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专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十年特别策划——绿水青山富浙江
浙江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台州 正文
生命,因坚守而绚烂
——记玉环县离休干部郭口顺
2015年12月24日 04:35:07 来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记者 沈建波 翁浩浩 县委报道组 詹晓霞

  浙江日报讯(记者 沈建波 翁浩浩 县委报道组 詹晓霞)人无法延伸生命的长度,但可以尽力加深其厚度。 ——题记

  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一位年近90岁的老人,至今还在海岛基层奔波,每天为青少年成长操劳?

  是什么信念,让这位曾经的正县级领导干部,安心蜗居一间50多平方米的陋室,没有一句怨言?

  是什么情感,使他看不得群众受一点苦,却从不为儿女私情“破例”,决不突破为官做人的原则?

  郭口顺,玉环县人大常委会原主任,现为县关工委名誉主任、坎门街道关工委顾问。不知道他的人,这些困惑总会萦绕心头:“这个老人图什么?”

  众多的荣誉,对此作了最好的回答。离休28年来,郭口顺先后50余次被评为省和台州市先进个人,7次获得全国优秀离休干部、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等国家级荣誉。

  这是对他一生坚守和付出的褒奖。但郭口顺淡然地说:“这没啥了不起,我只是尽了一个共产党员的本分。”

  信仰,坚守一辈子

  “住房差点怕什么,一个人最怕思想落后。” ——郭口顺

  早上7时,晨曦唤醒坎门。

  每天这个时候,郭口顺准时走出家门,去街道关工委上班,20多年来风雨无阻,以致沿途的很多住家,都能估算出他经过门口的时间。一公里长的路程,常让郭口顺感叹岁月不饶人,但他说:“只要还能动,我就要坚持下去。”

  在外人看来,郭口顺的工作单调而枯燥。他总是第一个走进3楼办公室,架起老花镜翻阅台账,然后和同事一起商谈帮教重点。人们说:“他这个顾问,比谁都到得早、干得勤,劝他休息也没用。”

  其实,这种工作作风,郭口顺早在60多年前就已养成。

  这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老人。1948年3月,郭口顺参加工作并入党,出任闻名全国的坎门英雄基干民兵营的前身——坎门民兵队首任队长。在1951年的南排山海战中,他率领民兵,用小钓船打垮海匪的大帆船,成为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陈列的经典战例,他也曾受到毛泽东、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先后担任县水产局局长、副县长、县人大常委会主任等职,1987年离休。

  当年的战斗英雄,如今已是满头白发。时光流转,无论身居官位还是告老还乡,不管地位和身份如何变化,郭口顺内心的信念不变、执著如初、激情依旧。诚如他自己所言:“能为党和人民工作,就是最大的快乐。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就要时刻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的心。”

  一组数字,足见老人的干劲。28年寒来暑往,郭口顺不厌其烦地投入关工委工作,甚至放弃2000多个节假日,相当于比别人多干了五六年。

  一件小事,足见老人的操守。他的办公桌抽屉里,放着厚厚一叠车船票。一直以来,他上岛进山做帮教,义务为青少年宣讲,从不报销一分钱路费、不拿一分钱补贴、不吃一顿工作餐。

  一声承诺,足见老人的精神。在笔记本上,郭口顺工工整整地写下4条原则:坚持党的理想信念;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事事要起模范带头作用;只求付出不求回报。

  誓言无声,却字字千钧。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很难想象一名正县级离休干部,住房条件会如此“寒酸”。

  这幢有30多年房龄的居民楼已满是斑驳,郭家的房子只有50多平方米,一个卧室、一个杂物间、一个餐厅,连客厅也没有。房间只是简单地涮过油漆,家具老旧,一台电视机和一只空调是最豪华的配置。墙上高挂的当年受奖照片和橱柜里厚厚一叠荣誉证书,却为昏暗的空间增添不少亮色。

