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砥砺奋进浙江新开局-2016浙江两会
共享荣光-浙江在线新闻中心2015年终盘点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政经新闻 正文
“黑臭”没了,杭州“问政河长”现场为何依然“火药味”十足
和睦港能否常葆岸绿水清
2016年02月06日 04:06:36 来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记者 钱祎

   浙江在线02月06日讯 (浙江日报记者 钱祎)2月5日,本报与省治水办联合推出的“问政河长”系列互动访谈活动再次聚焦杭州江干区。这次,有6瓶水置于台上,5瓶和睦港河水、一瓶矿泉水,水清澈无味,河水和矿泉水难辨,一块块“满意”牌被高高举起。

  3年前,杭州市“公述民评”面对面问政时,江干区和睦港附近的一位居民取来了一瓶河水,分7杯送上台,水色深且难闻,在场的人纷纷摇头。

  和睦港经过两年多时间的综合治理,旧貌换新颜,一举摘掉了“黑臭河”的帽子。不过,收获掌声的同时,问政现场依然“火药味”十足,居民们更关心:“河水水质今后还会不会反弹?”随之抛出一个又一个问题,等着河长们一一回应。

  一问:治水成效还能更进一步吗?

  明亮的演播厅里,一红一蓝两块牌子被发到了现场观众的手中,这两块牌子,分别代表“满意”与“不满意”。

  大家惊讶地发现:问政台上有了6瓶“奇怪”的水,“可以打开盖子闻一闻”,主持人指了指瓶子说。

  居民代表们一个个伸长了脖子,同样的透明瓶子、白色标签,瓶内水很清澈,用肉眼根本看不出有什么差别。两位现场评论员、浙江广电民生FM996主持人叶锋和浙江工商大学教授郑晓东拧开盖子,仔细闻了闻,摆摆手说:“都没有任何味道。”

  “这6瓶水中,有5瓶是刚采样取来的和睦港河水,另一瓶是普通矿泉水。”主持人接着介绍,在几年前,和睦港还是杭州一条出名的“黑臭河”。附近居民路过时,都要捏着鼻子。一些住在河边的居民,夏天甚至被熏得连门都不敢开。

  和睦港流经下城、拱墅、余杭、下沙、江干等地,是杭州城东配水、防汛、排涝的骨干河道,但流域内城中村集中,污水直排严重。

  问政现场大屏幕上滚动播放的对比照片中,治理前的和睦港河面上漂浮着大量垃圾,河水呈墨绿色;如今的和睦港河水清澈,两岸郁郁葱葱。

  “和睦港的黑臭已经消除,但从治水成效来看,还有一些水质指标要求达不到Ⅴ类水。”和睦港街道河长李作钦说,“和睦港水质离Ⅳ类水、Ⅲ类水还有差距。”

  和睦港区级河长、江干区副区长沈燕俊说,“接下来,我们还需要做很多工作,比如采取生物治水等办法,希望进一步提高和睦港的水质。”

  二问:光靠几位河长管得过来吗?

  “对和睦港的改变,大家满意吗?”主持人问。看到一块块举起的红色“满意”牌,沈燕俊脸上露出了笑容。

  对于这一点,坐在台上的和睦港一级支流八号港保洁员季伟林最有发言权:“以前清理河面卫生时,捞到最多的是尼龙袋,最恶心的是大便。1.4公里长的河道支流上每天能拉走两车垃圾。”

  当时季伟林戴上口罩,还时常会干呕不止。而现在,被问起每天的工作量时,他笑笑说:“口罩早就不戴了,垃圾拉半车足够了。”

  和睦港江干段全长4.21公里,处于河道最末端,相当于一个“排污口”。“这么复杂的一条河,光靠你们几个河长管得过来吗?”现场有人发问。

  “我们也是一步步地摸索,治理经过了3个阶段。”沈燕俊作了个形象的描述:最早的治水“1.0版本”是“一河一长”制,也就是区、街道、社区三级河长制;进化的“2.0版本”是“治水五人组”,增加了河道警长、民间河长联动;现在的“3.0版本”是“5+2”综合治水团队,把河道保洁员、河道观察员也纳入其中。

  2015年4月,杭州江干区公安分局和区环保局办理了一起典型的环境污染案件,3名开印染作坊的嫌疑人将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入地下管线,被依法行政拘留10至12天。“线索是河道保洁员发现的,这就是‘前哨’的作用;而河道警长的介入,让治水有了执法保障。”

  三问:“黑臭河”如何防止再戴帽?

  虽说,如今和睦港已摘掉了“黑臭河”的帽子,但身处问政现场的河长们可一点也不轻松。

  “现在水好了,以后还会不会变差?”“沿河居民习惯怎么改?”……一个个问题如连珠炮般袭来,在回答、讨论的“交锋”中,碰撞出了思想的“火花”,现场摩擦出了不少“金点子”。

  观众席中时不时爆发出掌声,让评论员叶锋感触颇深。他表示,只有老百姓都自觉参与进来,才能维护好来之不易的阶段性治水成果。”

  “为什么我们的水从原来的清变成了臭?关键在源头。源头在哪里?在制造者。制造者是谁?还是我们民众。要有一个‘清净在源头’的理念宣传,让每个人都成为源头治水的参与者、执行者。如果每个源头都不制造污水,就不怕它重新‘黑臭’了。”一位居民代表说。

  这一席话,又引来一波热烈的讨论。“再设个信息员、劝阻员。”“‘小河长’参与进来,让一个小朋友带动一个家庭。”“启动多方奖惩问责联动机制,让不经意间会排污的人也去管理河道。”……评论员郑晓东提出,建立一个微信群,把二维码印在河长公示牌上,让大家可以随时拍照上传,提高问题交办、落实和反馈效率。

  听到这些,几位河长当即表示“回去后马上落实”。

  这时,人群中响起一个声音:“各位河长,还记得我吗?”一位女士双手紧握话筒,“谢谢大家,让我们的清水回来了!”在2013年杭州市“公述民评”面对面问政现场,正是这位女士把和睦港河水送上了台。如今,她的声音中难掩激动。

  “当然记得,这瓶水还在我的办公桌上放着呢。”杭州市“五水办”专职副主任、市环保局副局长徐青山站起来,“那瓶水我会一直放着,时刻警示我们,不能让水再黑回去。”

标签: 治水 责任编辑: 冯一伦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