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浙江社会舆情年度报告》总体满意度比例图
浙江在线杭州1月13日讯(浙江在线记者/张冰 编辑/陈健)浙江人幸福吗?对2015年的生活满不满意?1月13日,浙江省舆情研究中心发布“砥砺前行看浙江——2015年浙江社会舆情年度报告”。从价值认同、信心状况、信任指数、安全感受、生活感受五大方面抽样调查,分析浙江民众在2015年的生活体验和满意度变化。
数据显示,约90.5%的受访居民对目前生活表示“满意”,群众幸福感较2014年有所上升,群众精神生活满意度也处于较高水平。同时调查也发现,较多浙江人对医疗和养老的满意度偏低;对食品、药品、生态安全问题依然关注;经济较发达的杭州、宁波、温州地区,居民生活的总体“安全感”得分反而落后,或许存在“大城市病”。
9成以上浙江人满意当前生活
8成以上受访者认为“腐败在减少”
在“生活感受”调查中,有约90.5%的受访居民对自己目前的生活状况表示“满意”或“基本满意”。与2014年相比,满意度上升约1%。我省居民的精神生活满意度也处于高位,平均值达到80.7%,较2014年提高了2.3%。
浙江工业大学副教授许伟杰表示,这说明“两富、两美浙江”建设成效显著,浙江人民不仅对物质生活满意,对精神文化生活的幸福感同样很高。伴随着更高水平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步伐,浙江群众的幸福感仍在不断提升。
同时,浙江公众对政府工作作风的肯定性评价呈较快增长:2015年对干部工作态度的满意度为77.0%,比2014年提高约4%。有84.1%的受访者认为腐败行为在减少,对反腐倡廉有较为明显的信任提升。表明我省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取得明显效果,得到广大群众的衷心拥护。
经济发达城市“公众安全感”更低
“大城市病”需要关注
调查显示,浙江各地的满意度存在差异。以家庭收入、社会治安、生活环境、精神生活、医疗、教育、养老7个权重指标进行排行:湖州居民满意度领跑全省,其次是嘉兴、衢州、绍兴、宁波、杭州,而温州连续两年成为满意度最低地区,值得重视。
而在“公众安全感”排行上,丽水、台州、湖州、嘉兴得分靠前,杭州、宁波、金华、温州反而排名“垫底”。为什么人口规模和经济总量排名靠前的城市,安全感和满意度反而落后? 课题组分析:随着城市规模扩大、人口增加,“大城市病”问题增多,交通、医疗、教育等方面的供需关系更趋紧张,成为影响居民社会安全感和满意度的重要因素。
食品、药品、生态、交通安全“难放心”
医疗养老满意度“不及格”
“公众安全感受”调查显示,浙江居民的整体“安全感”处于较高水平,多数受访者对政府保障能力和社会保障体系持肯定态度。安全感受良好的比例达到97.7%,比2014年提升3.9%。在“发生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对政府处理能力是否放心”的提问中,84%居民表示“放心”或“基本放心”,只有16%的人表示不放心。
浙江工业大学教授吴伟强表示,这说明近年来“平安浙江”建设成效显著,公众整体安全感仍然保持良好的上升势头,浙江居民对政府的应急处置能力比较信任。
不过,公众对食品、药品、生态、交通等方面存在忧虑:只有14.1%的人对食品表示“放心”;只有16%的受访者认为药品安全;且只有18.1%的人认为生态环境安全,比例都较2014年有所下降。还有51.4%的受访者对道路安全表示担忧,有68.2%的人担心出门会碰到各种交通事故。此外,只有43.6%的受访者对医疗状况表示“基本满意”,对养老的满意率也没有超过60%。
“安全感受”课题组认为,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和人们对生活品质追求提高,供给和社会需求之间存在紧张关系,医疗、养老已成为普遍的社会问题。
30至49岁中青年“比较累”
高收入群体或有“富裕焦虑”
生活压力调查还发现,30至39岁年龄段有65.1%的受访者选择“比较累”,40至49岁年龄段有63.6%的人选择“比较累”,中青年人群显然压力感最强。而他们的家庭压力仍来自“老三样”:买不起房子、孩子读书压力大、收入低。同时调查还显示,目前在读的大学生人群,高达32.4%的比例不愿意工作,说明一部分“90后”对毕业后的工作和生活压力存在恐惧心理。
还有数据显示,高学历人群生活满意度相对偏低。对家庭收入完全满意的研究生以上学历群体只占17.1%,远低于平均满意度值29.9%。年收入20万以上的高收入人群“平常休息时间更少”,更容易发火,产生小摩擦,说明其日常心理焦虑高于其它收入群体,“富裕焦虑”可能成为常态。
404 Not Found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