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不可少的廉价药
有十种很紧缺
医生建议,能否建立预警机制
在采访中,几家医院药剂科的负责人纷纷都向记者“抱怨”:廉价药短缺,已经不是个别现象了。
“多粘菌素,国产已经没有,现在用的是进口药;儿童急救药促肾上腺皮素,一盒不到8块钱,也经常缺货。”周权对记者说。
今年3月底,浙大一院药剂科对临床供应紧缺的药物进行了摸底,最后成文的紧缺药物清单中包含有93种药物,其中36种是价钱相对低廉的药物,其中包括鱼精蛋白在内的10种廉价药,被临床医生视为“紧缺又相对必不可少”。
药剂科的药师黄鑫负责主要的调研工作,他告诉记者,这份清单中并没有包含很多已经“消失”的廉价药,“有些经典老药,两三年不用了,再去找也未必找得到。”
黄鑫告诉记者,这次调研是浙江省医院药事管理质控中心发起的,早些年也有类似的调研,对紧缺药品,有关部门也会积极帮助解决,或者列入“供应紧张药品”,适当放开价格,寻找供应商,或者联系生产厂家。
但在他看来,药品短缺的原因很多,有定价的问题,也有监管的问题。他有个想法:能不能建立一个预警机制?
“原料紧缺,或者标准升级等原因,造成企业临时停产或者减产的,可以事先有所准备,比如联系其他企业扩大生产。”黄鑫说。
而周权则认为,廉价药短缺的问题在政策。
“药品是特殊的商品,像这些重要的药品,应该有基本的保障,能不能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给些优惠,或者扶持几家企业?”周权说。
这也是很多医药界人士的共识。
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郑奎城就曾建议,对药品集中采购实行分类管理,对临床常用且价格低廉的基本药物,由国家统一目录、统一价格、统一定点生产或招标生产、统一配送,并实行医保全额报销使用。也许,这才是解决廉价药短缺问题的最好办法。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404 Not Found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