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浙江新开局-2016浙江两会
共享荣光-浙江在线新闻中心2015年终盘点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杭州 正文
信息经济、服务经济双轮驱动 杭州:万亿背后的供给侧改革
2016年01月30日 07:58:21 来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浙江日报记者 俞熙娜 陈文文 见习记者 唐骏垚

  2015年杭州“云栖大会”现场展示的高铁车体焊接打磨系统。(资料照片)魏志阳摄

   浙江在线01月30日讯 (浙江日报记者 俞熙娜 陈文文 见习记者 唐骏垚)奔跑多年后,杭州跨过万亿GDP门槛。

  最近,杭州市统计局发布,2015年杭州市GDP达10053.58亿元,同比增长10.2%。这意味着,杭州成为浙江首个、全国第十个迈进“万亿”方阵的城市经济体。

  10.2%,这不是杭州GDP的最高增速;GDP破万亿,杭州也不是全国唯一。其真正的解析价值在于,这是在经济新常态下、杭州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的高起点上实现的;其背后,折射出整个“十二五”期间杭州经济的提质增效,即:GDP年均增长9.1%的中高速与增长质量的日趋中高端。

  服务业成为最大推手

  杭州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为58.2%,接近发达国家水平。正是因为服务业领跑,杭州才能实现经济换挡不降速。这也标志着杭州的产业结构调整已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

  杭州万亿GDP背后最大的推手,是服务业。

  一组数据显示,2015年,杭州第三产业增加值达5855.29亿元,增长14.6%,高于全国,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为58.2%,这是接近发达国家水平的标志。

  杭州经济,以“服务经济”为标志,以文化创意、现代金融、信息服务、商务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为支撑。电子商务、旅游业和金融业增加值分别增长34.5%、12.8%和15.2%,全都跑赢了GDP增速。“可以说,正是因为服务业领跑杭州,我们才能实现经济换挡不降速。这也标志着杭州的产业结构调整已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杭州市统计局副局长应利丹说。

  服务业做对了两组加法:一是无中生有,二是有中生新。

  无中生有,且看杭州的文创产业。动漫之都、休闲之都、电子商务之都……杭州有很多别称,2015年又增加了一个:文化创意之都。文创产业成为杭州最新的一张金字招牌,并以20%的增速大步向前。“文创+资本”,是这片土壤的特色,截至2015年底,杭州市共有23家文创企业上市,13家挂牌新三板。

  有中生新,杭州经济的“一号工程”,信息经济就是活生生的例子。杭州拥有诸如海康威视、阿里巴巴、华三通信等一大批信息制造和信息服务企业,在一号工程的带动下正在释放更大的能量:华数云打造全国领先的数字媒体云、华三云参与建设全省政务云,还有思科中小企业服务云、海康萤石云,占GDP23%的信息经济,造就杭州经济加速度。

  传统经济更是求新求变。生产纺织印染助剂起家的传化,带着“传化物流”出现在世界互联网大会现场;生产电表闻名的华立,现在触角深入先进制造、生物医药领域;从事丝巾制造的万事利,已然成为文创新势力的代表并开始涉足金融领域。2015年,杭州规上工业新产品产值4472.21亿元,新产品产值率35.2%,创历年新高。

  回到发展最初的原点,万亿GDP的杭州,老百姓是怎样的一种获得感?

  生活在杭州,你可以免费逛西湖、逛博物馆,不愿意开车,公共自行车随处可借;嫌带现金麻烦,打车、吃饭、买菜都能刷支付宝;退休的大伯大妈,常常为每年以10%递增的退休工资欢喜;至于人们最关心的就业问题,套用宁波大学混血姑娘“Negar Kordi”的回答:杭州究竟好在哪?这是一个找工作最容易的地方。有数据为证:2015年,杭州新增城镇就业人员28.79万人。经济的快速发展,最终为城市生活品质的提高提供最坚实的后盾。

  当杭州成为“杭州都市圈”

  GDP破万亿下的杭州,带动周边地区发展成为杭州本身继续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杭州将从虹吸效应向辐射效应转变

  以西湖为圆心,向外辐射180公里,这是杭州都市圈。杭州、湖州、嘉兴、绍兴四市,在此圈内抱团发展。

  一开始,湖州、嘉兴和绍兴三市,作为杭州产业转移承接者角色出现,接收杭州“溢出”企业。“临杭工业园”“临杭工业带”这样打上明显烙印的产业园区,出现在湖嘉绍三地。

  然而这样的“抱团”梯队,另外三地成就杭州的意味更强烈一些。四城之间仍有隔阂。随着“1小时交通圈”以及高校机构和金融资本的陆续布局,杭州都市圈“同城效应”越来越明显,这和四地的融合紧密度是分不开的。

