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超 摄
昨天9:48,网友“飞虎”给快报官方微信留言:南山路26号修下水道挖出了一块石碑,不知道这是不是古董?就是刚挖出来的。
“飞虎”说的石碑是在南山路26号附近发现的,这里经营着一家小餐馆,与净寺只隔一条三四米宽的巷子,最近餐馆在改造下水道。
餐馆老板老宋说,餐馆是他从上一任老板那里接手的,发现下水道管子太细,沉淀池太小,正好趁周围路面整治,打算改造一下,开工已经两天了。昨天早上,几名工人挖开了老的沉淀池盖板。
“挖开上面的长方形窨井盖,下面是一块青石板,朝上一面有字,好像是块石碑。”
青石碑最上面从右到左写着“积善堂”,下面是竖写的两个大字“朱界”。石碑长130厘米,宽47厘米,厚7厘米。
老宋和附近居民都说,从来没听说过什么“积善堂”,也没听说附近有姓朱的人家。
“我们饭店才开了两三年,这一任房东是2000年买的房子,再前一任房东已经找不到了。不过看起来,沉淀池肯定是后来造的,原本这家饭店是住人的,当初应该是化粪池,会不会是前任房东从外面拉过来的石板?盖在沉淀池上面正合适。”老宋说。
这块碑打算怎么处理?
“哪来的再回到哪儿去咯,沉淀池砌好肯定再盖回去。”
老宋说完转头走回饭店,马上又折回来说了一句,“如果有哪个部门说这东西有价值,要研究,那就来拉走好了。”
昨天下午3点多,新的沉淀池砌好,青石碑又按出土时的模样,放回了原处。
“朱界”“积善堂”是什么意思?
昨天我把“青石板”的照片分别发给杭州考古所和杭州文史研究会的几位专家,他们看后都确定,这是一块界碑,而且是一处房产界碑,是一种权限或财产的象征,界碑石上刻的“朱界”,表示这是朱姓人家的地界。“这种界碑杭州很多老房子墙边都有,所以还是比较普遍的,不是文物。”
关于“积善堂”,杭州考古所专家认为,目前杭州还没发现与“积善堂”相关的文物古迹,网络上有种说法,胡庆余堂创始人胡雪岩曾在临安“积善堂”做过学徒,但界碑石上的“积善堂”与胡雪岩做学徒时的“积善堂”可能并不是一回事。胡雪岩学徒时期的“积善堂”其实就是药铺,而净寺附近发现的刻有“积善堂”字样的界碑石,也有可能有另外的含义。“净寺附近除了可能有药铺,也可能是针对信徒做慈善而专门修建的募捐类的店铺。”
杭州考古所专家更偏向于另一种观点,即“积善堂”很可能是一个“堂号”,也就是某一姓氏的人家,为了让子孙信守一些礼仪道德而设立的“称号”,“积善堂”也就是想告诉子孙要积德行善。
杭州文史研究会理事丁云川也认同这一说法。
丁云川说,净寺附近发现的这块界碑,有两种可能:第一种是,这户朱姓人家的“积善堂”有可能是他自己开创的,还有可能是这户朱姓人家从外地迁移过来后,为了表明自己的家族“血液”,专门在界碑上刻有“积善堂”,即表示他们朱姓的祖辈“积善堂”堂号,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他们作为“积善堂”后代的一种象征。
净寺旁是否有过一个“积善堂朱家”?
昨天下午,我和丁云川翻阅了大量杭州古代文献,终于在上海图书馆编译的2008版《中国家谱总目》里找到了“积善堂”以及杭州朱姓家谱的信息。
书中记载,杭州朱姓多为朱熹第三子的后代,即为杭州武林派的朱姓始祖,在该家谱的“堂号”目录中,也有“积善堂”的相关记载。
在《中国家谱总目》中,积善堂并非只是朱姓的“堂号”,使用“积善堂”作为家族“堂号”的姓氏共有32个,除了朱姓外,还有孔、包、李、吾等等姓氏。
可惜《中国家谱总目》中并没有关于净寺附近朱姓家族“积善堂”的收录,书中对全国朱姓“积善堂”后代的记录有四处,三处在浙江兰溪,分别在云山街道、水亭畲族乡西徐坞村以及上朱村,另一处在湖北黄冈。
“从这本总目上看,浙江朱姓积善堂祖先都是从宋代迁过来的,最早的是从安徽婺源(现在属于江西省境内)。”丁云川说。
那么,为什么杭州会出现“积善堂朱家”?
丁云川表示现在还很难考证。
“杭州老的城墙在清波门附近,古代净寺这边已经很荒芜了,在这里住的多半都是农耕人家,肯定不会设立界碑,不过到了辛亥革命之后,当时西湖很多风景不错的地方都会拍卖,有钱有势的人家只要花钱就可以买到一块地方,我猜测可能就是那个时候,朱姓积善堂的后代在净寺附近买地建房,然后设立的界碑。能在这个地方买房子住下来,也算是光宗耀祖的一件事了。”丁云川说,“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猜测。”(都市快报)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404 Not Found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