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3月11日讯 (浙江日报记者 朱中仕)“我仰望星空……那无穷的真理……那凛然的正义……那博大的胸怀……那永恒的炽热……让我心中燃起希望的烈焰……”。这是温家宝同志的一首诗歌,充分表达了对人类追求真理的渴望,对践行公正核心价值观念的期盼,读来令人感怀。
一个人有仰望星空的精神指引,未来就会有绚烂存在、激情绽放;一个民族能高奏起昂扬前行的铿锵旋律,未来定充满无限希望。
我们知道,人首先是自然的存在:“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恩格斯),表现为人的工具性存在、利己性和实践性存在,即人类别于动物的第一个历史行动不在于他们有思想,而在于他们开始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
事实上,人世间,“凡为生计所迫,即少卓越可言。”
同时,“人:‘思维着的人的精神’。”(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就是说,人之为人,在于精神。这种精神成长于人的意识,生发于实存。在人类早期,“我对我的环境的关系是我的意识”。后来社会出现了分工,尤其是物质劳动与精神劳动相分离,人类意识便能现实地想象,进而能构建理论、神学、哲学、道德等精神存在:这不仅得益于人类特有的神经生理结构,而且归功于人类进化历程中心灵的不懈追求,故而人是一种目的性存在、精神性存在和超自然的存在。
人是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存在,物质决定精神,但精神力量亦显伟大。近段时间,朝鲜半岛上空密云诡谲。关注中不禁想起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同志讲述的一次生死经历:第二次战役志愿军给养中断,这位老同志所在的部队在零下三十几度酷寒下身着单衣雪作粮,坚守阵地三天三夜,当时唯一支撑力量就是仰望西边星空:那是祖国!那是亲人!
精神伟力战胜了死亡迫力!
上述的精神存在或精神追求类于我国传统文化讲求的“道”。
那么,何谓“道”呢?
用哲学语言讲,“道”是中国哲学的根本范畴之一:“形而上谓之道,形而下谓之器。”(《周易·系辞》)这里的“形而上”可理解为对有形之物或万事情势的抽象,抽象之得谓“道”,通俗地说,就是事物运动的客观规律或曰自然规律。而中国“哲学是关于天人之学,即关于宇宙人生基本问题的研讨”。(《张岱年全集》第7卷)可见,“天人之学”即用“天之道”对接“地之道”安排“人之道”,旨在引导人们确立合“道”的价值观念,践行合“道”的行为选择,建设合“道”的社会生活。
儒家将践“道”之责交给了“士”,要求“士志于道”;同时还希望“君子”为社会做出榜样,示范引领他人:“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刑通型,表规范)。“君子”应心怀德性,胸装规范,要有家国情怀,忧天下之忧;而不能像“小人”那样整天记挂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算计着获利几何。
这里,孔子并非在批评“怀土”“怀惠”,而是在阐述儒家人生价值观的三个层次:一是为了自我,承认“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肯定人的理性存在;二是人我互动,体现在“仁”这一核心理念上,强调人际和谐;三是超越自我,倡导“君子和而不同”,有自己的道义追求和德行标准,允许保持自我。
转换话语时空,现今的这个“道”,就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样的“君子”,就是作为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和中华民族先锋队的共产党员,他们是担当引领社会精神之责的中坚力量。
让我们记住黑格尔说的:“一个民族需要一群仰望星空的人,他们不只是注意自己的脚下。”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404 Not Found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