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专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十年特别策划——绿水青山富浙江
浙江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杭州 正文
桐庐“美丽乡村金牌推介人”决赛岁末唱响
村庄有多美,听我来吆喝
2016年01月10日 08:03:41 来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见习记者 林雅琪 通讯员 唐志立

  “美丽乡村金牌推介人”评选在桐庐翙岗村嘉庆堂的初赛现场。吴图 徐军勇 摄

  决赛现场。

  核心提示:

  作为我省美丽乡村建设走在前列的县域之一,近年来,桐庐遵循“以景区的理念规划桐庐、以景点的要求打造镇村”的发展理念,推动“美丽乡村”向着“美丽经济”不断转变。去年年底落下帷幕的“美丽乡村金牌推介人”评选活动,便是当地为加大美丽乡村宣传力度、推动乡村旅游发展所做的一次全新尝试。

  活动历时3个多月,通过全县发动、全民参与的方式,让比赛选手与现场观众加深对家乡的情感与认知。在这一过程中,一批充满热情、才华横溢的乡村推介人也应运而生,担当起各自村庄的形象代言人,让乡风、乡情、乡愁在他们的生动讲述中得以展现与传递。

  “美丽乡村搞得好,村委造大又造高,造的食堂来烧饭,一切领导有功劳。”2015年12月30日下午1时30分,桐庐县电视台一楼演播大厅内,身着畲族服饰、头戴银色凤冠的百江镇金塘坞畲族村人雷金莲、蓝冬美,用一首极具民族风情的山歌,拉开了桐庐县美丽乡村金牌推介人决赛的帷幕。

  此次评选活动自2015年9月29日正式开赛以来,共吸引112组选手登上金牌推介人的舞台。这些选手当中,有普普通通的农民,也有旅游从业人员,有杭州商学院的大学生,也有桐庐籍的残奥会冠军,他们用讲解、主持、说唱、小品、歌舞、戏曲、走秀等多种方式,推介桐庐县美丽乡村的自然风光、人文历史、特色产业、最美人物等方面的内容。

  经过3个月的海选和复赛,来自桐君街道、凤川街道、横村镇、瑶琳镇4个赛区的10组“美丽乡村金牌推介人”选手入围决赛,为各自所代表的村庄献上最响亮的一声“吆喝”。

  道不尽,家乡美

  “我的家乡是西庄,一个拥有8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这里有一棵隋朝时种下的古樟,得六七个大人合抱才能围住,还有白墙黛瓦的桐树湾山庄,闲暇时泡上一杯绿茶,听着松涛阵阵,好不惬意……”

  决赛现场,身着鹅黄色毛衫的西庄村村民华燕坐在轮椅上,把家乡的美为现场观众细细道来。为了能更好地推介自己的家乡,患有腿疾的她一路过关斩将,变着法子为大家讲述西庄的人文历史、美食小吃,最终代表县残联闯进了决赛。

  “初赛的时候,我用1分钟简要介绍了我们西庄村;复赛时,我唱了一首《三国演义》主题曲,为啥要唱这首歌,因为三国故事中的名医华佗,可是我们村记录在宗谱上的老祖宗呢!”提起自己的比赛经历,华燕打开了话匣子。古树下乘凉,楼阁里听雨,衬着舞台后方的大屏幕,社屋潭波光粼粼,村道边垂柳依依,这座近千年的古村落,就在她的一声声“吆喝”中,褪去历史的尘埃,有了缤纷色彩。

  台上正热闹,台下咿咿呀呀的也不冷清。

  “我爱这里青山绿水,我爱这里的蓝天白云,谁说这里是患里,谁说这里土地贫瘠?这里是桐庐的香格里拉,这里是一方的人间仙境。”后台的排练现场,凤川街道的黄水晶老夫妻俩正在“复习”。三源老家之美早已深深地刻在他们的脑海中,如今,他们要通过自己的现身说法,把这份独特的美分享给更多的人。

  在桐庐教授外语的美国人Neil,坐在观众席上看得津津有味,他从初赛一路追到决赛,用眼睛和耳朵记录下美丽乡村的点点滴滴。“每个村都有自己的‘绝活’,横村镇有针织秀,瑶琳镇有武术,畲族有歌曲,桐君街道有越剧,大家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传递乡村的美,感觉太赞了。”作为“忠实粉丝”,稍后他还要上台友情客串一把。

  “古人说‘酒香不怕巷子深’,但是在如今的年代,好酒再香,也要勤吆喝。美丽乡村金牌推介人比赛就是通过村民之口,叫响乡村之美,让更多人认识桐庐、爱上桐庐。”活动主办方之一的桐庐县电视台相关负责人道出了初衷。

