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4月29日讯 昨天中午,93岁的林奶奶和往常一样在家吃午饭,一荤一素一汤,这些菜可不是老人自己做的,而是别人专门送上门的。
鄞州区横街镇为留守老人提供送餐服务已经持续一段时间,老人不用自己买菜烧饭,花不多的钱就可以吃上新鲜的热饭菜,这是件好事。目前,老人还不知道,这样“惬意”的日子,也许下个月就没了。
独居老人有些不舍
这样惬意的“点餐”生活也许下个月就没了
林奶奶家住鄞州区横街镇溪下村,儿孙都在外面工作,只剩她一人独守在几十平米的老房子里。
昨天下午,记者来到这里时,林奶奶正独坐床沿上。看到记者进门,林奶奶满脸笑容起身,嘴里亲切喊着一个名字,仔细听,原来老人误把记者当成了自己外孙。
因年事已高,老人眼神不好,记者说明身份后,林奶奶脸上略带过一丝失望,但随即热情招呼记者坐下。
在家里饭桌上,有几个铁质饭盒,菜品不算华丽,但也丰富。林奶奶说,这是自己定的餐,每顿6.4元,一天有两顿,中晚餐,每月只需支付320元。
原以为订外卖是年轻人的生活方式,没想到90多岁的林奶奶也赶了回时髦。
林奶奶说,以前身体还好的时候,每天可以出门买菜做饭,后来走不动了,虽然儿孙很孝顺,但买菜做饭还是成了林奶奶最大的难题,“现在烧菜很吃力,做好后已经没有力气吃了。”
一日三餐顿顿要烧,老人表示吃不消,于是偶尔一次多烧点,这样可以留到下一顿再吃。
去年年底,有人告诉她以后可以不用自己烧菜了,花点钱去一个叫毛海尔的阿姨地方就可以订到饭菜,钱不多,每月320元,老人养老金每月910元,这价格可以接受。
从那以后,老人再也不用为一日三餐犯愁,每天饭点,会有人准时将热腾腾的饭菜送上门,晚上也会有人来回收餐具。
林奶奶说,饭菜口味很好,量也很大,每顿都吃不完。因为每周日是不配送的,老人有意将每顿送来的饭菜都剩点,等到周日还可以热一下。
也许是生活习惯,老人桌上有只小篮子,里面放了些剩饭,时间久了都发霉了,记者告诉她不能再吃了,老人只是笑笑,并没有立即将霉饭处理。
无论如何,现在日子比以前好多了,得知这样的服务以后可能享受不到时,林奶奶托记者帮忙问问:“帮我问问,下个月还送不送了。”
送餐老板骑虎难下
成本价的送餐服务让她入不敷出
“我打算这个月做完就去把执照注销掉,实在撑不下去了。”
老人很是认同的送餐服务,为何突然间不做了。
在横街镇芝岭村一间普通的平房里,记者找到了林奶奶口中的毛海尔。
毛海尔是横街镇人,今年40多岁。曾是宁波市管家婆家政服务公司的一名员工,从事普通家政服务。
2012年10月份,公司和当地民政部门合作,开展居家养老服务。之后,公司尝试拓展送餐业务,指派毛海尔对横街镇进行考察。
考察一圈后,毛海尔发现很多老人都有送餐需求,“平原地带的10多个村子,有200多个老人有需求。”
就在毛海尔忙得热火朝天时,公司那边却没了动静,多次询问得知,原来出于种种因素,公司打算暂缓进行这个项目。
公司不打算做,毛海尔考虑到或许可以拿到政府的适当补贴,决定咬咬牙自己干。
毛海尔的服务对象清一色都是老年人,且都是当地较困难或者无能力自主生活的空巢老人,老人们只需支付饭菜成本价,就可以享受她的送餐服务。
芝岭村村委会得知毛海尔准备给老人送餐,于是腾出一间活动室,供她免费使用,有了这些支持,毛海尔信心百倍。
毛海尔说,饭菜都是按照成本价给老人的,6.4元一顿,一荤一素一汤一饭,每天送两顿,每位老人每日只需支付12.8元就可以足不出户用餐。
几个月经营下来,目前每个月客户稳定在35至40人,涉及近10个村庄。
“开始我雇了3个送餐员,每份餐支付一元配送费。”毛海尔说,因为一直入不敷出,现在配送员减少至一人,忙不过来时,她就喊上老公一起送,“饭菜必须在一小时内全部送完,不然就冷掉了。”
毛海尔表示,老人们每天付的钱只够饭菜成本,现在自己每个月不仅赚不到钱,还得搭进去3000多元。
“我打算这个月做完就去把执照注销掉,实在撑不下去了。”毛海尔说,她打算四月份结束掉生意,但对于林奶奶这样存在困难的老人,她表示最多再多配送一个月。
镇政府也在想办法
镇里唯一一家老年食堂也是举步维艰
“最主要是资金压力,目前还找不到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在横街镇政府,公共事务办主任吴建勇向记者介绍说:目前横街镇常住人口约4万人,其中60周岁以上老人就有约1.1万人,特别是一些高山村,百分之八九十以上都是老人,年轻人你都看不到。
吴建勇说,目前镇里养老院数量上不少,民办公办都有,“镇养老院是针对生活十分困难的老人,属于政府托管,民办的就分中高低几档来满足不同人群需求。”但绝大多数老人还是更愿意待在自己家里。对于居家养老这块服务,吴建勇说,镇里主要是进行引导和监管。
针对老人用餐需求,镇里也想过不少办法,但面临的困难也很大。“首先得有一个专业团队,因为送餐服务牵扯到食品安全,相关从业人员和资质都必须正规,其次也是最主要的一点,就是资金压力,目前还找不到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吴建勇向记者介绍,位于山区的爱岭村就办了一家老年食堂。“目前村里7位老人每天都来食堂吃饭,每人每月自费400元。”仅为这7位老人,村里面就专门招聘了两人做饭,负责一日三餐,老人自费的400元仅够餐饭成本,另外水电用工费用全部由村里出资补贴。由于爱岭村是高山村,相对于平原村经济原本就不发达,现如今,老年食堂办得也是举步维艰。
给有需要的老人送餐上门,是老人们拍手称赞的好事,但如何找到一个可持续的发展模式,成为从业者和政府面临的难题。如何破局,别的地方有没有好的做法,其他从业者有没有好的建议,媒体将继续关注。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404 Not Found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