  在省信息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首席专家、研究员潘毅刚看来,GDP破万亿下的杭州,带动周边地区发展成为杭州本身继续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杭州将从虹吸效应向辐射效应转变。”之前杭州集聚了全省乃至全国的资源、人才等要素,以阿里系、浙大系、海归系、浙商系“新四军”为主的一大批高层次技术人才和高新技术企业聚集在杭州,都市圈,则成为杭州这些要素的扩散层。

  湖州德清,一个很明显的变化是,随着长三角金融后台基地的落户,已成为都市圈金融产业链上的重要一环。“都市圈内的各个城市,不是一种竞争性关系,而是分工协作,且分工更加细化,更有利于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潘毅刚认为,未来杭州必将成为区域性的金融中心、创新中心。

  在驱动湖嘉绍三地协同发展的过程中,交通网络是基础。2015年8月27日,在湖州召开的杭州都市圈市长交通专题会议上透露,“十三五”期间,杭州都市圈将完成投资约4000亿元,涵盖铁路、公路、水运、枢纽、智慧交通5个方面,打造“一个半小时交通圈”。

  在铁路方面,杭州都市圈共规划9条城际铁路。其中,杭州城区到富阳、临安、海宁、柯桥的4条城际铁路已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同意。杭临线、杭富线已开工建设,杭州至海宁、柯桥的城际铁路也将于今年上半年开工。此外,规划中还有向诸暨、安吉、德清、桐乡延伸的4条线,外加1条连接南浔、桐乡、海宁的连接线。

  都市圈内的城市有各自使命。“杭州这个增长极,创新发展是方向,周边城市,待交通等配套设施建好之后,主要是往制造、生产方面走。”潘毅刚称。

  G20重塑杭州国际化坐标

  迈上万亿GDP新台阶后,如何提高杭州城市国际化水平,成为摆在杭州面前的最大课题。这是杭州基于自身实际的一次重新定位,要求杭州必须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构建国际新坐标

  今年9月,杭州即将承办G20峰会。这一次,杭州将站在世界舞台的中央。

  迈上万亿GDP新台阶后,如何提高杭州城市国际化水平,成为摆在杭州面前的最大课题。这是杭州基于自身实际的一次重新定位:从长三角地区打造世界级城市群的国家战略定位,到浙江省对杭州打造世界名城的战略要求,都要求杭州必须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构建国际新坐标。

  “城市国际化,首先要从产业结构高端化破题。”潘毅刚说。能源资源的匮乏、劳动力成本的上涨正在削弱杭州传统制造业的国际竞争优势;信息经济还要更强,有效供给尚嫌不足,能在世界上叫得响的国际商业品牌更是屈指可数。“西子奥的斯3.6分钟造一部电梯,余杭的比亚迪和长江新能源汽车先后下线,杭州需要产生更多像这样能主导行业标准的引领性企业。”

  对于如何提高在全球城市网络中的能级,杭州已规划好路径:借办好G20、亚运会战略机遇,发挥“两区”建设叠加优势,积极参与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打造“网上丝绸之路”战略枢纽城市;同时以杭州都市经济圈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为载体,主动融入国家“长江经济带”战略。

  “杭州城市国际化,还必须提升国际化的软硬环境,包括建立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加快教育、医疗国际化步伐,加快杭州国际空港枢纽建设等。”省体改研究会副会长卓勇良说。

  改变已经开始。G20峰会的到来则成为推进城市国际化最好的“催化剂”。眼下,600多个项目正在全力推进,包括市政交通基础设施、街容整治、通信保障、供水供气改造等。一个“脱胎换骨”的美丽杭州很快将会展现在我们眼前。

  “世为迁流,界为方位。”700年前,马可·波罗初次踏上杭州这片土地时,就称赞这是“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天城”。而今,这三吴都会、自古繁华之地,正在开启一段全新的征程!

  万亿之后杭州经济怎么走

  继G20峰会花落杭州后,这个城市又一次成为焦点——全市经济总量迈上万亿元新台阶,成为全国GDP超万亿城市俱乐部的第10个“会员”。“十二五”这五年来,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杭州居然还能先抑后扬,以全国同类城市数一数二的增速再展雄风,实属不易!

