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浙江新开局-2016浙江两会
共享荣光-浙江在线新闻中心2015年终盘点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专题聚焦 > 2016清明节 正文
陵园里,手捧花束的人流中,有多少人借着一花一草的色彩,把思念说给亲人听?
拈花送故人,遥问可安好
2016年04月04日 07:49:53 来源: 浙江在线-钱江晚报 记者 金洁珺 施雯

   浙江在线04月04日讯 (钱江晚报记者 金洁珺 施雯)一束淡黄的手折玫瑰,一朵朵折进的是赵阿姨对大姐的无尽思念;送一束父亲生前最爱的百合,轻轻地告诉他,我们一切都好;而一篮火红的太阳花,则告诉我们,八旬老人的思念,竟是如此浓烈和深情……

  思念其实是有颜色的。陵园里,手捧花束的人流中,像春雨一样的绵绵不绝的怀念,有多少借用一花一草和丰富的色彩来一笔一画说给相隔了阴阳的亲人听?

  今日清明。这个日子,提醒我们互不相忘。虽然,再见只能在梦中。

  黄色

  看见这个花儿

  大姐就知道我来了

  家住南星桥的赵阿姨,今年已经70岁了。昨天上午趁着雨势渐小,便赶着和丈夫两人去往南山陵园,看望故去的大姐。

  赵阿姨手里的花儿,与众不同。远远望去,像是一朵朵开得正灿烂的黄色玫瑰,可是会觉得有些奇怪,鲜花上还套着个透明的塑料袋。

  “这是我自己一朵朵折出来的花。”赵阿姨说,花儿的原材料就是店里卖的手工皱纸,特意挑选的黄色,用细线系在捡来的绿叶枝上,“又好看又环保,还能放很久,我怕下雨天打湿,便给它套上袋子。”

  “看见这个花儿,我大姐就会知道是我来了。大姐知道我爱折花。”赵阿姨熟悉地在陵园间找到了大姐的墓位,拿出瓶子,将花儿放在里面。

  “这几朵花,我做了两个多小时,专门为我大姐做的,我一边做,一边就会想着我们姐妹俩在一起的日子。”赵阿姨有5个兄弟姐妹,因为二姐后来远嫁去福建,和大姐之间就更加亲昵,“我们两人后来各自成家,离得也不远,走动也勤快,我是家里最小的妹妹,他们一直很疼我,有事都是兄弟姐妹们一起面对。”

  做纸花的手艺,赵阿姨的大姐也不会,这是赵阿姨上小学时手工课上老师教授的,时隔这么多年,赵阿姨一直没忘这个小手工。“以前看我给妈妈折,我大姐也夸赞我这小手工不错。”

  “明年我要给大姐折红色的花了,”赵阿姨说,大姐离开她,已经2年多了。

  青绿

  我把你对百合的爱

  说给孩子听

  每年清明,徐先生都去南山陵园给父亲上坟,今年是第十个年头了。每年去拜祭父亲的时候,徐先生都会给父亲带上一大束百合花。

  昨天,徐先生去看望父亲的时候,带上了一大家子的人,有女儿、妻子、小姨等6个人,除了手上拎着用于祭拜的各种袋子,最吸引人眼球的便是两大束百合花了。

  女儿手里抱着的那束百合花还没有完全长开,淡青绿色的外衣包裹着里面的花朵,依稀看得见里面嫩黄的芯,“花骨朵,开得时间也长些。这是我先生前两天提早备下的,他怕这边急匆匆的,买不到好的百合花。”徐先生的妻子说。

  说起年年送百合的原因,徐先生说是因为听父亲生前说过喜欢百合花。徐先生的小姨也说,徐老爷子以前生活虽然不算很富裕,但是却能自己整理得相当雅致,也爱买些百合回来侍弄。

