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3月25日讯 (浙江日报记者 徐齐 见习记者 王艳琼)随着舞者的水袖飘扬,瓯窑、瓯塑、瓯绣、瓯瓷四大非遗项目,在东瓯古国地图的背景下一一呈现;现代声光演绎下,年轻人与历史互动,展现瓯越文化的传承与发展……24日上午,以“文创成就时尚”为主题的2016温州国际时尚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开幕。开幕式上,一场短短10分钟的“瓯越工匠”主题秀,让人们看到了“百工之乡”温州的工匠精神。
温州传承着923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世界级非遗4项、国家级35项、省级非遗131项。此次文博会上,许多非遗都被赋予新的创意和时代内涵,令人眼前一亮。
面积不大的瑞安“喜”馆,融入了活字印刷、漆器技艺、蓝夹缬、鼓词等十多种非遗元素,不过它们都已有了新面孔。活字印刷术不再是沉睡在印书馆内,在这里,你可以用活字DIY自己的婚宴请柬,也可以排成一句爱的承诺送给爱人,甚至可以买上一块活字排版的《心经》作为家里的装饰品。而蓝夹缬也一改从前的旧被面形象,它的图案被制成红色的木雕版,成为亮眼的墙面装饰……据工作人员介绍,半天时间就已有十多位客户下了订单。
非遗可以生活化,也可以变得很艺术。龙湾馆的“汉臣瓯窑手工体验馆”内,生活成了一种美学。茶壶、茶盏、香薰炉……汉臣陶艺的两位80后创始人、温州后生章长才与娄林峰,在四五年前开启了与泥土为伴、与窑火相映、与瓯窑为友的日子。为了复兴瓯窑,这几年两人几乎走遍了温州的瓯窑窑址,收集旧瓷片,研究古瓯窑的釉色、断面和肌理。“创新必须基于传承。我们花了3年时间,才掌握了比较稳定的技法。老祖宗的东西里藏着富矿。”娄林峰说,他们手工制作的一个瓯窑器皿大部分要卖上千元,价格不菲,却颇受青睐。开展首日已收到十多张订单。
当然,传统非遗也可以变得很“Q”、很好玩。展会上,一系列瓯剧衍生品引人注意,瓯剧人物被开发成Q版造型,植入到手机壳、书签、收纳袋、靠垫等产品上。2014年,因为一次商业合作,“小鹿轻聆”的总经理江天蔚接触到瓯剧,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两年来,温州有戏曲演出她都会去看,甚至还找来古代的词牌去研究。“我要像故宫博物院的Q版产品一样打造瓯剧衍生。我相信有一天,看戏会成为一种时尚。”她说。
在浙江工贸学院展区内,一大批年轻人正现场体验瓯绣、瓯窑拉坯等制作。2007年,浙工贸开设瓯塑、瓯绣、瓯窑等公共选修课,几年孵化下来,每年都有百余名学生参加传统手工艺的社团和工作室活动。90后学生杨忠敏荣正是该课程的受益者,他成立瓯塑公司,开发小型瓯塑产品,将新潮元素融入瓯塑之中,推出家居装饰摆件、商务礼品、个性动漫产品等。
“温州从来不缺乏‘工匠精神’和对精益求精的追求,以瓯绣、瓯塑、瓯窑、瓯剧为代表的’四瓯’就是靠着一代代匠人传承发展,才有了今天的发扬光大。而今天的温州,我们很多创意设计的大师也仍然始终怀着一颗‘匠人之心’。”开幕式上,温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胡剑谨的一席话引来许多共鸣。
近年来,文化产业发展受到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浙江省委将文化产业作为“十三五”发展的重要产业来抓;温州市委、市政府也将文化创意产业列入重点发展的十大新兴产业之一,并且出台了《温州市文化创意产业规划(2015-2020)》和配套的《2015-2017年三年行动计划》。过去几年,温州文化产业发展迅猛,文化产业竞争力上升至浙江全省第4位,2014年实现增加值202.45亿元。2015年首次集中举办的温州国际时尚文博会,在国内一炮打响,观展人数10.82万人次,展会成交额达2.53亿元,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2016年温州文博会与去年相比,展会面积由3万多平方米增加至4万平方米,主题展区也由6个增加至9个,不仅充分融入了瓯越文化的特色元素,而且突出了文化产业新元素,汇聚了全球时尚文化潮流元素。其中,AR(指增强现实技术)科技体验、太空人、模拟飞行,让用户通过虚拟现实系统,感受到在真实生活中无法亲身经历的情景;云马智行车、Insta360全景相机、漂移车等一批时尚科技产品,充分展现产业时尚化的发展趋势;传统经典、台湾精品、温州特色工艺等,充分呈现了文化创意之美。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404 Not Found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