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年一度的“3•23世界气象日”已至,今年气象日的主题为“直面更热、更旱、更涝的未来”。
在全球气候变暖大背景下,浙江气候的升温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受此影响,近年来浙江高温、冰雹、强降雨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因此,提升气象预报预警监测预报水平,加快建设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对于社会公众从容应对极端天气尤为重要。
浙江在线新闻中心从今起,推出“2016世界气象日:从容应对极端天气”系列报道,希望全社会能够更加关心和支持气象事业的发展,直面更热、更旱、更涝的未来。
浙江在线杭州3月23日讯(浙江在线记者/李鹏 编辑/汪江军)“未来30分钟出门跑步会不会下雨啊?明天什么时间不下雨适宜户外活动?”现在,你就能得到浙江气象部门的气象服务了。
如今,浙江天气预报已经精确到每10分钟更新1次。在气象服务方面,“手机等值线现绘”技术的运用,更是成功把气象台“移植”到了手机上,大家只要在手机上点一点,所在位置的精确气象信息就会出现,犹如变身“气象台长”。
全省2482个自动站24小时监测
“老天”一举一动都逃不出气象台眼睛
在杭州老汽车东站附近一幢大的六楼,浙江省气象台业务平台的20多台电脑上,不停显示着大量气象图像及数据资料,跟踪监视着天气演变。
中短期预报科科长孙长正盯着电脑屏幕上的天气实况监测图,这张图每5分钟就会自动更新一次,浙江哪里在下雨,哪里在下雪,哪里是阴天,图上一目了然,能精确到1公里。“你看,目前宁波北部在下中雨,其他地区降水小于1毫米,基本以阴天为主,毛毛细雨。”
在以前,这样精密的监测是不可想象的。最早时候,浙江各地的降水和气温情况,只能通过散落在各地的观测员每天定时观测,观测员把数据记录在本子上之后,再打电话上报,经过统一汇总分析后,才能做出预报,而且预报的内容一般也仅限于明后天的气温、降水和风力。
今天,浙江的人工观测记录早已成了历史,目前全省已经建起2482个区域自动监测站,再加上水利、电力、海洋等相关部门气象观测站点的共建共享,全省气象观测站网密度从每百平方公里7公里迅速提高到3.9公里,杭州、宁波等地中心城区和重点区域的密度更是达到3公里以内。
再加上气象并卫星和雷达的实时监测,通过大数据融合分析技术,浙江在国内率先实现了网格化、5分钟更新的天气现象监测。由“大数据”融合分析共同编织成的这张“天罗地网”,“老天”的一举一动都逃不出气象台的眼睛。
天气预报是一项严谨、科学的工作,有了这张“天罗地网”捕捉到的实况数据和气象资料还不够,接下来,孙长和他的同事们还要对各类气象资料进行分析处理,通过复杂专业的模式运算,结合预报经验,经集体会商讨论,最后得出预报结论。
杭州下沙气象雷达站(资料图片)
“大数据”武装精细化预报
浙江天气预报每10分钟更新1次
提起气象台和天气预报,大家最关心的还是准确率的问题,孙长说:“现在,大家对于精细化预报的需求越来越高,我们也一直都在努力提升预报精细化程度,满足大家的需求”
实际上,近年来通过预报技术的创新发展和“大数据”的综合运用,浙江省气象台已经初步建立了“0-15天无缝隙精细化格点监测预报产品体系”。
这次体系名字有点长,简单说,以前预报主要有气温和降水,现在还多了风力、相对湿度、能见度、以及各种专业的气象指数等;以前12小时更新一次预报,精度只能也只能达到县一级,现在最快10分钟就能更新一次预报,精度更是可以达到1公里。也就是说现在可以提供任意时间任意地点、10分钟更新的网格化预报。
浙江是严重气象灾害多发的地区,近年来基本上都有台风、暴雨、洪涝、雷击、高温等灾害性天气发生,因此提前发布警报显得非常重要。为了提升气象预警的及时性,省气象台还研发了“浙江省短临预警指导与监控平台”,实现了“一张图指导全省三级气象台短临预警状态”,更加体现了气象业务布局的集约化和智能化。
孙长介绍说,以前要靠预报员一个一个给县台电话通知,现在依托气象科技进步,平台不仅能对浙江及周边省份的灾害性天气进行全天候的实时监控,而且当有灾害性天气影响浙江时,这个平台还能对将影响到的市县提前警示和预警指导。
不仅如此,平台还能监控县台的反应动作,实现了省气象台同一时间,对多个县市气象预警的联防和指导,气象预警变得更及时有效了。
气象部门也玩儿“黑科技”
智慧气象APP让普通人变身“气象台长”
气象台的预报越来越精细化,可怎么把这些预报信息传递给大家呢?传统的渠道已经越来越适应不了这种状况了。
“以前大家看天气预报,就是看电视、听广播、看报纸,现在有了微博、微信和各种天气app。”不过,浙江省气象服务中心高级工程师、网络服务科科长李建说,仅仅这些渠道还不够。
他举例说,夏天的短时强降水很多,很容易发生城市内涝,可是,因为雷雨的不确定性,气象部门在预报时,多会提到“局部地区有强降水”,但这个局部地区到底是哪里?外界很难理解,现在流行的气象app软件上也没有答案,所以也网友调侃说,这个局部地区,是最神秘的地方。
不过,随着“智慧气象”这款气象服务app的研发和使用,这个局部地区不再神秘。实际上,这款app相当于把浙江省气象台“打包”装进了手机里。相对于当下鱼龙混杂,数据来源不明的各类天气app,这里的预报和实况数据更加权威。
更重要的是,它能把省气象台的精细化预报直接呈现在手机上,并实现人机交互,只要你在浙江省内任意位置,点开“我的气象台”,就能马上变身所在位置的“气象台长”,获取的精确至所在位置1公里范围的气象信息,所以,“局部地区”是不是在你家,点一点就知道啦。
这款app的研发,主要得益于省气象服务中心团队研发的“手机等值线现绘技术”,因为要把省气象台电脑屏幕显示的预报产品“移植”到手机端显示,一方面必须实现数据量的压缩,让手机加载更流畅,另一方面,也必须要适应用户使用触屏手机拉伸、缩小显示内容的实际可操作性。
为此,这个团队专门研发了一个算法,将原先5MB容量的图压缩到10KB大小,以便适应手机数据更新,同时,对手机绘图进行矢量化的操作,保证用户的放大、缩小均能实现不丢失识别度的精细绘制。李建说,算法的研发过程持续了3年,比客户端的研发起步还要早。
除了智慧气象app之外,浙江气象部门还在微信、微博等多个新媒体端接连上线了新的公众气象服务产品,其中包括大家最关注的浙江环境气象发布系统和浙江台风路径实时发布系统等。这些公众服务产品,使得越来越精细化的气象预报预警服务,跟我们的距离,越来越近。
404 Not Found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