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4月29日讯 前天,全市“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动员部署会举行,标志着我市“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正式启动。
学什么?怎么学?前者,相关的实施方案已经给了我们方向,而后者,仍需要我们继续创新探索。如何推动党内教育从“关键少数”向广大党员拓展?如何让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抓在日常、严在经常?在这个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我们需要冷静下来,客观地思考这一课题。
如何摆脱原先“刻板说教”的模式,连接互联网和掌上平台,在内容上加入更为时尚的元素,利用碎片时间随时学随身听。
创新连接互联网,学习“零距离”
拿出手机,打开“甬派”,点击“干部学习”,在市级机关工作的龚先生又开始了一天的党员学习。得益于“甬派”加入的党员干部学习功能,和龚先生一样,全市4万余名党员干部可以充分利用碎片时间,随时随地通过手机进行学习。
这是我市的一大创新。去年年底,市委组织部联合“甬派”,率先在移动客户端中加入党员干部学习功能,一改过去必须坐在电脑前学、单向培训的传统模式,不仅可以掌上观看专家讲座、直接阅览重要精神解读,还可以推荐自己喜欢的好文章、好书给其他人,上传文章读后感、个人执政心得体会,让党员干部在双向互动中留下学习轨迹,24小时随时随地都可学习。
对于龚先生而言,过去由于工作很忙,常常到了年底才发现学分没有完成,赶在最后的截止时间之前,天天开着电脑刷学分;现在,走路、坐车,都可以随时随地打开“甬派”,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在这里,不仅有“我看”“我读”“我荐”“我思”等子栏目,还考虑到党员干部的实际需求,进行及时的更新。龚先生表示,虽说只是一个载体的变化,但“零距离”的学习模式,直接提高了党员学习的热情,即使是在完成规定学分的基础上,也愿意经常点一点,看一看,学一学。
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开通党员干部学习教育培训功能,使“甬派”在“新闻派”“服务派”“福利派”的基础上增加了“学习派”,标志着宁波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从此迈入移动端口时代,开启了全新的互动学习模式。
其实,在宁波,一场针对党员教育的创新,已经在基层一线悄然展开。
“现在有了‘随身听’,我随时随地都可以听,且是很实用的内容。”去年,海曙区西门街道龙柏社区对党课模式进行了“改革”,在征得授课者同意的情况下,把其授课内容进行录音,党员根据自身的需求可以随时随地收听,称之为“党课随身听”。
对于82岁老党员沈大爷来说,党课的“随身听”让他感觉回到了听广播喇叭的美好岁月。原来,沈大爷由于关节不好造成行动不便,住的地方离社区也很远,社区就把录音送上门,沈大爷听完后连连说好。
在汪弄社区新星支部,探索构建“网”弄支部平台,充分利用微信、QQ等电子通讯平台,定期向党员发送党建、历史知识等信息,线上线下双向互动,将“大课堂”融入“小平台”。作为资深的微信用户,社区党委二支部的书记臧杰原与社区众多的党员成了微信好友,定时发送一些党课知识和健康知识,支部的好多年青党员是她的“粉丝”。
“这不仅方便党员随时收听,坐在小区庭院里聊家长里短的群众也可以参与其中,大大融洽了基层的党群关系。”海曙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窘境时代变迁,红色教育受到挑战
为什么必须进行探索创新?基层党员和党组织负责人最有发言权。
对于青年党员邬凌峰来说,日常生活就是一个“忙”字———过去几年,刚开始从事金融工作,为了事业,经常下了班还要解答客户疑问;这两年,结婚生子,为了家庭,下了班还得照顾孩子。
和小邬一样,不少青年党员被快节奏的现代生活团团困住,遇上社区里通知的党员培训、党课活动,常常因为抽不出时间而错过。“作为一名党员,我非常清楚须不断更新自己的党性涵养,经常参加组织生活,但心有余而力不足。”小邬的话,道出了不少青年党员的心声。
在我国,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完善,党员教育培训形成了“三会一课”、专题教育、集中轮训等制度,依托各级党校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阵地,拓展现代远程教育、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是,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党员教育开始遭遇窘境。在时代的变迁中,人们固有的学习、工作与思维方式都在潜移默化中改变,党员教育工作也从内容到形式、从观念到载体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沈进恬是镇海区招宝山街道后大街社区“爱晚亭”党支部书记,在其印象中,早些年全国上下开始推广党员教育远程平台,每个村(社区)都有一个专门为党员学习划出的空间,将党员学习的资源通过有线电视和闭路电视进行传播,社区党组织也会常常组织活动,大伙儿找个固定时间聚在一起,对照报纸杂志进行学习。
