地。科学、精心、半工业化的培育,这里的鱼塘亩产商品鱼可达到七千斤以上,是别人出品量的四五倍,原先为钓鱼人提供吃饭的几间房子,也渐渐容纳不下前来观赏、游玩、参观的人群。有人给他建议,把这里好好休整一下,增添一点文化内容,是一个不错的乡村旅游景区呢。

  这个时候,张双其需要的已并非是任何私人的需要,需要的不是荣誉,甚至不是自己的满足。与一般的农家乐或者乡村旅游点不同,龙和渔业文化园既是一个休闲旅游景点,同时是他水产经营中一个养殖、储运环节,他的营销系统造血功能使得建设和经营这个园区成为一个有机组成,而不是单纯的景区建设,要靠景区收入来维系,这就让他有足够的底气和能力去打磨。

  今天园区面积与初具影响的吸引力已经不能匹配,特别是节假日,简直可以用摩肩接踵来形容这里的人流。面对日渐兴旺的乡村旅游和返璞归真的农家乐,政府以出让形式给予五百亩土地支持进一步做大做丰富,让张双其可以好好地规划渔文化园的二期项目并整合现有的场地,这一举措,让这里的鱼、让这里的渔文化,有了更加宽广的发展与想象空间。

  我想留待下次再来剖析他的经营模式,因为也许明年春天,我现在站着的位置,就已显现一座江南风格、个性鲜明的园林建筑群,这里会有:水产养殖、水育花卉蔬菜、国际标准垂钓场、辟谷静地、园林迷宫、创业会所、养殖培训……这一景象,他想得好久了,现在如同每日到来的游客所期待的一样,期待快速变现。

  我忽然想,有时候,人并不需要在欲望与理想之间挣扎,只需在艰难的创业路上乐观前行,唱出自己内心欢快的歌声,这歌声渲染的,是青春不败。

  双其,我不预言你多大的成功,但一定真诚为你的执着喝彩。

标签: 责任编辑: 王艺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