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川村把穷乡僻壤变成美丽乡村,引来工商资本垂青,赢得民宿村的美名。刘伟摄
浙江在线03月30日讯 不说30年前,哪怕是3年前,让川村还摆脱不了“穷乡僻壤”的名头。
穷,与文成山区的许多“空心村”并无二致。村集体经济几乎为零,400多位留守村民靠房前屋后的种养或外出务工为生,2010年人均收入约6400元。
僻,只因全村没有一条像样的水泥路,从村口坐车到县城,要沿着32公里山路颠簸一个来小时。难怪有村民抱怨:“以前的驻村干部一年半载能来一次,就很不错了。”
“像让川这样的村子,在文成一抓一大把。”村委会主任叶志赟说,长久以来,村子极少得到外界关注,直到一条“新路”修到了村口。
他所说的“新路”,正是2013年具备通车条件的新56省道文成县城至西坑段公路。由此,小村成了游客前往安福寺、铜铃山、龙麒源等景区的必经之地,与文成县城的距离缩短至18公里,行车仅需16分钟。
站上“风口”,乘势而上的让川人不再“等、靠、要”,他们迫不及待地把村子好好梳洗打扮了一番,不仅引来了工商资本的垂青,还赢得民宿村的美名。
数百年前,因与邻村互让田地山林之事而得名“让川”的小村,今朝在致富路上当仁不让。
“新路”通车落子先手棋
村干部打“包票”力创美丽乡村
驱车行驶在这条“新路”上,沿途的山村并不鲜见。但若论村容村貌,让川配得上美丽乡村的名号。
然而,一直到2013年7月,让川的美丽乡村创建,八字还没一撇。
“申请表拿在手里,心里还在打鼓。”当时分管让川村的西坑镇敖里社区书记夏澎云回忆,长久以来的后进村,赤膊房比比皆是,还有98处露天厕所和灰斗,根本不具备创建的基础条件。
“这事缓不得,别的村能创成,我们村一定可以。”“给一个机会,年底验收一定给大家一个满意的答案。”村党支部书记叶建平的执着,让村子“挤”进了全县美丽乡村的创建名单。他明白,新路就要修到村口,村子下不好“先手棋”,怎么抢占发展机遇?
可是,露天茅坑怎么可能改造成绿化带?“能,一定能。”
灰斗拆了,种地的锄头往哪里放?“放心,整治之后会腾出地方。”
外墙粉刷,质量不好怎么办?“粉刷一面墙有八道工序,保准你会满意。”
在一些村民的质疑声中,村干部每人身背这样的“包票”自我加压。原先还兼职货运生意的村支书,把客户的电话一一回绝,每单四五百元的生意不做了。新上任的村委会主任,把与人合股创办的鞋厂全权交由他人打理,即使厂房搬迁需要自己的证件,也只能托人带去。
从2013年7月到12月,仅仅5个月时间,过去让人捏着鼻子匆匆而过的露天茅厕,改造成了青草绿树相映的小公园;红砖裸露的赤膊房,披上了水墨画般的新衣;被渔网拦成的菜园边,垒起了古色古香的石头墙;垃圾成堆的水池,清理成鱼儿嬉戏的池塘;满地跑的鸡鸭,圈养在了篱笆墙里……
“金主”登门办连锁民宿
村民人均收入五年翻一番
村子变美了,甜蜜的烦恼也来了。
“我们想把让川打造成一个能让游客休闲度假的地方,这就需要招商引资,但具体怎么做,还没有想好。”叶志赟说,美丽乡村创成后,来看的投资商不少,可没人愿意第一个吃螃蟹。
直到2014年11月,文成人黄琳琴第一次来到让川。“我们知道西坑很多的山村,但从没听说过让川。”黄琳琴说,虽然连家人和朋友都不看好她在让川的投资,但村民们的淳朴与期盼,以及小村优越的区位优势,还是让自己选择了这片“处女地”。
去年的农历三月三畲族风情节,村里一座老旧四合院翻修的“悦慢小院”开张了,古朴的木质风格,很快在县里赢得了名声。尝到甜头之后,黄琳琴又一口气开出了香樟小院、红枫小院,每个月住店的游客能超千人次,营业额达15万元。今年,她总投资500万元的“让川小院”系列还将新增畲家小院、绿竹小院,总床位将达到60个床位。
现在走进让川,你会发现村民们都“很忙”,有的在装修房舍开民宿,有的在盘算着村后樱花林的开发,还有的在规划村口农业观光园。黄琳琴也会给予村民装修、经营民宿的免费指导,有时会把客源分流到村民家中,一起把民宿村的蛋糕做大。
“5年前,让川比镇里其他村的人均收入都要少几千,现在可比他们高。”叶志赟颇为自豪地表示,让川去年人均收入有12600元,和5年前相比正好翻了一倍。
西坑镇镇长助理陈增快介绍,原先让川发展要去各处“讨钱”,现在投资商会主动“送钱”来找项目。现在小村不止驻村干部常来,连省、市领导都会前来考察指导。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404 Not Found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