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郡县治,天下安”。县委书记、县长是基层执政者,听民意、知民意。他们既是执政者,又是人大代表,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在工作中解决问题。他们深入基层,认真履职,撰写议案建议。今起,浙江在线推出特别策划——书记县长访谈录,听取他们的“议案建议”,反映百姓之声。
浙江在线杭州1月26日讯(浙江在线记者/陈铖 编辑/陈健 马丽红)垃圾分类,许多城市没能做好。但在金华市金东区的450多个村庄,却已成为现实。从2014年开始,金东区试点农村垃圾分类,短短两年时间,获全国点赞。
环境改善同时带动经济发展,使“十二五”期间,金东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农民纯收入年均增长15%。实现产业结构调整最快、新型城镇化步伐最大、城乡面貌变化最显著、人民群众获得实惠最多……
省两会期间,浙江在线记者专访省人大代表、金华市金东区区长施美红。寄语2016,施美红写下“绿色、赶超、美丽金东”三个关键词,解析小区县的绿色发展之道。
450多村开展垃圾分类
“金东模式”成全国样板
金东区的垃圾分类方法很简单:只分“可腐烂”和“不可腐烂”两种,却收获奇效。过去“一场大雨、一河垃圾”的景象不再出现,房前屋后不见污水横流,苍蝇蚊子成了村里“稀客”,白色污染也没了踪影。
金东区的环境有多好?施美红举例说:去年夏天,来自14个国家25所高校的学生、教授到金东锁园村体验生活。出于对环境的自信,施美红全程安排露天自助餐。
“那时候天气已经很热了,但整个用餐过程中大家完全不用担心苍蝇、蚊子来干扰,足以证明金东的农村环境有了切实改变。”施美红说,环境改善主要归功于金东区首创的“垃圾两级四分法”。
“两级四分的第一级,是农户把自家垃圾按照‘会烂的’和‘不会烂的’分成两类。第二级由垃圾分解员再把‘不会烂’的垃圾分成‘可以卖的’和‘不可以卖的’回收资源。”施美红介绍,农村老人、妇女和孩子居多,文化程度不高,用两分法通俗易懂,符合农村实际。
去年10月,垃圾分类的“金东模式”经人民日报官方微信推送,获点赞转发1600多万次,走红全国。最先被媒体报道的两只垃圾桶,也被网民亲切地称为“中国最好垃圾桶”。
“城里的垃圾分类都没实现,金东农村实现了,这是我们金东老百姓最自豪的一件事!”施美红表示,“金东模式”还在继续升级,金东区二环线以外450多个行政村已经全面开展垃圾分类,不但配备了600多辆垃圾车,还建成了300多座太阳能堆肥房,垃圾分拣员队伍扩大到600多人。
综合实力获最大提升
人民群众得“最多实惠”
以环境改善为基础,“十二五”期间,金东区的经济民生也取得了极大进步。
施美红用5个“最”字概括:综合实力提升“最大”。“十二五”期间,金东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财政总收入实现三年翻番;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5%。
产业结构调整“最快”。以农村为主的金东区,实现了从“没有城”到“有城”的转变,服务业占GDP比重达到43.7%。
城镇化步伐“最快”。城镇化率提高到56%,7.25万农民参加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 4.32万人转入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城乡面貌变化“最显著”。全区累计拆除违法建筑337万平方米,被评为省级“无违建”先进区。
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分别提高43.3%和90.7%,家庭人均年收入4600元以下贫困现象全面消除。
施美红自豪地说,金东区已经建成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295家,实现居家养老全覆盖:“我们‘统分结合”的居家养老模式,还被评为全国十大养老模式之一,获得国家民生工程示范奖!”
争当赶超发展排头兵
打造“美丽金东”升级版
“如果说‘十二五’我们打好了基础,那‘十三五’就要出更好的成果。”施美红说,金华城市向东发展的趋势已成定局,使得金东区赶超发展的态势全面显现。
在施美红眼中,“十三五”的目标非常明确:持续推进卫生整治、 三改一拆、五水共治,打造“美丽金东”升级版。同时推进美丽乡村全域化,促进“物的新农村”向“人的新农村”转化。
经济上,则抓住浙江省第四大都市区加快建设的机遇,乘势而上,顺势而为。
“着力解决金东主导产业不够强,增长质量不够高的短板,推进全域统筹,城乡一体,着力推进绿色转型发展。”施美红信心满满: “我们的干部经过十二五大发展的历练,干事创新的激情和氛围已经形成。”
“总的来说,要确保提前实现四翻番的目标,能够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争当金华赶超发展的排头兵,绿色发展的示范区、城乡一体的先行区。这三句话是十三五金东发展努力的方向。”施美红说。
404 Not Found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