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2月04日讯 (浙江日报 廖小清)档案,本是一份神圣而严肃的记录。干部档案则更为严肃,是干部个人经历和发展的重要印证,也是组织选人、用人的重要依据之一。倘若干部档案出现造假,既败坏干部的个人形象,又扰乱组织选拔任用干部秩序,更影响整个干部队伍的纯洁风气。
据中组部透露,从2014年10月开始在全国分3批部署开展干部人事档案专项审核工作。目前,第一批即省管干部档案专项审核工作基本完成,共补充档案材料14.5万余份,更正2.5万余人的档案信息,420人因档案造假受到组织处理或纪律处分。
中组部开展干部人事档案专项审核十分及时和必要,是整治不正之风之举,也回应了公众期待。近年来,虽然有关部门一直在查处干部档案造假行为,但造假仍不时发生,真可谓“年龄越填越小、工龄越填越长、学历越填越高、身份越造越假”。究其原因,有的是为了早提拔、晚退休,还有的是少数领导干部违规操作、任人唯亲所致。
试问,一个干部如果对自己的档案都做不到诚信如一,对群众、对国家的事业能做到诚信吗?“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中明确要求干部“做人要实”,对党、对组织、对人民、对同志忠诚老实是干部最基本的要求。
思想是本,制度是末,管理到位才能更好促进思想自律。如果说,干部档案造假的主观原因是少数干部“三观”不正的话,那么客观原因就是个别地方干部档案管理不严、干部选拔制度执行不到位。从这些被查出的干部档案造假行为来看,背后或多或少都有各种利益关系,甚至还有少数领导干部越级插手人事档案的管理,而且档案造假的成本和代价并不高,且相对较难被发现,所以这类行为才会屡禁不止。
要从根本上遏制干部档案造假,既要强化干部的自觉和自律,更要严格选人用人制度。在干部的选择任用上,不仅相关部门要擦亮“一双眼睛”,加强对干部的考察和了解,还要利用好集体的“多双眼睛”,多视角、多侧面、多层次识别一个人,通过大家的火眼金睛来尽量避免产生考察失真现象。同时,在看重干部履历的同时还要注重工作实绩,努力营造选贤任能的良好氛围。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404 Not Found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