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3月13日讯 (钱江晚报记者孙雯)最近,杭州的一些书店,在显眼的位置除了常规的新书、畅销书推荐之外,还有了一个特别的专柜。
比如,西湖文化广场的博库书城——关于“工匠精神”的书,被独立陈设,印有书封图片的立式招贴上写着——借此向传统手艺人和手艺创作的人群致敬。
“工匠精神”,这是最近最火的词语之一,正在进行的两会中,它被首次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什么是“工匠精神”?
先来翻翻这些书吧——
在这特别的陈列之中,多数书为日本作者所写,比如三谷龙二的《木之匙》(湖南美术出版社)、樱花编辑事务所编著的《京都手艺人》(湖南美术出版社)、SML公司编著的《最美之物》(新星出版社)、秋山利辉的《匠人精神》、赤木明登的《造物有灵且美》等。
这类“日产”书居多,很容易理解,在日本,经营超过200年的公司有3146家(数据截至2013年),居全球之首。日本的工匠无论是制瓷还是做寿司,对从事的任何日常之外,都持有一种热爱与坚持。因而,《京都手艺人》的前言说:“从事造物的人对‘物’考究,并将这种生存状态视为‘鲜活’。”如此,造就了京都无可比拟的造物文化。
这些书,多有平静的气质,当然,字句间仍可读出现代社会的匆忙让年轻人不再如老一辈人那样投入,但一桩手艺仍以自己的气质吸引后来者,维持着它的传承。
《造物有灵且美》里有一句话:人活着,需要找到一条与大世界相通的路径,也需要被路径里诞生的各种故事支撑。如果我们都闭上眼睛,捂上耳朵,屏住呼吸,不去触摸世界,那故事就无法开始。
可读的故事,可触摸的器物,让阅读者能以最轻松的方式去融入到一则与“工匠精神”有关的讲述之中。
比较而言,汉语写作里有关匠人的故事,则是另一种味道,比如申赋渔的《匠人》(民主与建设出版社),“匠”少“人”多,或更多的是以匠人入手,表达记录者对时代转折的观察与洞见。当然,这两类比较起来,并无高下,只与写作者以及他身处的环境有关。汪涵的《有味》也可列入“匠人”书系,他写一粥一饭一枚豆干,其后有着“工匠精神”的运筹与传承。
另外,值得一读的还有美国社会思想家理查德·桑内特的《匠人》(上海译文出版社),他说——无法将双手与大脑联系起来,无法承认和鼓励人们内心有从事匠艺活动的欲望,是西方文明的根深蒂固的缺陷。这一本书在“工匠精神”的思考上,有了更多哲学的意味。
对器物或者产品的精心与精工,是工匠的不懈追求,而论及精神,它又不单单对器物而言,而是形而上的理念,那么“工匠精神”则是这一个时代每一个人该有的坚定、踏实、严谨、专注、敬业、专业、精益求精……
同时, “工匠精神”不是重复投入做一件已趋完美的产品,它还有持续不断的创新思维贯穿其中。说起来,杭州也是一个颇有“工匠精神”的城市,一批批的创意工作者在这片土壤上萌芽、生发。
所以,今天,我们打算来说一说一群特别的“智造者”。由中国美术学院主办的“中国设计智造大奖”近日初评收官,2000多件投稿作品中,有280件入围作品。大咖评委来自全球各地,他们说,这些年轻人的作品中有新一代的匠人精神,如今,大赛已经进入终评阶段。此时,我们不妨从几位设计者和评委的讲述中,去看一看,这些“新匠人”有怎样的精气神?
而这,并不是结束。“工匠精神”也不单指向手艺人、设计者、企业里的制造者……
“工匠”其实是每一个人,每一个人对于日常工作的专注与喜爱,便是“工匠精神”。你有吗?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404 Not Found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