  剪不断,故土情

  日新月异的村庄风貌,不仅引发了村民们发自肺腑的歌唱,也让不少漂泊于异乡的游子选择重回乡土。分水镇选手俞莹萍就是其中一位。

  和大多数年轻人一样,大学刚毕业时,俞莹萍也一心想着在外“闯一闯”。可是异乡的生活并不如原先想象得那般好,“在上海工作的3年里,耳边陌生的上海话,总让人觉得没有归属感,我常常怀念桐庐的乡音。”带着这份渴望,2013年,俞莹萍义无反顾回到桐庐,回到自己的故乡儒桥村。

  在她看来,儒桥始终保持着自己的古朴之美,大小雏源水清澈透亮,百年古桥依旧。而经过美丽乡村建设后的儒村,街巷整洁、村民其乐融融,凤凰谷山庄、儒客居民宿、千亩茶园、凤市古街的杭派民居等乡村旅游项目悄然而起,较之从前更有活力、村民也更加富裕。

  每当看到家门前的那条柏油路,俞莹萍就感觉像是在做梦:“小的时候,这还是条泥路,半米宽不到,只够一辆三轮车过去。现在,三辆大车并排过都不嫌挤,沥青刷了一遍又一遍,阳光下一照,亮得像面镜子。”

  山乡巨变,连外乡人也循声而来。

  “寻幽,听一曲一曲歌谣,倒不如听听泉水流,放空,就到金牛金牛,心就像白云一样空。”城南街道的90后选手罗孙一鸣作词一曲《惜别金牛》,串起了金牛村的片片风景。5个月前,从老家宁波拎着行李踏上桐庐的那一刻,罗孙一鸣就知道自己没有来错,“看着整洁如新的街巷,秀丽的富春江,青山绿水间精致的养生山庄、精品民宿,我就知道,这里是我梦寐以求的地方。”

  从2011年起,桐庐的美丽乡村建设便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2013年,成为省里全域旅游试点县后,桐庐进一步推出美丽经济建设“四个有”战略——乡乡有民宿经济、乡乡有村落景区、乡乡有特色产业、乡乡有电子商务,要打造美丽乡村的“升级版”,村落景区的三年行动方案也于同年出台。

  在这股“美丽”热潮中,荻浦花海、深澳明清古建筑、环溪莲文化、合村乡生仙里景区、富春江慢生活区……村落景区一个个兴起。3年实现2个4A村落风景区、5个3A村落风景区、15个2A村落风景区的目标也已经完成大半。

  这种美,撬动了乡村旅游的发展。2015年1月至11月,桐庐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079.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07.32亿元,其中乡村旅游接待619.7万人次,同比增长29.9%,乡村旅游收入3.64亿元,同比增长50.69%。山清水秀的各个村庄,不仅让村民们鼓了钱袋子,也推动整个县域走在绿色发展的道路上。

  停不下,吆喝声

  “村道宽敞通达,牌楼、新式民居一个接一个起来;日头下,村民坐在翙岗古街的塘口闲聊,孩子则在巷子里戏耍打闹;入夜了,村里大妈在凤联公园里,和着曲子跳排舞……”此次决赛冠军、翙岗村村民华晓丽的描述,让人仿佛回到了那个炊烟袅袅的古村,回到那一片乡愁中。

  评选告一段落,吆喝的故事却还在继续。正如华晓丽所说,宣传美丽乡村,更大的舞台还在台下。

  “全域旅游,要的就是全民参与。光靠举办一两次金牌推介人比赛,或是做一两部宣传片,无法支撑起全县村落景区的宣传。接下来,我们还将对村落景区进行提升,打造‘国家乡村公园’,光靠传统的宣传肯定不够。”县旅游委员会方新东主任这样说道。

  据他介绍,这两年,桐庐县通过各种形式对外推介,比如在县官方微信“桐庐发布”、官方旅游网站上发布相关资讯,外出招商时把美丽乡村“推销”出去。但是这种推介侧重桐庐整体品牌,少有对具体的村落进行宣传,而且推介的形式也缺乏生气,传递不出原汁原味的乡土特色。

  “关键还是要村民参与,”方新东说,“一来人多力量大,宣传力度更大;二来,村民生于斯,长于斯,哪里的小巷最美,哪个阿婆的糊麦馃最好吃,他们都‘门清’!”

  方新东表示,县旅委今年要做的一件大事,就是牵头建立金牌推介人的长效工作机制,“先对金牌推介人进行技能再培训,让他们融入到桐庐各个村落文化中,跳出自己的家乡,为全域景区进行推介。等这批人成了老师傅,就得传帮带,让每个村民都‘身怀一技’,最终形成村民本地服务的品牌。”

  不久的将来,当你走进桐庐的村里乡间,会听到来自四面八方的美丽乡村吆喝声。村民笑意盈盈,指着东面阿婆家的冻米糖,西面老街里的民宿,南面莲花池边的木雕长廊,告诉你,最美便是乡村。

 

标签: 桐庐 责任编辑: 冯一伦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