“社区里党员教育受时空的制约比较大。”王寅婷是海曙区龙柏社区党委书记,作为一名中心城区的基层党组织书记,她深深体会到传统党课模式的不足。“现在,参加社区党组织生活的通常都是退休党员,青年人由于工作等原因参加的很少。我们社区共有87名党员,到课率往往只有60%。”
上课不方便、时间不好凑、课程没意思,除了这些理由之外,随着互联网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特色小镇、社会组织创业园等一系列新业态的迅猛发展,原本依托单位或者社区的党建组织模式受到了冲击,不少党员直接成了所谓的“流动党员”或者“口袋党员”,党员教育更是无从谈起。
2015年年初,江北区曾对辖区内的电商企业进行排摸,发现165家电商企业仅有240名党员,且大多是“80后”“90后”,年轻、有活力,想法多元、充满创意,原先一板一眼的组织生活很难符合他们的“时尚口味”,党员教育的参与率和效果更是大打折扣。
“要发挥创新精神,利用新媒体等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在全国“两会”上,军队人大代表、陆军政治工作部主任张书国对此提出建议,也得到了不少人的认同。
期待增强互动,发挥党员主体意识
“触网”之后的党员教育,并不等于一劳永逸。
如何增强党员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如何更好地将“学”和“做”结合起来?这些问题,仍然客观存在。
“在微信朋友圈,‘微信运动’等一系列软件特别红火,大家天天晒步数,赛成绩。党员教育,是不是也可以有所借鉴,化被动为主动呢?”去年年底,江北区委组织部开始萌生出打造党员教育“微应用”的想法。
在这个名为“红客榜”的微应用里,包含E起答、E公益、E起行、E起秀、E起创等不同载体,党员在这里通过回答党史党章相关问题攒“红币”,用这些“红币”在“E公益”里为困难群体“众筹”心愿;可以发布自己的组织生活,展示自己的党员形象,分享自己的学习感悟,共享掌上红色“生态圈”。
在这个微应用的设计中,借鉴了“微信运动”模式,插入了“排行榜”,并引入“两新”企业资金作为圆梦基金,将党章党规的内容变成一道道通俗易懂的选择题,让在职党员发挥作用变成一个个等待实现的“微公益”,建立答题和公益之间的桥梁,让党员可以直接通过榜单“兑现”存在感,“收获”成就感。
“网络时代,党性教育、党员生活也得跟上潮流。不是板着脸说教,也不是关起门要求,而是打造一个开放式的‘朋友圈’。”江北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在中央启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之际,创设这款应用就是想用一些更“潮”更“时尚”的载体,让年轻党员主动接受,激发参与党组织活动的积极性。
“在这里,我们有个共同的名字叫‘红客’。”网友“Sophia”是江北区一家创意公司的“80后”党员,她常利用中午碎片时间在“红客榜”上答题,然后在朋友圈晒出自己的成绩。短短两个月,她的答题排名就冲到了前三位,积攒了上千个红币,成功帮助“E公益”里的小朋友完成了购买一个崭新书包的微心愿。
几个月下来,这个微应用出现在不少江北区党员的朋友圈里,拥有了不少的“铁粉”:“今天答题得了50个红币,你也一起来参与吧”“周末‘无垃圾游步道’活动,要不要一起报个名”“我们支部的创意组织生活,炫不炫”……
无独有偶,在北仑,“红领之家”在微信平台推出“两学一做”答题领券活动,希望鼓励更多人主动参与到党章党规的学习之中。在余姚,依托微信整合党员管理系统,有党课可以在线收听,有微心愿可以在线认领,有志愿服务可以在线发布,每项活动都会有计分,并可兑换成书卡或其他纪念品。
“将党员教育注入时尚元素,将学习和公益直接挂钩,通过朋友圈的口碑传播,摆脱原有党员教育路径依赖,在增强和普通党员的互动之后,我们希望充分发挥党员主体意识,走出一条常态化的路子。”上述负责人如是说。
对于一名共产党员而言,党章、党规、党课,都是组织生活的“必修课”。市委党校老师刘彦昌接受采访时表示,只有抓好党员的经常性学习,党员才能把握合格党员的标准,明晰做人做事的底线,增强党性修养,补足精神之钙。
“关于党的规则知识观念,可以通过载体创新,逐步融入日常,融入生活,和行动高度结合,变成一种党员内部的共同遵循,形成社会上的一种好的氛围和导向。”对于目前已有的探索创新,刘彦昌表示肯定。
在此次“两学一做”宁波版实施方案中,对党课的内容、模式、传播载体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希望通过APP、微信、易信进行传播,在内容上也要采取体验式、互动式等方式,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404 Not Found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