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
男旦,远去了吗
就算你不懂京剧,估计也能报出“四大名旦”的名字: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男旦(也称乾旦),曾经代表了中国戏曲的特色,如今,这道风景远去了。
华东师范大学研究员、《大唐贵妃》编剧翁思再这样说:为什么梨园行这么悲伤,因为梅先生的离开,可能预示一个时代的结束。梅兰芳之后,梅葆玖撑起了男旦的半壁江山,可能也是男旦最后的辉煌了。
很多人喜欢张国荣的程蝶衣,事实上,男旦在当下,有点孤独。比如,梅葆玖培养的梅派弟子里,只有胡文阁一位男旦。今天依然在登台的京剧男旦,恐怕不超过十个人。
从京剧史上看,男旦的艺术成就不低。但是,非议和讨论,从来没有停止过。梅葆玖一直有个心愿,希望能够培养新的男旦演员。他一直认为,梅派艺术最精华的东西,需要男旦淋漓尽致地表现。的确也是如此,至今流传的旦行流派,十之八九都是男性根据男性的艺术表现能力创造的。
但是,中国戏曲学院梅兰芳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傅谨说,问题在于,京剧演员需要从小培养,但是,让一个男孩10岁开始学旦行,“很多人对此还是有些保留的。”
那么,男旦真的要退场了?傅谨认为,大家可以用很平和的心态,完全从审美的角度看男旦,“这个时候,以梅葆玖为代表的这一代人的经验,也许可以得到传承,我们有可能重新唤回男旦艺术。”
远去的,不仅是这道风景。昨天,导演田沁鑫这样说:中国,一份古典,走远了。
8年前,本报记者也曾因电影《梅兰芳》与梅葆玖先生有过一面之缘的采访。印象最深的是他那双特别有神采的眼睛,和不紧不慢的镇台气场。还记得陈导唤他“玖爷”,梅先生道“凯歌,真不敢当。”
而记者昨天采访到的与梅先生有过交往的人,大家都提到一个词:温柔敦厚,又不约而同说了一件事:梅派艺术和梅葆玖这个人,高度契合。
梅派什么特点?梅葆玖说,就是没派没特点,真正做到了“大象无形”。这与孔子的中庸之道,一脉相承。
其实,艺术到了这个境地,才是最难的地方。
“梅派艺术是中正平和,梅葆玖先生的人格也是这样,但也并不是超凡脱俗的。他很关注现实,关注传统艺术的发展,努力去做一系列工作,却不紧不慢。”傅瑾说。
那么,能说说梅先生让你印象深刻的事吗?
傅谨一笑:他的人生,就这么冲淡平和,在他的身上,就是没有“事件”。
本报记者 马黎 陆芳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404 Not Found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