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砥砺奋进浙江新开局-2016浙江两会
共享荣光-浙江在线新闻中心2015年终盘点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金华 正文
背街小巷大改造 老旧小区换新颜
2016年03月29日 16:33:17 来源: 金华日报 周朗明 于辰辰

   浙江在线03月29日讯 “现在的居住环境比以前好了不知道多少倍!”昨天,家住金华开发区南苑社区的几位阿姨说起这两年实施的老旧小区(背街小巷)改造工程,对这件政府为百姓办的大好事、大实事赞不绝口。“用脏、乱、差来形容小区以前的环境一点也不过分,我们甚至都不好意思和别人说住在这里。现在经过改造,社区环境好了很多。你看,建了这么多的健身器材,小区的绿化也好了,现在我们在家门口就可以赏花”。

  惠民利民 特色鲜明

  南苑小区是金华开发区老旧小区改造的试点区块。该小区地处江南核心商业区,建于上世纪80年代,占地面积43.5万平方米,共计5050户。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南苑区块的建筑主体、场所设施、绿化环境等软硬件已严重滞后,原有规划道路也远远跟不上汽车拥有量的增长速度。随之,“停车难”和“行车难”等问题困扰居民日常生活。而经过改造,小区的面貌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簇新的外立面,小区道路得到优化并实现了雨污分离,增设了天然气管道,楼道安装了门禁系统,小区的绿化景观了完成提档改造,改造后的小广场成了人们茶余饭后休闲娱乐的好去处,群众的居住满意度大幅提升。

  自2014年以来,金华开发区紧紧围绕省、市“三改一拆”的部署要求,从惠民生、利百姓的角度出发,强势推进城中村、老旧小区(背街小巷)、市政基础设施改善提档改造工作。目前,共启动了桥儿头、蟠龙等15个城中村改造,开工建设金桂院、苏桂院、金湖雅苑等公寓式安置房61万平方米,完成了2263套公寓式安置房的分配,安置拆迁户628户;投入资金2.8亿元,对南苑小区、阳光小区、红旗小区、国贸街、雅苑街等老旧小区及10条背街小巷实施了提档改造,受益户数达6800余户,商家1000余家,受益人口3万余人;投资3500万元,完成了邵姜、五里亭等4个撤村建居社区的市政基础设施改善。2016年,开发区计划投资3.3亿元,进行南苑三期、阳光三期、汤齿小区的老旧小区和南苑路、玉苑街、文苑路的背街小巷改造,江滨小区、南滨花园等9个小区的截污纳管改造及朱基头、社区等16个撤村建居社区的市政基础设施改善,通过新一轮改造,全面提升开发区人居环境水平,促进“精品城市”建设,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多的幸福感。

  如今,开发区在老旧小区(背街小巷)改善方面,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成为市区老旧小区(背街小巷)改善和城中村改造的样本。

  规划先行 突出民意

  2014年以来,开发区连续三年将城中村改造、老旧小区(背街小巷)改造、市政基础设施改善作为十大民生实事之一来抓,成立了以管委会主要领导为组长、相关职能部门为成员的改造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农居中心为各改造项目的实施主体。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余秋荣多次现场调研城中村、老旧小区(背街小巷)及市政基础设施改善工作,并审定改造方案和计划。农居中心会同各街道,对开发区范围内48个城中村、所有老旧小区(背街小巷)进行了全面调查摸底,并根据现状,按照轻重缓急,制定了《开发区城中村改造三年行动计划》、《开发区老旧小区改造实施意见》、《开发区老旧小区(背街小巷)改造三年行动计划》、《建筑业企业参与背街小巷截污纳管行动方案》、《撤村建居社区市政基础设施改善三年行动计划》等方案,严格按照预定的计划,强势推进城中村、老旧小区(背街小巷)改造及城中村市政基础设施改善工作。

  针对城中村、老旧小区(背街小巷)改造、市政基础设施改善涉及居民多,利益矛盾多、改造难度大的实际情况,开发区坚持民意导向,深入宣传,广泛征求居民意见建议,充分发挥居民的监督作用,确保了改造工作自始至终尊重民意、顺利推进。

  在中村路改造时,部分商户担心改造影响生意,对改造工作不是十分配合,开发区、街道和社区多次召开商户代表会,让各商户从长远角度出发,认识到改造最终受益的是自己,通过做工作,最终所有商户都积极配合和支持改造工作。

  同时,对老旧小区(背街小巷)及市政基础设施改善工作,做到入户、电话调查率100%,就改造内容、需求广泛征求居民的意见和建议,确保了改造方案上日臻完善。此外,开发区还充分发挥民智民力,选举、推荐小区内20多名德高望重、协调能力强的人士和楼道长成立老旧小区改造居民工作小组,帮助协调解决改造工作中涉及居民的一些难题和纠纷,同时对改造工作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监督,确保了改造工作顺利有序推进和改造工程质量可靠。

  精心实施 长效监管

  “城中村、老旧小区(背街小巷)改造和市政基础设施改善工作涉及部门多、管线单位多,实施起来难度很大。”开发区农居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为形成合力,确保进度,开发区在实施过程中主要做好三个到位,即沟通协调到位、施工力量保障到位、跟踪督查到位。城中村改造过程中,管委会要求财政、规划、国土、征迁、农居中心、融盛集团、各乡街既要各司其职,做好分内事,又要紧密配合,形成合力;老旧小区(背街小巷)及市政基础设施改善,涉及电力、电信、移动、自来水、路灯等众多管线单位部门,为能有序推进,开发区与各管线单位主动对接,密切联系,使各单位能从工作大局和群众利益出发,主动服务,确保形成工作合力。如在南苑小区改造过程中,为合理安排各管线单位施工时间,管委会先后10余次召集各管线单位,就设计、施工安排进行沟通协调,做到安排合理、各方满意。

  为抓好改造工作,开发区相关部门克服事多人少困难,派专人全天候、全时段负责整个工地建设。同时,对所有的改造项目,做到“三公开”,即公开招投标、公开项目内容、公开计划安排,方便群众对改造工程进行监督。开发区还将城中村改造、老旧小区(背街小巷)改造、市政基础设施改善工作列入常态化督查和年度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通过常态化督查和考核结果的运用,确保改造工作按目标推进。

  老旧小区改造后,如果管理不善,很可能会出现公共设施毁损、脏乱差回潮等现象。因此,如何创新管理成了社区干部的一个新课题。

  为进一步加强对城中村、老旧小区(背街小巷)提档改造完成后的长效监管,开发区制定了相应的长效机制和举措,确保改造成果不断巩固,惠及更多居民。一方面,完善网格化监管。根据新改造后的城中村安置小区和老旧小区的区域特点、人口分布和公用设施,对原有的网格化管理网络进行整合和完善,确保监管无漏洞、无盲区。另一方面,强化公用设施管理。对改造后新建的小型公园、公益设施、停车位,以社区为主体进行常态化巡查监管,进一步满足居民的休闲、停车、出行新需求。此外,探索管理新路子。目前,开发区相关职能部门、街道、社区正筹划改造后小区“准物业”管理方式,研究“交通微循环”等措施,探索适合改造后老旧小区的管理方法。

  “目前,城中村、老旧小区(背街小巷)改造、市政基础设施改善工作正进入攻坚阶段,开发区将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市相关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进一步总结经验,根据开发区现状,科学规划,合理安排,循序渐进推进城中村、老旧小区(背街小巷)改造和市政基础设施改善工作,为精品城市建设作出更大贡献。”余秋荣说。

标签: 老旧小区 改造 工程 责任编辑: 朱婧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