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4月14日讯 截至2015年底,嘉兴创建规划37个主要指标已全部完成,达标率100%,其中多个指标完成情况达到200%以上;针对薄弱环节设置的32个创新突破重点项目全面实施,并得到有效推进;创建经验和做法多次得到文化部领导及相关专家充分肯定,并受邀作典型经验交流;在全省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评估中,连续两年排名位居全省第一……
时光的指针慢慢流转,岁月的痕迹渐渐清晰。自2013年10月我市以优异成绩获得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资格以来,嘉兴这座拥有7000年人类文明史、2500年文字记载史、1700年城市建立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便拥有了更多可供描摹的空间——
以文化惠民为宗旨、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紧紧围绕“具有嘉兴特色、东部地区示范、全国领先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总目标,扎实推进、创新发展,嘉兴公共文化建设呈现出市县联动、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全面提升的良好发展态势。
向幸福出发,朝小康迈进。让文化阳光遍洒城乡,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嘉兴以示范区创建开启了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文化篇章”。
创新体制机制
塑造“嘉兴模式”
嘉兴历史源远流长,早在7000年前已现人类文明曙光。2500多年前,吴越槜李之战在今嘉兴境内发生,成为有文字可考的开端。而现今的子城遗址,则是历代州府衙署所在,证明嘉兴建城已逾1700年。在经济发展上,嘉兴早在两汉时就“饶渔盐之利”,唐时成为全国著名的产粮区,宋时粮桑并茂、渔牧齐进,明时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美誉。
经济的繁荣推动文化的昌盛。风光灵秀、物华天宝的嘉兴,文物古迹极其丰富;崇文厚德、人文昌盛的嘉兴,历史名人灿若星河。在历史长河中,这座城市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马家浜文化、运河文化和红色文化;千年古城、运河明珠、革命圣地是镌刻在城市风骨上的华丽名片。
时代在进步,城市在发展。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嘉兴揭开了新的一页。制度设计研究成为推动示范区创建体系化、规范化、标准化的科学方法,是示范区创建的重要环节和重要内容。围绕“城乡一体化公共文化服务创新研究”,坚持调查与研究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全面与重点相结合、过程与结果相结合,嘉兴以理论研究推动创新实践。《关于全面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国家示范区创建的实施意见》《关于构建城乡一体化文化馆总分馆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等十多个制度性文件,为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发展作出顶层设计。《嘉兴市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嘉兴市公共图书馆中心馆—总分馆服务体系标准》《嘉兴市文化馆总分馆服务体系标准(暂行)》则促进了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
今年1月中旬,经审核介绍、展示汇报、现场提问和专家打分等环节,我市制度设计研究课题成果以优异成绩通过验收评审并喜获“优秀”。
高屋建瓴设计制度,实事求是创新体制机制。为构建服务目标均等化、供给主体多元化、运行机制民主化、公共服务高效化、管理体系法治化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嘉兴紧密结合自身实际不断探索并尝试着——
针对文化馆普遍存在设施孤岛运行、资源分散分割、人员“上强下弱”、服务城乡有别等问题,嘉兴在全国率先创造以“人”为纽带,以县(市、区)文化馆为总馆、镇(街道)文化站为分馆、村(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为支馆的文化馆总分馆体系,并在全市范围形成以嘉兴市文化馆为中心馆,以“设施成网、资源共享、人员互通、服务联动”为主要特点的“中心馆—总分馆”服务体系,为中央推进文化馆总分馆制改革探索路径、积累经验。
针对基层公共文化队伍相对薄弱的现实,创新推出农村专职文化管理员和文化下派员的“两员”制度,在全市实现全覆盖,有效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解决了长期以来基层文化建设存在的“痼疾顽症”。“两员”制度写入浙江省《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在全省推广实施。
依托县域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创新推进农家书屋与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资源整合,让农家书屋“动”起来,在广袤农村以低成本建立起统一的公共阅读资源体系。在文化馆、博物馆开展理事会制度试点工作,充分体现共同协商管理的现代治理理念。以农村“文化礼堂”为代表,集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学普及、体育健身等于一体的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成为百姓精神家园。
伴随着一个个难题的攻破、一项项举措的落实,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嘉兴模式”不断被塑造。
提升服务效能
擦亮“嘉兴品牌”
家住市区中山社区名都绿洲的俞女士是一名年轻妈妈,对孩子的教育非常重视。在“文化有约”网站上,她给孩子预约了嘉兴大剧院公益演出儿童剧《琪琪的红舞鞋》和桐乡丰子恺纪念馆“子恺杯”第十届中国漫画大展精品展。“以后每天都会上‘文化有约’网站看看,打开电脑或手机,动动手指就可以为自己和家人预约一场文化活动,方便又实用。”俞女士说。
“文化有约”网站,如今嘉兴很多人对它并不陌生。图书、藏品、歌舞、戏剧……这里汇聚着数百种文化资源;培训、展览、辅导、讲座……这里聚集着数百万嘉兴市民。
以“共享和均等”为理念,以“资讯便捷、双向互动和零距离参与”为目标,“文化有约”这个设立于2011年的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在示范区创建期内实现着横向拓展和纵向延伸——从系统内的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等拓展到系统外的科技馆、工人文化宫、青少年宫、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等公共文化场馆,并延伸到了县(市、区),吸引26家社会力量兴办的文化机构积极参与,实现了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域公共文化资源的有效整合。
