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葆玖
浙江日报杭州4月27日讯(记者 曾福泉 通讯员 胡笛)记者4月27日从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获悉,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葆玖先生生前最后一篇公开发表的文章,正是为该社新书《梅骨芳华——梅兰芳极限片集》所写的序。
“二梅芳华,人去书还在。梅葆玖绝笔留在了敝社。”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社长胡小罕26日晚在朋友圈发出这则消息,引发了众多感慨。《梅骨芳华》序言写就的第二周,梅葆玖在吃午饭时突发气管痉挛,致使大脑缺氧,后持续无知觉,至4月25日在睡梦中与世长辞。
《梅骨芳华》是第一部以极限片来展示梅兰芳图像资料的画册。极限片是一种集邮方式,即在一张明信片上贴上与明信片同主题甚至同图案的邮票,再盖上邮戳。本书编著者、台州市新华书店总经理张国良用近40年时间,在国内外搜集到这些以梅兰芳为主题的精美邮票、珍贵明信片和纪念邮戳。其中有些极限片所呈现的梅兰芳形象十分罕见,甚至梅兰芳纪念馆都没有收藏。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编审、本书责任编辑王铭告诉记者,《梅骨芳华》即将付印之际,作者、编辑都希望请梅葆玖先生作序。今年3月,出版社通过梅兰芳长子梅葆琛之孙梅玮先生,将样书送到了在北京参加全国“两会”的梅葆玖手中。
“梅先生看到这本精致画册十分高兴,说他是第一次见到极限片形式的梅兰芳图像资料。”王铭说,他欣然同意为本书作序。
在这篇序言中,梅葆玖动情地回忆:“自1962年8月8日我国发行纪念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逝世一周年的邮票以来,小小邮票就成了纪念梅兰芳的一种别具一格的形式。方寸之间,父亲风采依旧,足以承载久远。”他在序中感谢集邮界人士以这种方式来纪念梅兰芳,认为这些极限片“较为全面地展现了父亲的人生轨迹、舞台生涯、经典剧目、梅派风韵和国际影响……是一部将集邮艺术与京剧大师辉煌人生融为一体的作品”。
1961年,梅兰芳突发心脏病去世,那时的梅葆玖还不到30岁,传承梅派的重任落在了他的身上。作为梅派艺术的传人与梅派在当代传承的精神偶像,梅葆玖无疑是当代最理解梅派精华的艺术家。梅兰芳先生的众多子女中,真正站在京剧舞台上的,只有梅葆玖和姐姐梅葆玥。梅葆玥为坤生,梅葆玖是梅派艺术唯一的血脉传承。
梅派艺术贵在简远凝练,看似难度不高,但韵味与情感却是天下无双。梅葆玖曾提起,父亲学识渊博,让他们欣赏威尔第的歌剧、乌兰诺娃的芭蕾舞、泰戈尔的诗歌、卓别林的电影等,对于中国的戏曲、绘画、文学也都有所涉猎,正是这样创造了梅派艺术的博大精深,是集各种艺术形式于一体的总体艺术。
梅兰芳(左)与梅葆玖
对于父亲,梅葆玖始终抱着“致敬”的态度。梅兰芳被美国、日本的多所大学授予博士学位的照片往往被视作梨园佳话出现在各种场合。谈及此,梅葆玖谦逊地说:“人家也给我一个方帽儿,但跟我们老头儿的差远了,人家是金方帽儿,我只是票友而已。”
梅葆玖也曾拒绝被称为“大师”。他说:“我不要做什么‘大师’,我父亲才是名副其实的大师,中国真正的大师并不多。我不是,我是干活儿的。”
序言经出版社、梅玮和梅葆玖先生多次讨论修改,最终于3月19日完成。序言最后写道:“这让我看到,当代仍有许许多多的人热爱京剧,热爱梅派艺术,热爱梅兰芳。希望大家能够共同努力,继续传承我们优秀的民族文化,发扬我们宝贵的民族精神。”在这段文字之后,是梅葆玖亲笔签下的名字和日期。
梅葆玖与浙江渊源不浅。2011年,话剧《梅兰芳》在杭州上演,担任该剧艺术总监的梅葆玖赶到杭州与观众见面时,人们看到年近八旬的梅葆玖头发纹丝不乱,服饰考究整洁,仍然能上台唱戏,扮相不倒,身段不倒,嗓音不倒,甜美温润一如当年。当天,梅葆玖还回忆起1956年和父亲一起来杭演出全本《宇宙锋》,驻演半月,多年来念念不忘,尤其是杭州戏迷万人空巷的热情,给他留下深刻印象。浙江多位京剧表演艺术家都与梅葆玖有过亲切交流,无不表示难忘他令人陶醉的艺术魅力。
《梅骨芳华》正式面市时,梅葆玖已陷入昏迷,没能看到,实乃一件憾事。一代梨园名宿遽然谢幕,为梅家近百年的京剧传奇画上了句号,但梅派艺术的芳华仍会被人们反复品味,久久传承。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404 Not Found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