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专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十年特别策划——绿水青山富浙江
浙江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杭州 正文
桐庐探索基层社会治理创新 共建共享的民生实践
2015年11月28日 07:36:29 来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周咏南 翁浩浩

  寒冷的天气和蒙蒙的细雨,难挡200余名群众代表的火热心情。日前,桐庐县举办的今年第四季度“政府开放日”,再次证明了它的魅力。

  对桐庐人来说,在这个日子到县委、县政府大院走走看看,在县委书记、县长办公室坐坐聊聊,就像走亲访友一般轻松愉悦。

  社会治理,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作为国家级生态县,桐庐也曾经历社会转型期的阵痛。如今,一种多维互动、多极共建、多方共享的全新社会治理机制,既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又透出浓浓的民生情怀。

  启动实施桐庐县基层社会治理机制创新等改革试点。在今年初的省人代会上,李强省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一表述,至今仍令桐庐人激动和自豪。

  多维互动,在亲近中信任

  大红地毯铺起来,县四套班子领导列队站起来,迎接的不是上级领导,也不是专家学者,而是来自全县各村、社区的群众。

  分水镇保安村66岁的村民顾增淼活了大半辈子,头一回经历这样的场面,十分激动地说:“在我们想象中,政府大院门槛很高,像这样县委书记、县长等领导在大门口迎接,还和我们面对面交流,以前连想都不敢想。”

  事实上,设立“政府开放日”的初衷,就是要让政府与基层群众零距离,群众可以与县领导面对面交流,增进了解和感情。

  “原来县委书记、县长每天的工作流程是这样子的,比我想象中忙多了!”参观完一位位县领导简朴的办公室,又看完《书记、县长的一天》视频,新龙村村民叶火金不由感叹。现场恳谈会上,县领导向群众代表汇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未来工作打算,还与他们座谈交流,并要求有关部门对群众的意见、建议件件有着落和回音。

  至今,群众代表柳军清楚记得:他提出的意见,迅速敦促一项民生实事落地。原来,全县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造后,客流量大幅增加,而农村群众却遭遇乘车难。恳谈会结束后,县领导要求交通运输局领办这条意见,并对部分大客流线路增加了运力。

  桐庐县于2012年5月6日设立“百姓日”,每年开展天然大舞台、幸福家乡欢乐游、公益事业大开放、公职人员齐奉献等主题活动,让群众有了自己的节日。

  “政府开放日”成为其中的重头戏,每季度举行一次,每次由全县各行政村或社区按照一村一人的方式,选出200余名群众代表,应邀到县委、县政府大院,与县领导“零距离”。至今,已有3000余人次参加开放日活动,现场提出意见、建议68条,除两条因客观条件没有落实外,其余均已落实。

  “政府开放日”实现了县领导、职能部门和群众间的多方互动。这种良性互动,让彼此增进了理解,增加了信任。

  如果说面对面的交流,让群众消除了心结、敞开了心扉、增进了感情,那么另一种朝夕相伴的互动,则伴随电波扩散,让政府和群众走得更近。

  走进桐庐县百姓热线“967000”服务中心,清脆的电话铃声此起彼伏。工作人员耐心回复每个来电,并认真做好记录。虽然素未谋面,但心灵相通。这样的感受,对桐君街道洋塘社区的残疾人老钱而言最为真切。3年前,他幸运成为“967000”开通后的首位来电者。“当时,电视机坏了,送修不方便,就试着打热线,很快有人上门维修。”老钱回忆说,从那以后,他有困难就打热线,申领残疾补贴、询问天气情况,甚至请教如何写信……每次都能得到满意的答复。由此,他与“967000”结下不解之缘,近3年来打了400余次热线。“逢年过节,老钱总会来电问候我们的工作人员。”百姓热线负责人申屠霞萍说。

  老钱,只是“967000”众多服务对象中的普通一员。近3年来,“967000”共受理群众各类来电10.2万件,做到事事有回复、件件有落实。

  多极畅通,在创新中惠民

  解决诉求,可以是冷冰冰的说教,也可以是心贴心的交流。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健全利益表达、利益协调、利益保护机制,引导群众依法行使权利、表达诉求、解决纠纷。而今,桐庐群众向政府反映问题,都能感受到一种便捷和温馨。

  百江镇百江村日前进行了一场特殊的评议会。主角是小京村女村民周某,近年来,她以承包田被他人占用为由,多次到上级有关部门信访。会议现场,还有农办、信访等县级部门相关负责人、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律师和群众代表等20余人。他们专程来听取周某的诉求,并对镇政府和有关部门处理方式作评判。

  近1小时,周某讲述了事情的来龙去脉。随后,镇政府有关负责人有针对性地出示了相关资料和存档,证明“承包田被他人占用”属于周某误解。现场气氛平和有序,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议开了。最后,现场抽签产生的9名评议员无记名投票,认定周某的承包田不存在被他人占用的情况。“我们会尽快为你的承包田确权,不会让你吃亏。”镇政府当场给周某吃下定心丸。眼见这么多人为自己作证,周某表示愿意接受评议结果。

  信访,历来是社会治理的难点。桐庐县探索建立信访件办理质量综合评价机制,对信访人不满意的信访件进行复查,并举办评议会让信访人充分表达诉求,同时严查有关部门的失职行为。