  离休那年,郭口顺曾在县城分到一套100多平方米的新居,但从领导岗位一退下来,他说自己“已不是领导干部,不能享受这个待遇”,执意交还了新房,要求回到老家坎门居住。组织上见他态度坚决,只得委托他曾经工作过的县水产局,在坎门的员工宿舍找了一处住所。

  虽然这是一间只有10平方米的房子,郭口顺却住得心安理得。“干了一辈子革命工作,到来头这么寒碜?”老伴张顺花想不通,几次打算向组织反映,都被郭口顺制止:“一个人最怕思想落后,房子差怕什么,能住就行了。”直到3年后县领导上门慰问,发现实情后大吃一惊,给他安排了现在的这套房子,一住又已25年。

  陋室明志。

  “你这个领导干部算是白当了!”至今仍有人对郭口顺感到不解,他只是淡淡一笑:“我是党的干部,艰苦奋斗传统不能丢,生活上怎么能要求太高?”

  尽责,捧着一颗心

  “路是靠人走出来的,事是靠人做出来的。” ——郭口顺

  每当看到孩子们灿烂的笑容,郭口顺的眼神满是慈祥。

  郭口顺(中)和孩子们在一起。

  离休后本该“无官一身轻”的郭口顺,心情却像不远处的海浪时起时落,总在沉重和轻松之间起伏。看到有一个青少年打架斗殴、误入歧途,他就感到万分痛心;看到他们经帮教后浪子回头、走上正道,他会像孩童般喜形于色。

  “没有强烈的责任感,怎么能做好这份工作?”街道关工委秘书长骆石绵说。在他眼里,出生渔家的郭口顺,既有庄稼汉的淳朴,也有赶海人的坚毅,更有一名老党员的使命。

  离休之后,郭口顺经历过人生的一次考验。当地的两家企业,高薪聘请他当顾问,而当时家中经济拮据,在纺织厂当工人的老伴因病动手术,急需一笔医疗费。在旁人看来顺理成章的事,郭口顺这里却出了意外。“企业请我,无非看中我当干部时积累的人脉资源,假公济私的事我不干。”他谢绝了对方。

  而此时,一个社会现象引起了他的焦虑:当地一些青少年不务正业、游手好闲,不少学生逃学成风,经常打架滋事,青少年犯罪率不断上升。“我们干革命图什么?孩子是国家的未来,他们可不能这样垮掉。”郭口顺为此满心焦虑,夜不能寐。

  推掉企业邀请,郭口顺自告奋勇地出任当时的坎门镇关工委主任,不要分文报酬,还每天和忙碌劳累作伴。白天,走访青少年了解思想状况;晚上,伏案编写宣讲材料……几个月时间走访了20余所中小学。

  20多年间,经郭口顺帮教的人,不少人事业有成。在他们心目中,郭口顺就是一抹温暖的阳光。

  坎门人阿林如今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几年前,他却是个绰号“天不怕”的小混混,整天惹事生非,家人早已撒手不管。看到郭口顺一次次上门说教,阿林不胜其烦,无奈郭口顺极为“难缠”,始终不肯知难而退,便有意刁难说:“你这么热心,就弄辆三轮车给我做生意吧!”谁知几天后,郭口顺果真掏钱买来一辆三轮车,喘着粗气推到他家门口。一向鲁莽的阿林,内心深处似乎被重重撞击了一下,人生从此发生了改变。

  上世纪90年代末,坎门毒患蔓延,吸毒者中青少年占八成。郭口顺见状又焦急起来,提议关工委开展禁毒帮教。“这件事非常复杂,没有现成经验,还有人身风险,碰不得。”见大家有畏难情绪,一向和颜悦色的郭口顺突然发脾气了:“面对违法犯罪无动于衷,还算什么共产党员?”