  造就今天这般成绩的,虽然离不开历史的深厚积淀、过往的百般努力,但形成这一带有转折性意义的新变化,还是仰仗以信息经济、智慧应用为核心的新经济之异军突起、渐成气候,以及相应的“两创”动能转换。跨越万亿门槛,只是意味着下一轮拼搏又将起步。不需要盯住成绩单心中窃喜,更不能躺在功劳簿上高枕无忧。其实,杭州的转型发展才刚刚起步,新经济不过是方现雏形,何况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国内经济增长下行,今后的区域发展更将是经济、社会和治理“三位一体”的综合竞争力之角逐,杭州的当务之急,似应紧紧抓住稳中有进、进中向好的难得转机,借助于G20峰会、亚运会、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罕见“长风”,从产业、城市和体制三个维度全面转型、再接再厉,力求铸就新的更大辉煌!

  一是产业升级:壮大以智慧应用为核心的服务经济。重点是在加快新一代网络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与医药、新能源汽车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发展电子商务与跨境电子商务、金融服务与互联网金融创新、休闲旅游与健康服务、文化创意与工业设计等新兴服务业,推动形成以网络数据为载体的智慧应用,加快实现杭州经济形态从制造经济向服务经济的大跨越。

  新常态下杭州制造经济发展,需要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广泛应用网络智能技术来支撑制造经济的智慧化升级。结合“四换三名”“智能制造”等工程的深化推进,推进滨江、大江东、下沙、城西等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的协调建设,并将重点集中到网络设备和智能产品、物联网产业、智能控制系统和应用电子产业等领域。

  服务经济不仅是一种相对种植经济、制造经济而言的新经济形态,更在于它要求建构一种以人力资本为基本要素,以科技、创意、服务为基本组成,以信用及其所需体制机制、文化价值健全为基本保障的新经济发展模式。同时,还需要优先重视公平高效的市场治理机制建设、充分有效的产权保护、开放活跃的思想市场维护,及其所需的理念创新、制度重塑,来形成一套有别于制造经济时代的新的政府管理理念与制度。

  二是城市发展:育强国际化现代都市功能优势。随着用地成本、劳务成本、商务成本等难以逆转地增加,杭州若仍主要仰赖传统成本优势,则城市发展道路将可能越走越窄。新常态下杭州亟待在科学维护好合理成本优势的同时,理性地把城市发展主要依托从成本优势转向功能优势,借助智慧城市、生态城市和杭州都市圈等载体的建设与发展,以保障杭州在新一轮国内外城市及都市圈竞合发展中占据有利位置、保有可持续发展动力。

  杭州需着重加快形成以下三大优势:一是人才与人居功能优势。包括多元的人才储备与高效灵活使用的环境、便捷友好的国内外高端人员交流与服务提供、舒适温馨的人居与休闲环境、国际一流的高端教育与医疗服务提供、优质友善的创业与成长环境等;二是商业与商务功能优势。包括国际化的电子商务与互联网金融服务、国际化的展示与贸易服务、发达的现代商务业及服务提供、多元的现代金融服务、便捷高效的物流配送与通关服务、丰富活跃的科技创新与时尚服务等;三是行政与政务功能优势。包括简便宽松的商事登记与管理、高效中立的现代仲裁体制与服务提供、清正廉洁的政务环境与司法环境、公开透明的知识产权保护与信用社会建设等。

  三是制度变革:构建引领新常态的治理体系。制度变革包括了创新驱动发展的动力机制形成、社会公平正义的表达与协商、宽容进取文化的培育与成熟等。但对杭州这种力争处于全国重要城市前列的新兴大都市而言,最重要的是要以政府自身改革为核心和突破口,优化上下层级及与周边城市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快构建形成现代化的治理体系,这将从根本上决定杭州未来发展的前途和命运。

  过往杭州与硬实力建设为主相协调的制度安排,更多是带有过渡性的。如在公共产品和服务、社会管理上,较为强调政府主导型的管理;无论是产业还是城市发展,数量型规模扩张冲动强烈,等等。

  今后杭州与软实力竞争为主相协调的制度安排,需更加适应国际化的规则、更加适应市场决定性作用的导向、更加适应信息化发展的步伐、更加适应城市化健康发展的需求、更加适应多元化群体利益包容性发展的趋势。政府需主动承担好制度供给者角色,构建形成一整套有利于城市精明增长和柔性发展,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以切实经由转型发展而达致科学发展的理想境界。

  新常态下杭州的新发展,大力度推进产业升级是基础,高水平育强城市功能是依托,可持续深化制度变革是保障,三者呈鼎立之势,缺一不可。我们坚信,乘长风破万里浪,明天的杭州更美好!

  (作者为区域经济研究学者)

标签: 杭州|供给侧改革 责任编辑: 金斌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