  从维稳到维权,一字之差,却蕴含治理理念的变换。

  在横村镇白云村,村民和村干部间的“疙瘩”近日终于解开了。这些年,民宿经济越来越火,可当村民信心满满发展民宿时,问题接踵而来:村道过窄行车不畅,电压不稳时常断电。村民意见很大,觉得村干部不作为,而村干部有心无力。今年9月,县委副书记骆安全到白云村“白访夜谈”时,了解情况后把这事交办给了县交通运输局和县供电公司。目前,村道改造设计基本完成,变压器实现了增容,村民用电不再提心吊胆,村里气氛更和谐。

  在桐庐,越来越多的县领导干部走进田间地头,通过“白访夜谈”的方式开通民意“直通车”。近4年来,34名县领导共蹲点调研830余次,协调解决或研究答复问题近2500个。

  让群众充分表达诉求的理念,也插上了互联网的翅膀。桐庐县政府网站上,“网上信访”被放在显要位置。“影城嘉园旁的工程噪音严重扰民”“我应村委会要求拆掉旧房,村里却不给我解决建房地基”……群众的一件件烦心事,都通过网上信访及时得到解决。而一张“网上信访情况表”,详细罗列各单位的收件数、办结数、按时办结率和公众满意率。数字无声,却透着浓浓的民生情怀。

  借助互联网,桐庐的社会治理更加精细化和主动化,“毛细血管”更畅通,社会环境更和谐。数据很说明问题:今年1至10月,桐庐县接待信访群众批次、人次同比分别下降10.33%和12.16%,其中集体信访批次和人次分别下降11.7%和25.63%;受理网上信访(县长信箱)数量同比下降27.54%,县长公开电话受理数量同比下降21.15%。

  多方共建,在联动中融合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社会治理创新的最终目的,是让更多群众共享成果,安居乐业。

  走进分水镇塘源村的阳光养老服务中心,只见老年食堂、棋牌室、阅览区、小公园等设施完备,温馨感扑面而来。3名护工都是村里人,经过培训持证上岗。“这里环境好,护工耐心,母亲喜欢住。”母亲患有老年痴呆症,林女士由于工作忙无法照顾。今年5月,她把母亲送到阳光养老服务中心,从此解除了后顾之忧。

  桐庐有老年人约7.48万人,占全县人口的18.50%,老龄化程度高于全省和全国平均数。日渐突出的养老问题,时常会引发家庭矛盾、治安案件,成为社会和谐稳定的一大隐患。如何破解?

  在桐庐,一项政府购买服务、银龄互助和志愿帮扶相结合的“三位一体”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应运而生。作为居家养老的升级版,农村微型养老机构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借助社会力量,让老人在家门口实现老有所养。目前,桐庐县共建成居家养老服务站183家、老年食堂59家,拥有各类专(兼)职助老员2100余人,基本实现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全覆盖。

  晚上8时多,桐君街道迎春社区的街巷逐渐褪去喧嚣。社区党委书记陆群英忙完一天的工作,开始转变角色——她和4名社区志愿者,穿上印有“桐君巡防”字样的巡逻服走街串巷。

  今年8月,一场充满草根气息的群防群治探索,在桐君街道迎春社区诞生:由楼道长、社区商会、党员、热心居民等组建义务巡防队,每晚8时至次日零时巡逻。

  社会治理,靠的是群策群力。巡防队成立不久,一个传销团伙就栽了跟头。“快救救我!”今年8月的一个晚上,义务巡防队经过交通大厦附近时,突然听到一名年轻女子呼喊。女子是湖北人,经朋友介绍来桐庐找工作,不想落入传销陷阱。巡逻队员立即报告派出所,并协助民警解救出12名受害者。

  成立至今,义务巡防队共开展夜间巡逻90余次,有300余人次参与,化解各类矛盾纠纷40余起,解决群众困难100余个。“自从有了巡防队,晚上出行安心多了!”居民钱彩娟说。

  与此同时,一张更大的联动网络——桐庐110社会(应急)联动网络,日夜守护百姓平安和社会和谐。应急联动单位已覆盖全县所有乡镇(街道)、机关部门以及相关企事业单位,以及各行各业的民间应急救援组织。

  一场化学品运输车辆侧翻事故,检验出了社会(应急)联动机制的成色。去年5月18日凌晨3时许,桐庐县境内305省道富春江镇俞赵村路段,一辆化学品运输车侧翻,四氯乙烷泄漏,有可能渗入富春江。在桐庐110社会(应急)联动指挥中心的统一调动下,公安、消防、环保、林水、安监等部门迅速出动。交警维护秩序,消防紧急抢险,安监负责安全监测,环保、林水监控空气和水质情况,现场紧张有序,忙而不乱。约8小时后,事故现场处置基本结束,附近富春江未检测出四氯乙烷成分,桐庐水厂供水正常。

  社会转型期,各种危机和潜在风险增多,群众利益诉求复杂多元,传统的社会治理手段往往“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一项110社会(应急)联动机制,将桐庐全县具有应急处置救援职能的部门单位和社会应急力量组成一张网,行动拧成一股绳。以往群众最担心的部门“踢皮球”现象,在联动中逐渐消弭。

  如今,大到突发事件,小到家里水管漏水,桐庐群众的各种诉求都可以通过110得到有效解决。据统计,今年1月至10月,桐庐110社会(应急)联动指挥中心共调度联动成员单位处置涉及民生类警情4300余起,群众满意率达到99.65%。

  从“散沙”到群治,从政府“一头热”到全民动员,各社会群体、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热情得到有效激发,不断推动桐庐社会治理创新之路走得更深远宽广。

标签: 桐庐 责任编辑: 王艺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