  昨天徐先生的女儿对待手里的百合花,一副小心翼翼的模样,让人想起“温柔以待”4个字来。“这是要送给我爷爷的百合花。”女孩说。推算下来,徐老爷子病逝的时候,徐先生的女儿年纪还小,对于爷爷的记忆或许并不深刻。可是如今看她抱着百合的模样就知道,在孩子的心里已经知道手中的这束百合,就是爷爷的心头好,皱不得,掉不得,轻视不得。

  大红

  八旬老人的思念

  竟是如此浓烈和深情

  84岁的徐奶奶是来给老先生扫墓的,她的身边,跟着儿子和媳妇,手里捧着的,是一篮火红的太阳花。“老头子肯定喜欢,他最喜欢鲜艳的花儿了。”花篮里有一朵花插得有点歪了,徐奶奶小心地拔出来,重新插正,把花篮抱在怀里。

  媳妇陈女士说,这一篮鲜花,是徐奶奶自己挑的。

  “我公公故去后,婆婆便和我们住在了一起,3年多了,平日里很少听她说起公公,我们也理所应当地认为,时间久了,老人的伤心和想念淡了,可这篮子鲜花让我知道,原来那些爱和思念,一直藏在老人的心里。”陈女士说。

  “进陵园前,我们在路边选祭拜时用的鲜花。”花摊上的花儿不少,紫色的小雏菊,红色的太阳花,更多的是祭拜时常用的白菊和黄菊。陈女士说,这时,一路上都没怎么说话的婆婆突然出声了,“她说,公公其实爱颜色艳丽的花儿,让我选这篮太阳花。”

  “老头子在的时候,爱养花,不过啊,他经常是养啥没啥,再好养的花啊草啊,到了他手里,没多久准被养死了。那时候我没少取笑他,可老头子还就是爱花,最爱这种大红的……”徐奶奶悠悠地说。

  摆在墓前的太阳花,鲜艳,灿烂。原来,八旬老人的思念,也是如此的浓烈和深情。

  橘红

  这是熟枇杷的颜色

  这是父亲对乡土杭州的爱

  对于柳仿为而言,对于父亲柳村的思念,是枇杷熟了时的橘红,这是爸爸眼中杭州乡间最美的色彩之一,也是父亲笔下的浓郁乡情。

  这几天,在西湖北山路杭州国画院(原抱青别墅)里,柳仿为为去世一年的父亲——画家柳村,办了身后第一场画展,展示父亲身前精选的125幅作品,从“繁”茂饱满的枇杷、气冲霄汉的古柏、浑朴大气的雪梅、虚实参差的雨竹到形神兼备而笔力内含的团鱼,浓郁的田园旷野之风与淳朴的乡土风情扑面而来。

  柳村是享誉当代花鸟画坛名家,曾长期担任浙江省花鸟画研究会会长(后改名浙江省花鸟画家协会),他是金华浦江人,新中国成立后,来到杭州近郊余杭任教。一年前,九六高龄的他,平静地离开了人世。

  这一辈子,父亲画了多少,孩子数不清,但是父亲对杭州乡间的爱,孩子记下了,“父亲随身带着小本,把火车、汽车上看到的景,随笔画下来。他老说,我们后辈不懂得珍惜时间,我从他学画,后来去做了设计,他总是念叨我不务正业。”

  他用手中的画笔如实地记录了江南的独特人文景观,生动地展示着水乡的物产之美,作品《塘栖枇杷》、《红柿满枝谷满仓》、《花正茂》连续3届入选全国美展,《枇杷》、《丹柿》两件作品为中国美术馆收藏。

  柳仿为说:“父亲画枇杷,跑遍了苏州东山、宁波象山,余姚,黄岩等枇杷产地,为比较余杭和家乡的枇杷,他多次跋山涉水,还向果农请教枇杷的生态结构和生长规律。”

  枇杷熟了的橘红,在柳老的笔下,热烈而美好。

标签: 清明 责任编辑: 冯一伦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