  在郭口顺的坚持下,禁毒帮教在艰难中起步。如今,有400余名老干部、老教师、老民兵、老渔民被他的执着感动,成为禁毒帮教志愿者。2007年3月,经他牵头,坎门建起了全省首个“禁毒阳光会所”,今年6月荣获全国禁毒工作先进集体。

  一心向着目标前进的人,整个世界都会给他让路。多年来,郭口顺和同事深入学校、农村和社区,为30多万人次宣讲1000多次,帮教失足青少年800余名,累计帮教吸毒者345人,其中210人成功脱毒。

  在采访中,记者问郭口顺:“20多年做帮教工作,谢绝企业聘用,至少损失100万元,值不值?”郭口顺反问:“个人损失是不小,但要算社会效益。挽救了那么多青少年,你说值不值?”

  爱民,怀有一腔情

  “这辈子,最看不得老百姓受苦。” ——郭口顺

  一个人最可贵的,是历尽沧桑之后,依旧怀有赤子之心。

  岁月老去,郭口顺却不忘初心。战争岁月,他为保护老百姓,与敌人浴血奋战;硝烟远去,他心中依然装着老百姓,共产党人的本色始终不变。

  虽然已过去了13年,但一位陌生老人的眼神,郭口顺至今难忘。

  那次,郭口顺在街头偶遇身有残疾的郭阿坤老人,老人无助的目光,深深刺痛了郭口顺。攀谈中,郭口顺得知郭阿坤是个孤寡老人,没有稳定收入,生活过得艰辛。郭口顺主动要求到老人家中看看,破烂的房子、零乱的家具、发霉的被褥,无不让郭口顺心酸。回来后,他立刻发动志愿者为老人打扫卫生,并筹集善款,每月给老人送去400元生活费,直到两年后老人离世。

  正是这种心与心的贴近,让郭口顺对百姓的难处感同身受,即使素不相识也想方设法帮助。他说:“这辈子,我最看不得老百姓受苦。”

  至今,郭口顺已通过街道关工委筹集400多万元资金,资助了180多户困难家庭。

  今年28岁的李莉莉在一家房产公司工作,时常感念与“郭爷爷”的缘分。17年前,还在读小学的她不幸患白血病,巨额医药费压得一家人喘不过气来。郭口顺得知消息,就像亲人遭遇不幸一样揪心,东奔西走募捐4万余元,帮她家渡过了难关。李莉莉考上大学后,郭口顺还和热心人一起,每年资助她三四千元费用。

  可是在人们眼中,郭口顺关心别人的下一代,却不“关心”自己的下一代。而这,也是他心中挥之不去的歉疚。

  一有空,郭口顺常去看望因中风瘫痪的大儿子,尽一份迟到的父爱。只是,儿子脸上再没有表情,也不能喊他一声父亲了。

  还在郭口顺担任副县长时,大儿子从内蒙古支边回来,满怀期待地找他安排工作,没想到郭口顺说:“那么多人等着安排,我怎么能以权谋私?”大半年后,眼见儿子的工作没有着落,张顺花无可奈何,只得从纺织厂提前退休,让儿子去顶职。不料几年后企业倒闭,大儿子下岗,多次碰壁仍找不到工作,自己不敢找郭口顺,央求张顺花来说情。

  郭口顺特地找来大儿子:“帮你找工作只是举手之劳。但我不能徇私情,否则老百姓会怎么看?”听到这话,大儿子怔住了:平时慈祥的父亲,为何这般“无情”?迫不得已,他只能到一家私企上班,却因劳累过度引发脑血管破裂,全身瘫痪。

  为人父母,谁不爱自己的子女?令人钦佩的是,郭口顺的其他3个子女,几十年来都在各自工作岗位上打拼,也没有一个沾过他的光。回忆往事,郭口顺虽有感慨,却依然无悔:“干部手中的权力是人民给的,为个人谋私利的事情,再小我也不干。”

标签: 党员|榜样|郭口顺 责任编辑: 陈斌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