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4月07日讯 (浙江日报记者 陈醉 市委报道组 邵滢 通讯员 胡钦炯)“葡萄田温度15℃,土壤湿度50%,绿花菜‘渴了’。”3月30日,慈溪新浦一帆农场技术人员龚笙嘉打开手机APP,一组数据跳了进来,他知道田间套种的绿花菜喊“渴”了。
根据这组“缺水系数”,绿花菜需要补充多少水分,龚笙嘉一清二楚。他点点手机,绿花菜间的微喷带立刻均匀地喷出雾化水,不到10分钟就完成灌溉,大棚内充满湿润泥土的气息。
慈溪是全省水资源短缺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人均占有量440立方米,只有全省平均值的1/4。而农业又是用水大户,占全市用水总量的35%到40%。近年来,葡萄、黄花梨、杨梅、绿花菜等蔬果成了农民致富的主导产业。可是,传统的沟灌、漫灌方式很费水,促使慈溪琢磨起农业节水之道。他们提出,灌溉也要按需,一滴不多,一滴不少。
供给,先要摸清作物精准的需求。在一帆农场蔬果大棚内,记者看到正中央立着一个“大家伙”,“大家伙”的触角——传感器则埋在30厘米深的土壤里,实时搜集土壤空气的湿度、温度等数据,并且通过无线网络传输至数据库。经过分析,转化为一组组精确的数值,而每组数值都会给出自动评估,比如,是否缺水、缺多少水等等。
有了精准的数据,灌溉就剩点点鼠标的事儿了。一旦缺水,手机可以直接向水泵阀门发出指令,一人即可完成510亩灌溉工作。
精准灌溉,找出了农业节水的空间。农场负责人罗国民介绍:“不同的作物需水量是不一样的,有些需要‘喝’到十分饱,有些可能只需要七分饱,这需水差额就是节水的余地。”
在大棚里,记者看到不同粗细、长长短短的管子密布,有的像喷雾器,有的像水龙头。罗国民告诉记者,配合数据,他们铺设了11.6公里雾化喷管和78.2公里的微喷带。若湿度微缺,会启用喷管,局部缺水会动用微喷带,这样分片、分区块来灌溉,每个作物各取所需,像葡萄等作物一般采用“少吃多餐”式灌溉供水,平均浇灌至七成湿度。
罗国民算了一笔账:农场种植510亩大棚葡萄、绿花菜,智能化灌溉一年,用水量较往年节约70%,费用节约30万元,省时省力省水,还减少肥水外排污染河道。
精准供给发力,去年底一帆农场300亩葡萄示范基地通过了农业部全国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项目验收,葡萄总产430吨,总产值达到310万元,亩增效12%以上。还带动农户390户,葡萄面积4530亩,总产值达到4100万元,户均10.5万元。
截至目前,慈溪全市已建成高效型节水灌溉面积12.6万亩,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19%,占宁波市高效型节水灌溉总面积(45万亩)的28%,居宁波市首位。每年可节水600万立方米,节省人工500万余工,增加收入超8000万元。覆盖面积3.8万亩、总投资1.2亿元的中央规模化节水灌溉项目有序推进,在现代农业开发区先后完成大展、展宇、恒海、正大四个片区约3万亩智能化喷滴灌、低压管网等节水设施安装应用。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404 Not Found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