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4月27日讯 原是马氏出继给黄氏的儿子,但是他的子孙想要进入马家宗祠,共同分享马家的田地,却始终不愿恢复马姓。这事被告到了当时的县主那儿,最终马家决定给予其子孙三百银元让他们自己建祠堂,今后不得再提此等要求。“本祠前宗长为维南余亦预其议,恐久而湮没,乃述其始末勒之于石,以??不忘。”这块近日刚出土的石碑就记载了清代眉山马氏这段“家族财产纠纷案”。
爆料的马师傅告诉记者,这块石碑是今年4月10日刚刚从河底打捞起来的,因为是“俯卧”,刚挖出来的时候上面满是厚厚的河泥,正因如此,石碑上的字迹清晰可辨,不少字上还带有黑色或者红色的颜料。
据记者了解,因为刻在石碑上保存的时间更长,不少家族都有类似的用石碑来记载家族中的一些大事,把打官司、争家产、争祖产等这类纠纷的判决书刻成石碑,让子孙后代都能知道,也避免这类事情的反复出现。
一同打捞上来还有一块“清明祭碑记”,这块石碑显然没有那么“幸运”,不仅遗失了一半,仅剩的一部分也有明显的割裂,而且字迹模糊,需要蹲下身去仔细辨认。马师傅告诉记者,这块石碑主要记载了光绪十八年,马氏清明祭祖的流程以及地产等信息。
湾底社区的马书记告诉记者,“之前就听老人说,1958年因为修建水利的需要,祠堂里面的两块石碑被充当石料修做了河埠头。上次马氏始祖墓地申请文保单位时,几位老人都想要把这两块石碑挖出来。”马书记笑着表示,恰好碰上了全市截污纳管的整理活动,施工到老人记忆位置附近时,他们就和施工人员说明了这个情况,希望工作人员能在施工的过程中多加小心并帮忙留意,“没想到真的挖到了,可惜清明祭碑遗失了一半。”
记者随后联系了市文管办的工作人员一起前往查看,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两块石碑都与马氏一族相关,可以说丰富了马氏的“故事”,同时对于了解当时社会的情况也有一定的帮助。“如今,两块石碑存放在马氏始祖墓地,更能体现出它的价值,是最适合安放的地方。”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404 Not Found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