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浙江新开局-2016浙江两会
共享荣光-浙江在线新闻中心2015年终盘点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杭州 正文
这三天,燃!燃!燃!
浙江昆剧团60周年团庆系列演出完美落幕
2016年04月05日 08:11:56 来源: 浙江在线-钱江晚报 通讯员 周玺 陆姝颖 姜周 记者 马黎/文 吴煌 古音/摄

  压台戏《雁荡山》

   浙江在线04月05日讯 (钱江晚报记者 马黎/文 吴煌 古音/摄)当林为林定格最后一个帅气pose,台下所有人都忍不住站了起来,叫好之声,轰然雷动,掌声,甚至盖过了乐队的锣鼓声……

  前晚,在“镇楼”武戏《雁荡山》几乎要掀掉屋顶且25分钟没断过的叫好声里,浙江昆剧团60周年团庆的3天演出,在杭州剧院完美落幕。

  燃——不管是戏迷,还是第一次看昆剧的人,都在说这个字。

  从六小龄童耍着金箍棒开场,一字劈叉,到林为林带着20多位武戏小鲜肉,翻摔滚打,两位浙昆“秀”字辈的大师兄,一头一尾,燃爆全场。

  很多人说,杭州已经多年没有见到这样沸腾的现场了——而且,还是昆剧演出。

  传:75岁的汪世瑜说以后不会再扮了

  从最小的67岁的“柳梦梅”石小梅,到最大的77岁“娄阿鼠”王世瑶,这些“大熊猫”都是“传”字辈艺术家手把手教过来的。如果不是对600年昆剧、对“传字辈”老师的感恩,他们想必不会重新扮上戏妆,勒头吊眉,再次集结在一个舞台上,演自己演了一辈子的那出戏。

  汪世瑜端坐盔头间(指专放演戏用的帽子的房间),发际的头发,用胶带吊得紧紧的,化妆师一圈一圈地为他勒头,虽然吊了一辈子,痛习惯了,但对75岁的小生来说,还是“折磨”。

  “鬓角再长一点,胶带再绷紧一点。”他却对化妆师“提了要求”。可是,他的额头明明已经微微出汗了。身后,学生曾杰,还有林为林,轮流拿着扇子,为他扇着风。

  这出浙昆的看家戏《西园记》,上世纪60年代一“出生”,就是汪世瑜演的男主角,从动作到眼神,每一分细腻,都是周传瑛亲自教的。

  “以后,不会再扮了。”穿上戏服,汪老师这样说。

  第一个就演完的六小龄童,没有走,冒着随时被围观的风险,悄悄来到侧幕,看着汪老师演完,默默鼓掌。

  六小龄童在演出前,跟观众说了一些心里话,“杭州是我的福地,也是我从艺的摇篮,在座的很多老师都教过我演戏。中国的戏曲演员,尤其昆剧演员,是全世界最好的演员之一。”

  承:平均20岁的武生们用生命演戏燃爆全场

  压台戏《雁荡山》的燃爆,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因为这么多年来,大家都习惯了昆曲就是慢吞吞,才子佳人,昆曲的美,好像只存在于小生花旦的水袖翩飞里。所以,当53岁的林为林一个利落的劈叉“压马”,“劈”完立刻无缝接上一个附身180度旋转,没有人不为之尖叫、感动。

  当然,让人热血沸腾的,还有台上那群平均年龄20岁,不知名的武生们。其中一幕,两个武生连翻30多个跟斗, high翻全场。“这是真正用生命在演戏。”记者旁边的一位“昆虫”说,这才是武生戏的观止。

  上台前,记者遇到了正在勒头的这两个武生。“我们等下要翻30个跟斗,拼了。对了,你能写我们的名字吗?”

  这句话,多少让人有些心酸。

  在武戏数量有限的当下,武戏演员一直处于边缘状态,大多不为人所知。要成为大武生,更是不容易的事儿。

  我记下了他们的名字,一对88年和85年出生的兄弟:沙国梁、沙国栋。

  曲终,30多位兄弟穿过渐渐暗下的舞台,击掌庆祝。脸上还在“下雨”的林为林,抹了一把汗,彼此拥抱,“他们啊,才是戏曲舞台上罕见的哥们儿。”

标签: 昆剧 周年 演出 责任编辑: 冯一伦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