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浙江新开局-2016浙江两会
共享荣光-浙江在线新闻中心2015年终盘点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宁波 正文
“招工兼职”网络诈骗袭来 想应聘的人一定要注意
2016年02月22日 10:06:44 来源: 现代金报 王莎

   浙江在线02月22日讯 春节刚过,一场场的人才招聘会拉开求职潮的序幕,不少骗子打起了求职旺市的主意。从2月14日至3月底,各类“招工兼职”诈骗也会趁机出动,警方提醒广大求职者,在求职心切的同时,更要提高警惕,当心落入招工诈骗陷阱。民警告诉记者,“招工兼职”网络诈骗途径主要有几种:一种是假借网络兼职、加盟代理的名义,伺机实施诈骗;另一种是求职者在网络求职过程中泄露的个人信息,给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案例一网上兼职刷信誉被骗

  25岁的小英从事金融理财销售工作,闲暇之余她想找份兼职多赚点钱,便在网上发了自己的简历。结果,兼职工作没找到,却招来骗子。

  一位“陈小姐”通过QQ与小英取得了联系,“陈小姐”自称他们公司正在招人做“网络刷信誉”的兼职工作,他们公司是各大网络服务平台授权认证的公司,主要业务是淘宝、1号商城、拍拍等刷网络信誉工作。薪酬方式主要是通过业绩单来赚取佣金……

  短短一个小时的互相了解,小英在聊天中看到了无限的“商机”。随后,小英根据对方的要求,用自己的钱购买一些虚拟物品。

  三单下来,正当小英满心欢喜地计算自己可以赚多少钱的时候,“陈小姐”的电话就再也打不通了。就在这个时候,小英意识到,自己被对方以网络兼职刷信誉工作为由,忽悠走了4860元钱。

  警方提醒:网络的普及,让不少求职者都会通过网上求职。同时,网上的各类兼职也多了起来。刷信誉兼职工作本身就存在猫腻,骗子在发布虚假信息时,一定会提到“高回报”、“收益快”等字眼。这些字眼对于求职心切的市民而言,诱惑力是极大的。要彻底避免上当受骗,最好的办法就是拒绝刷信誉这种作假行为。

  案例二面试后个人信息泄露了

  小李从江西来宁波有段时间了,一直处于无业状态。最近,他突然接到一个理财单位的面试电话。小李也没有多想,准备好就去单位面试了。

  简单的面试后,该单位的面试人员就让小李回家等消息。第二天一位自称“张经理”的人打电话来,说自己在接待领导,急需包个红包给领导,但又不方便直接出面,希望小李能帮个忙,先垫付300元,并汇入领导账户。

  为给“张经理”留下好的第一印象,小李用手机银行将300元钱转入“张经理”提供的银行账户。没过多久,对方电话又来了,还想再借1万元。

  这下小李感觉不对劲了,他赶紧去面试单位找张经理。张经理告诉小李并没有问他借过钱。两人核对手机号码后发现,之前联系小李的“张经理”是骗子。

  警方提醒:求职者在网络求职过程中泄露的个人信息,给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务工人员一定要通过合规的、合法的劳务市场找工作,千万不要随意相信“黑中介”、游击招工者。求职者更不要随意将贵重物品或财物、证件交由他人。一旦发现自己被骗了,要立即拨打110报警。

  六点建议,求职者不妨看看

  除此之外,还有劳务中介和骗子公司一起演的“双簧”招聘诈骗,谎称内部有人的“找关系”招聘诈骗等,诈骗手段形式多样,如何有效预防,求职者要谨记以下6点:

  1、求助于有经验者。外出务工找工作的时候最好与有打工经验的同村、同乡结伴或求教于他们,以少走弯路,不受骗。

  2、不要被街头小广告所迷惑。街头的招工小广告往往以优厚的待遇和工资报酬诱惑急于找工作的人,但这里不乏有骗取钱财的黑广告,民警提醒求职者对这类小广告要慎之又慎。

  3、要通过正规劳务市场或有营业执照的中介所找工作,不要到黑劳务市场找工作,以防钱财被骗。

  4、对于先让交报名费、培训费的招工条件,要提高警惕,防止被骗。

  5、找工作时不要将本人的身份证、暂住证、居住证等有关证件随意交给招工者,防止被骗子所控制,而逼迫交出钱财。

  6、欲租沿街门店做生意时,一定要认真查验出租房屋是否在派出所有登记备案,查清出租人与房屋门店的真正关系,防止有人“空手套白狼”骗取钱财。

标签: 兼职|诈骗 责任编辑: 周舸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