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互联网更好造福国家和人民
迎接G20 人人讲文明——做文明有礼浙江人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台州 正文
提升检测技术构建智慧监管 温岭打造食品安全“护城河”
2016年04月14日 15:20:26 来源: 温岭日报 言夐 赵阳 叶婷婷

   浙江在线04月14日讯 日前,笔者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得知,从3月1日开始,我市已经打响了聚焦G20峰会食品安全“扫雷攻坚”战,聚焦食品隐患、打造民生工程、强化监管责任、加强监管整治、提高查办能力、提升检测技术、构建智慧监管、强化风险管理,紧盯“建立最严格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的总体要求,着力打造台州乃至全省“保障食品安全示范区”。

  自今年全面开展品安全“扫雷攻坚”行动以来,我市食品领域刑事立案已达36件,刑拘62人。

  G20峰会食品安全“扫雷攻坚”战打响

  今年9月4日、5日,G20峰会将在杭州召开,省食安委要求全省各地把保障G20峰会食品安全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和重要政治任务来抓。

  为此,我市食安委决定在今年3月1日到9月5日期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聚焦G20食品安全“扫雷攻坚”行动,消除食品安全问题隐患。

  “我们将聚焦食用农产品种植养殖、牲畜屠宰、食品生产、食品流通、餐饮服务、食品进出口、食品相关产品等‘7个重点环节’和食用农产品种植养殖基地、大型食品生产企业、食品批发交易市场、大型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加工经营集聚区等‘5个重点领域’,对存在的风险隐患与突出问题进行全面大抽检、全域大排查、全力大整治。”市食安办相关负责人告诉笔者,我市将建立食品各环节“风险清单”,实行定期挂牌销号治理,加大对违法犯罪行为的行政处罚和刑事打击力度,全链条落实食品安全风险管控举措,有效管控风险,构建食品安全“护城河”。

  G20峰会食品安全“扫雷攻坚”专项行动将按照发挥一线基层网格作用,开展一次集中大排查,抽检一批重点品种,建立一批风险清单,整治一批重点隐患,约谈一批违规企业,查处关停一批非法违规企业,及时移交打击一批案件,开展一次食品安全大宣传等“9个1”的要求全面开展。

  “作为食品生产、流通、餐饮服务几个环节的牵头单位,我局也将深入开展豆制品、糕点、食用植物油、水产品、酒类等重点食品专项治理,同时严格食品经营主体市场准入制度,并以食品交易市场、农贸市场、商超、经营性冷库为重点场所以及食品批发经营者为重点对象,进一步加大冷冻肉品、水产品、杀白禽、粮食制品、酒类等食品的监督检查力度。”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说。

  打造透明的“公共灶台”

  食品安全除了严查、严打,还要注重严把入口关,强化食品源头和生产经营监管。近几年,市市场监管局也一直在往建立质量追溯体系、构建数字监管新模式的方向努力。

  “明厨亮灶”就是数字监管的其中一种方式。“2013年,我市就已经开始全面推进餐饮服务业‘明厨亮灶’工程。”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说,所谓“明厨亮灶”,就是在凉菜间、烹调间、消毒间、备餐间等关键场所安装摄像头,通过光纤上网设备实时传输视频到就餐场所播放,并与市餐饮信息化监管平台有效对接,将食品加工制作过程展示在消费者和监管人员视线下,揭开后厨的“神秘面纱”。

  2013年,“明厨亮灶”工程按期开展工程建设规划、立项报批和运维服务招标,首先在箬横小学、品珍楼酒店等30家A级学校食堂、A级餐饮单位和新开办中型以上企业安装电子监控设备,启动“明厨亮灶”。2015年,在总结前期试点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新增餐饮“明厨亮灶”监管企业100余家。

  到去年为止,我市累计投入1000万元在大中型餐饮服务单位推广“明厨亮灶”管理,截至目前,已有193家餐饮单位完成“明厨亮灶”工程建设,占大中型餐饮服务单位总量的80%以上,其中公办学校食堂覆盖率80%以上,基本实现餐饮食品安全从事后监管向事前、事中监管转变,从政府部门单一监管向社会群体共同监管转变,从业主管理向从业人员自律转变。

  电子化监管食品安全

  除了“明厨亮灶”工程,我市还在食品流通环节引入电子化监管,引导经营者将食品准入的书面资料转化为电子档案,与电子监管平台共享数据库进行对接。

  “我们充分利用了食品经营主体数据库、商品数据库以及电子台账、检测记录等信息资源,搭建起了食品安全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实现政府、部门、企业间的信息共享,确保食品安全‘源头可控,问题可溯’。”相关负责人说,目前,我市已有323家食品经营企业纳入全省统一的电子化监管平台,包括大中型商场超市23家、食品批发经营者30家、副食品批发市场内经营户47家、婴幼儿奶粉专营店85家等,2010年至今,食品安全电子监管客户端月均台账上传量在5万条以上,平台使用率超过90%。2015年,依据该平台追溯到问题食品信息200多条,责令下架问题食品115批次,确保上市食品“来路明”,让问题食品无处可藏。

  此外,我市还是省内首批建成水产品质量管理平台的县级市,通过了第二批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试点市验收,建成了2个“四位一体”水产品养殖示范点,7家企业(合作社)被纳入全省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网。

  “今年,我们将致力于整合现有资源,全面构建食品安全源头可溯、全程可控、风险可防、责任可究、公众可查的‘智慧监管’体系,建立完整和动态的基本数据库并及时更新,在底数清、状态明、动态准中增强监管针对性和有效性,”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说,我市将逐步建立信息追溯体系,努力实现从食品种养殖、生产加工到消费全过程追溯的连续性、可行性和便捷性,同时逐步探索数据信息的联网互通,使食品安全信息现代化建设更好地服务于食品监管工作。

  提升食品检测技术能力

  去年以来,我市有关食品安全的民生工程也在进一步推进,尤其是在食品安全的检测技术上更是进一步提升。

  “2015年,市检测中心共收到各类样品2193批次,比上年增长近30%;完成市食安办评价性抽检654批次,相关部门监督性抽检及各类专项抽检1276批次,其他类检测272批次。全市进行食品定性快检120149批次,总体合格率达99.4%;开展重点品种定量抽检1980批次,检出不合格食品58批次。”相关负责人说,“去年,市检测中心采购安装了实验室综合性业务系统,实现对外接样、数据录入、出具报告服务、数据统计等全程电子化运行。在此前217个认证项目通过认证的基础上,认真梳理相关标准,同时开展参数类项目和产品类项目的扩项认证,已顺利通过省专家现场审核成功扩项355项,认证项目达到572项,基本可以满足日常检测需求。”

  农贸市场里的检测室免费开放也是去年食品安全工作的亮点之一。

  作为此项工作的试点,太平路菜市场、文化桥菜市场、西门菜市场、莞田菜市场等8家菜市场的检测室已免费对外开放检测。市政府还专门拨款160万元,按照每家农贸市场补助20万元的标准,对8家农贸市场检测室进行改造,引进上海一家公司的2001F多功能检测仪,提升了检测能力。目前完成改造的8家检测室,已具备甲醛、二氧化硫、吊白块、双氧水等30多个常规检测项目的定性检测能力。

标签: 检测|食品安全 责任编辑: 石潇俊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