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浙江新开局-2016浙江两会
共享荣光-浙江在线新闻中心2015年终盘点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专题聚焦 > 2016清明节 正文
纷纷清明雨 绵绵思念情
2016年04月04日 07:31:29 来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4月3日,群众冒雨前来四明山革命烈士纪念碑祭扫。夏国元 摄

  余姚:纪念碑前誓言声声

       余姚4月3日电(市委报道组 谢敏军/记者 陈醉)青山肃穆,松涛阵阵。4月3日,宁波余姚市四明山区雷雨交加,雨水冲刷着山路,一片泥泞。四明山革命烈士纪念碑迎来了一批冒雨前来的特殊悼念者——余姚市福利院的孩子们。

  10岁的余益科认真地听着讲解员讲述四明山根据地的光荣历史,还不时地跟着默念,好像深怕漏了哪段故事一样。福利院的老师告诉记者,余益科已经被人收养,今年年底,就要离开余姚,开始新的生活。“听完解说,我更能感受到先烈们的英勇、顽强、坚贞不屈的精神。未来虽然不在这里生活了,但是先烈的精神,会时刻陪伴着我。”余益科说。

  截至3日,在四明山革命烈士纪念碑开展祭扫活动的各界人士达170批次、两万人次左右。四明山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梁弄镇狮子山,这里曾是狮子山战斗的战场。

  在庄严的革命烈士纪念碑前,梁弄镇中心小学300余师生深切悼念为革命事业英勇献身的烈士。“我们会牢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会珍惜美好的青春年华,不辜负祖国和人民的期望……”孩子们郑重的誓言,声声回荡在烈士纪念碑的上空!

  4月3日上午,小顺村的团员青年到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扫墓。严晶晶 摄

  云和:英雄墓旁传承代代

  云和4月3日电(见习记者 郑欣慰/县委报道组 严晶晶 廖丽伟) 4月3日上午,丽水云和县石塘镇小顺村的青年团员黄骁手捧花束,来到村里的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前,参加村里青年自发组织的祭扫活动,以表达对先烈深切的缅怀之情。

  小顺村是当地闻名的“红色村庄”,冯雪峰等人曾在此战斗过,这里仍保留了周恩来视察“小顺浙铁总厂”的纪念碑,抗战文化资源丰富。

  如今,“艰苦奋斗、不畏困难”的红色革命精神不仅没有断代,还得到了新的传承和升华。去年当地在村里修建了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不仅如此,周恩来纪念碑、冯雪峰旧居等“红色遗产”也相继列入抗战文化保护单位和旅游开发规划。

  清明假日期间,该村近20名团员青年以及石塘镇部分青年干部参加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扫墓活动。大家仔细打扫纪念碑前的落叶,向先烈默哀,敬献鲜花,整个祭奠仪式简朴而庄重。

  前来参加活动的团员青年还带来了一份文明祭扫的倡议书。“依托红色资源,我们乡村旅游发展越来越好,我们要做好义务宣传,传递文明之风,传承革命精神。”一名参加祭扫的团员青年说。

  前来祭祀的居民将绿色便签贴上“追思墙”。周树慧 摄

  温州:追思墙上寄托悠悠

       温州4月3日电(记者 尤建明/通讯员 周树慧 王荣)在温州市鹿城区蒲鞋市街道芳园社区文化大礼堂内,一块背景素雅的“追思墙”格外醒目,墙上贴满写着字的便签,墙下排着一朵朵整齐的菊花。这是该社区推行绿色过节理念的尝试。

  上午8时许,两三米宽的“追思墙”上,已陆陆续续贴了60多张绿色便签。“这几年家里人都好,您放心”“某某,我好想您”……一行行字寄托着人们对已故亲友的思念。

  78岁的社区居民张敬贤,坐着轮椅来了。在老伴的陪同下,张老伯在“追思墙”前完成了祭祀。离去时,见到社区工作人员,他竖起了大拇指。老伴说,他是感谢社区设了这么一个平台,让腿脚不便的老人也能就近寄托哀思。

  前来祭祀的居民络绎不绝。看到“追思墙”大受欢迎,忙碌了好几天的芳园社区党委副书记梅芳芳颇有感触:“有一部分无法回家或者行动不便的人,他们的情感也需要一种寄托方式,我们做一面‘追思墙’,就是想让大家用简朴的方式延续温暖和爱。”

  4月3日上午,杭城下起春雨,扫墓的群众在杭州南山陵园向故人献上鲜花。吴元峰 摄

  文明祭祀 贵在有心

  清明时节,气清景明。对阡陌纵横的农业中国来说,清明是拥抱春天的一个节气;而对仁义孝悌的道德中国来说,清明是慎终追远的一场祭扫。祭祀祖先,饮水思源,聊表思念,同时激励自己不断进取,这一温情脉脉的民族传统,代代相传。

  这两天,全省各地开展绿色祭扫活动,新风扑面而来——在杭州主城区的各大陵园,烟熏火燎的情况不再,鲜花、盆栽代替了元宝与纸钱;衢州、长兴、北仑、海宁等地,用鲜花置换祭祀者手中的鞭炮与纸钱;还有人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通过发一段文字、点一根“蜡烛”、献一束“鲜花”寄托哀思;或是以诗赋、音乐、家庭追思会祭奠,林林总总的文明环保祭祀形式,值得点赞!

  文明祭祀,让追思更悠远。在先人的墓碑前悄然献上一束花,表达哀思,感悟生命,尽享精神上的一份宁静;无需任何新潮祭品,但可以在心里为他们默默祈福,感念他们的抚育,聆听内心良知的深切召唤。在熙攘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从未有机会这么接近逝者,惟有默默悼唁,才是对他们最恰当的缅怀与思念。

  祭祀,本身就是一种文明。用播放音乐代替放鞭炮,既节约开支又减少污染;为逝者种下一棵绿树,不仅寄托了哀思,还为世界增添了一抹绿色;轻点鼠标,献上虚拟祭品,永不会造成火灾隐患……清明本身就是清淡明智的意思,清亮、淡泊才是清明节最基本的底色。在怀念先人之余,生者更应以心灵上的虔诚和对祖先美德的延续、传承,作为清明节里最温情的祭奠。

  清明祭祀作为一项具有深厚传统的文化传承,其变迁有着农耕社会向工业社会、信息社会转变的时代痕迹。文明祭祀与“节俭、生态、环保”的理念和谐统一,是时代进步的足音,它应该并势必成为清明节的新风尚,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责任身体力行。一方面,我们要进一步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各种文明祭扫方式,让清明节真正既“清”且“明”;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加强立法立规工作,加大清明和平日祭扫“禁烧”力度,杜绝奢侈浪费之风。特别是广大党员干部要带头移风易俗,当好文明使者,为社会示范。

  附加在清明节上文明的元素越多,清明节的生命力就会越强。除了慎终追远外,还有踏青、插柳植树、放风筝等习俗,在践行文明祭扫的同时,让我们拥抱春天,过上一个人与环境都“清明”的节日。(晨琨)

 

标签: 清明 责任编辑: 冯一伦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