以“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精准对接群众文化需求,“文化有约”还同步实现着电脑互联网端、手机客户端、数字电视端三大服务平台的互联互通,成为市民了解文化资讯、参与文化活动、交流文化成果的重要“根据地”。
“嘉兴着力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品牌,抓住了公共文化服务提高质量和提升效能的关键。”北京大学教授、博导,文化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主任李国新点评说。在他看来,品牌服务和品牌活动具有特色鲜明、持续稳定、制作精良、群众参与广等特点,是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吸引群众广泛参与的有效形式,也是公共文化群众自我创造、自我表现、自我服务的有效载体。
擦亮“嘉兴品牌”不仅在于开辟新空间,还在于巩固旧阵地。嘉兴市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在业界被称为“嘉兴模式”。2013年5月,“嘉兴市城乡一体化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以得分全国第一的成绩,荣获第一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荣誉的获得并没有让它停下探索的脚步。在示范区创建中,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国家示范项目品牌仍在不断深化推进:加强数字化服务、促进标准化建设,服务效能不断提升。
“汽车图书馆”全面走进市区各个服务点。这些以村和社区为主的服务点都经过了事先的意见征集和现场踩点,基本都是离公共图书馆距离较远的人员集聚区。根据服务点人群不同,汽车图书馆人性化地提供书籍并设置服务时间。
“汽车图书馆开到读者身边,真正打通了图书借阅‘最后一公里’,因为它可以完成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暂时未覆盖的公共区域布点,并提供便捷高效的图书馆服务,以满足当地居民,特别是特殊人群的基本文化需求,完善嘉兴市城乡一体化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嘉兴市图书馆文献流通部副主任胡萍介绍说。伴随着市本级汽车图书馆的上路,我市五县(市)也将逐步拥有自己的汽车图书馆。汽车图书馆实行“定点定时定人”公交化管理,与原有的总分馆形成动静结合的图书馆服务网络。
坚守惠民本心
书写“嘉兴样本”
但凡有广场的地方,都会有一队队舞者,他们不分年龄,欢快地跳着舞着;但凡有公园的地方,总会有激情洋溢的票友聚拢起来,开心地唱着演着……走进嘉兴,不少外地游客被这座城市浓浓的文化氛围所感染。而这百姓生活中的一个个片段、城乡区域内的一个个场景,体现的是嘉兴的活力,传递的是嘉兴的文明,更彰显了嘉兴的魅力。
“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是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任务。”嘉兴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金琴龙表示。对于嘉兴来讲,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于以文化兴市、以创建惠民。在为期两年的创建中,嘉兴无论是体制机制的创新还是在服务效能的提升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多提供百姓喜闻乐见的活动,多建设百姓需要的文化设施。
以人为本,积极探索的“嘉兴模式”、大胆尝试的“嘉兴品牌”,也凝练出坚守惠民本心的“嘉兴样本”。一组数据真实记录着示范区创建的社会效益——
在公共图书馆服务方面,其城乡覆盖率已达3万人每馆,接近发达国家水准,图书馆人均藏书达到1.5册,持证读者占服务人口比率提高到17.1%,年人均到馆次数刷新为2.6次,均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在公共文化活动方面,实现每个行政村平均每月看1.17场电影、每年看5.45场戏剧或文艺演出、每年组织8.4场规模较大的群众文化活动,促进基层文化繁荣发展;在文化队伍建设方面,全市平均每村(社区)业余文艺团队数达3.6支,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工作人员平均4.4人。截至2015年底,“文化有约”网站总访问量突破300万次,推出项目2657项、9286场次,直接受益群众150多万人次。
与此同时,“双百、双千、双万”送文化活动常年开展,春节元宵系列活动、“社区之声”文艺调演等群众性文化活动四季不断,活动影响力越来越大,城乡居民参与面越来越广,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
随着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体系的不断完善,450万嘉兴市民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在农村,丰富的文化娱乐活动改变了群众的生活观念,邻里更加和谐、乡风更加淳朴、追求更加现代;在城市,伴随着文化地标的拔地而起、文化设施的日益完善,读书开始融入生活,看戏已经成为时尚,文化正在凝练着这座城市积极向上的品格,提升着这座城市崇文厚德的形象。人人关注公共文化、人人参与公共文化、人人享受公共文化的生动局面已经形成。
“推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过程,不仅提升了市民参与公共事务的意识、文化审美的素质和精神生活的幸福指数,也滋润了现代城市的发展。”金琴龙表示。实际上,重大文化惠民工程的深入实施、地方特色文化活动的广泛开展,不仅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更推进了城市协调发展,为转型跨越发展唱响了主旋律、传递了正能量。
创建有时期,惠民无止境。建立设施更加齐全、产品更加丰富、服务质量更高、机制更加健全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嘉兴还将奔跑在路上。让文化阳光遍洒城乡,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依然是这座城市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的新时期庄严承诺。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404 Not Found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